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八极拳手型八极拳的手型大致可分成静态手型和运动手型两种,其静态手型主要有掌、拳、勾三种。掌五指自然分开,掌、指微屈向前,静态时,掌心空虚内收;动态触物时,意、气、力合一外凸,掌型呈荷叶状,八极拳门称之为"荷叶掌"。(图1—1)拳四指屈卷松握,拇指搭于食指、中指第一指节处。(图1-2)勾屈腕垂指,拇指搭于食指、中指第一指肚结合部,无名指与小指自然弯曲。(图1-3)  相似文献   

2.
张凯 《精武》2006,(3):15-15
1.平握拳四指并齐卷拢,大指屈回,置于食指与中指第二关节间,拳要握紧,拳顶要平,腕部要挺(图1,图2)。 2.瓦拢掌五指伸直,掌力外撑,从小指外侧到掌根部分,感觉充实有力,关节伸展,指间间隔均匀,力点分明(图3,图 4)。 3.柳叶掌四指并拢,大指回扣,力在掌沿、腕部(图5)。用时可翘可平。 4.二指掌食指与中指撑开伸直,不能屈曲。拇指屈回扣压在无名指与小指上(图6)。用时可直戳与后插。 5.环形掌拇指与食指在上,虎口撑圆  相似文献   

3.
右单鞭(定式面向西) 1.左手臂稍向左前方伸展,掌变钩手(钩手方法: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约70°),钩尖向下,臂微屈,腕略高于肩;同时,右手经腹前抹掌至左胸前,手心斜向内;右脚稍左移成虚步;眼看钩手(图47)。 2.上体右转,右脚向西(右前)上步,先脚跟着地,然后全脚慢慢踏实,重心前  相似文献   

4.
一、手型l.掌。五指自然伸展,虎口撑圆,掌心略内收,成凹型。掌指向上,掌心向前为立掌。掌心向上,为仰掌。掌心向下,为附掌(图1)。2.拳。四指向内卷屈,拇指压于中指、食指的第二关节上(图2)。3.勾。五指指尖向内内拢,屈腕(图3)。二、手法1.搂报:教法提示:右转举臂~屈臂下按~左搂右报~左转举臂~屈臂下按~右搂左推。(1)右转举臂:两脚并拢,身体直立;头正,虚领顶劲,立项,松肩沉肘。周身放松,意念集中。准备式做好后,接着提起左脚向左平行开步,与肩同宽;随之,身体右转,右手外旋,向右侧上方举起,与肩同高,掌心向上,掌指斜向石,左手屈臂抬起,手…  相似文献   

5.
弹子拳     
民间硬功功法,专练手指第一、二指关节硬度。拳谚曰:一寸长,一寸强。在近身击技时弹子拳比普通拳长约一至两寸,较普通拳占优势。 练法:五指拼拢伸直,第二、三指节紧屈,掌心平直。初练时击打沙袋。木桩,练半年后再击打土墙、砖墙、坚石等硬物。既可一手单练,也可两手交换练习。用立拳或平拳冲击(见图)。 要求:因用第二指节直接触及硬物,以硬碰碰,应逐渐用力,切忌贪功。尤其在初习阶段,避免受伤。最好在每天练习前后,用药水洗手一次(洗手药方可参见96年第一期铁砂掌功)。  相似文献   

6.
五步拳     
【动作名称】预备势1并步抱拳2.弓步冲拳3.弹腿冲拳4.马步架打5.歇步盖打6.仆步穿掌7.虚步挑掌8、并步抱拳[动作说明]身体直立,两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两掌轻贴大腿外侧;精神集中,眼向前平视。1.并步抱拳两掌变拳屈肘收抱于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图1)。【要点】挺胸塌腰,沉肩垂财,两拳抱紧,两肘贴靠肋部。2弓步冲拳左脚向左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向左平接并收回腰间抱拳;右拳向前直冲成平拳,拳心朝下;目视前方(图2)。[要点]蹬地转腰与接手冲拳要连贯协调,快速有力。3.弹瞄冲举重心前移,右腿向前弹出,…  相似文献   

7.
1 勾型做法杨式: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要求:掌心含空,五指不可用力。掌心可容一小球,勾顶和腕关节处无绷紧感。陈式:五指指尖自然捏拢,腕微伸。要求:掌心含空呈圆形,其掌心空间比杨式  相似文献   

8.
范克平 《武当》2005,(2):8-10
十一、马裆捕拳。1、将左臂屈肘贴紧左腰部,掌置胸前,拇指张直向上,掌面向右。同时,右臂掌由右向下旋转至左臂外方,拇指向下(反掌),作抓势,向首上部成拳(图26)。  相似文献   

9.
沈寿 《中华武术》2000,(11):38-39
一名“抓把”。两手俯掌,在身前平举,稍微屈肘,十指松开;然后使指掌各关节逐节稳健而缓慢地向掌心屈拢(图49)。变掌为拳后,咬牙切齿,闭气稍顿,两手十指继续用暗劲,使两拳尽情卷紧。做12—18次,反复2—3遍。  相似文献   

10.
预备式:两脚并拢,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视前方(图1)。左脚向前上步,右脚跟抬起,同时两臂微屈由身体两侧向前下方穿出,掌高与腹齐,掌心斜向上;上动不停,两臂向后摆动,再由两侧绕环至体前,掌心向内;右脚上步合于左脚旁,同时两掌变拳,两臂屈肘稍外展,向左甩头(图2)。  相似文献   

11.
周英南 《武当》2011,(7):16-18
(接上期)三、手法、招式杨式太极拳的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指间稍离,掌心稍窝,五个手指基本在一个平面上。(手法说明,《拳书》第7页)关于杨式太极拳的掌,拳家们的要求不尽相同。有的说手指自然张开,微曲……;有的说手指向掌心侧微曲,不伸直……等等。拳论日:"其根在脚,发于腿,  相似文献   

12.
易筋经(三)     
第六式出爪亮翅势[预备姿势]并步。[动作操作]两手仰掌沿胸前徐徐上提过顶,旋腕翻掌,掌心朝天;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中、食指(右与左)相接;仰头,目观中、食指交接之处;随势足跟提起,离地约3-4寸,以两足尖支持体重。肘微屈,腰直,膝不得屈(见图9)。两掌缓缓分开向左右而下,上肢成一字平举(掌心向下),随势足跟落地(见图10)。再翻掌,使掌心朝天,十指仍用力分开,肩、肘、腕、掌相平(见图11)。两仰掌化拳,由身后向腰,成仰拳护腰势(见图12)。两仰拳化俯掌(拇指相接,十指用力分开),由胸前徐徐向前推,至肘直;随势足跟提起,离地约3-4寸(图13)。继而…  相似文献   

13.
14饿虎扑食势(右弓步左撞爪)动作说明:接上动,右脚后跟内旋45°,身体随势右转,左腿同时蹬直成右弓步;右拳变虎爪屈肘向内收至腹前,手心朝下;左拳顺势变虎爪由腰间向体前撞出,高与眼平,掌腕屈立,五指用力内扣,掌心朝前,肘部略有沉屈,手位正对鼻端,上体微有前倾,身体重心落至两腿之间;目视左手(图40)。  相似文献   

14.
在大成拳实战当中,就发力部位而言,有掌、拳、指、腕、头、肩、肘、胯、膝、足等处。其中,掌法是重要的练用手法,在大成拳实战中应用非常广泛。基本掌形五指尽力向外伸展,力量撑足(图1),然后稍稍一松(图2),这便是大成拳在练功时及实战中大部分时间内都要保持的掌形。也就是说,运用掌功发力攻击敌方时的一瞬间,全身及手掌骤然一紧,手掌瞬间变为图1  相似文献   

15.
拳法在大成拳实战当中,是最重要也是使用最多的练用手法。大成拳的基本拳形有三种:一为空拳(又称空心拳),二为实拳(又称实心拳),三为紧捻密持拳。空拳虽握成拳,实际上是五指松开,拳心处是空的,整个拳头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图1);实拳则是五指握实,整个拳头处于一种紧握状态(图2);紧捻密持拳实际上  相似文献   

16.
易筋经(二)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势[预备姿势]并步。[动作操作]左腿向左平跨一步(距较肩为宽),两足尖内扣,屈膝下蹲成马裆势,两手握拳由身后划弧形向裆前,拳背相对,拳面近地,随势上身略前俯,松肩、直肘、昂头、目前视(见图5)。两拳上提到胸前,由拳化掌,成抱球势,随势直腰,肩松肘屈,肘略低于肩,头端平,目前视(见图6)旋动两掌,使拳心各向左右(四指并拢朝天,拇指外分,成八字掌,掌应挺紧)随势运动,徐徐向左右平分推,至肘直。松肩,直肘,腕背屈,腕、肘、肩相平(见图7)。身体向左侧转,成左弓右箭势(面向左方)。两上肢同时动作:左上肢外旋,屈肘约成半圆状;拳心对面…  相似文献   

17.
一、抱拳礼1.行礼的方法右手四指并拢弯曲,拇指扣在食指与中指第二指节上,这叫拳;左手四指并扰,拇指弯曲扣于食指根节上,这叫掌。并步站立,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根线与右拳棱相齐),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约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祥和,举止大方。2.抱拳礼的涵义(1)所谓拳(这个拳与练武所要求的掌一样),五个手指之间有四个区间,这四个区间就叫做四海,五个手指叫五湖,也就是大家平时所讲的“五湖四海”,这个礼做出来也就是说“五湖四海皆兄…  相似文献   

18.
身体右后转,重心移于右腿,左脚收至右脚内侧,右脚蹬地,左脚随即后跳成右虚步;同时两掌变拳,右臂屈肘,用力后顶顿肘,力达肘尖;左拳经左腰部向前冲出,高与嘴齐,拳眼朝上。目视左拳(图1)。  相似文献   

19.
八段锦     
(接上期)2左右开弓似射雕随着吸气,左脚向左出半步。两臂交叉在胸前(见图5。注意:出哪条腿,哪个手在外侧)。随着呼气,下蹲成马步。左手成八字掌,向左侧撑出。右手五指弯曲向右侧拉开,身似射箭(见图6)。随着吸气,重心右移。两手放开变掌,成侧平举(见图7)。随着呼气,左脚并步,两掌捧于腹前,如图1姿势。一左一右为1次,共做3次。右侧的动作步骤与左侧同,方向相反。3调理脾胃须单举随着吸气,重心升起,两手托至胸的下方(见图8)。左手翻转上举于头上撑起,掌心向上,右手下按于胯旁(见图9)。随着呼气,两膝微屈,左臂沉肘下落,两掌捧在腹前,如图1姿势。…  相似文献   

20.
刘新 《中华武术》2004,(10):46-47
左脚自开始式(图1)向左开步成太极桩,两脚的距离比肩略宽,两腿自然弯屈,重心在两腿间。两肩松沉,两手垂于体侧,两腋虚空,五指自然舒张。舌抵上腭,面带祥和之意。两眼平视前方或轻闭(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