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新浪微博平台的"计算机技术交流"和"教育话题与教育生活"两个微群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探讨了样本微群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参与者特征、知识建构特征及其与社会网络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教育类微群的社会网络结构松散,知识共享与建构的水平较低,且缺乏深层次的知识建构;教育类微群的社会网络结构仅影响成员交流互动的积极性和知识建构的形式,与知识建构的层次之间并无直接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与合作,为了实现共同愿景,并最终形成创造性知识的组织。在共同体中,教师建构新型的职业身份,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清晰的自我认知、积极的自我感受和科学合理的知识构成是教师身份建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QQ群创建虚拟学习共同体及其教学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Q是现在学生常用的聊天、交流工具,QQ群是具有一定共同特质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交流信息、分享资源和探究学习的天地,因此,可以以QQ群为平台建立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在QQ群中进行基于网络的主题式探究学习活动、小组协作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提高学习者的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在活动中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以QQ群为平台的虚拟学习共同体还实现了与基于学校环境的真实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有机地无缝连接。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软件促进非正式学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正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一切适合的条件进行的具有明确目的指向,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活动.基于Web2.0的社会性软件,具有个性化、主体性、社会性、多样性等特征,它的推出及在教育、工作、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最普遍方式.根据社会性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对学习的影响,可将非正式学习的组织形式划分为在线交谈、个人信息检索、个人知识管理、协作学习和生成学习等类型.应用社会性软件,学习者不仅可以快速从网络获取信息,而且可以对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和处理,实现个人知识管理,同时能够实现与其它学习者的交流和信息分享,促进信息向知识的转化,促进虚拟"实践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学习历程中的学习共同体,存在着两种学习方式:学习者个体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活动。在数学课堂学习历程中,我们应有意识、有意义地建构学习共同体,使之成为学习者个体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有效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知识和意义的建构绝不仅是学习者的个体行为,而是依赖于学习环境。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中的各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互动的整体。但无论是基于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环境,还是基于技术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都未充分考虑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环境间的交流与互动,存在生态失衡的现象。为解决现有学习环境中存在的生态失衡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文化生态学习环境设计方法。本文则应用这一理论设想展开了实践研究,介绍了如何搭建具备文化生态特征的网络学习共同体,阐述了共同体的文化生态系统设计、共同体规则、学习情境、学习文化、生态平衡问题以及共同体的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网络生成的"学习共同体"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要素的综合运作,依托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手段,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知识共享是新型学习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基础,共同体成员只有在相互介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协商、妥协、认同,最终才能确保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的语义达成、意义贯通和间隙流动,从而真正实现人的社会化存在。  相似文献   

8.
从建构主义及学习共同体理论出发,利用视频创作工具设计主题语言实践活动,创建"多元共生"的学习环境。通过个体差异及任务分工组成学习共同体,进行以学习和问题解决为主的一系列活动,并对活动进行反思评价。在此实践过程中,教师不需充当直接教学者,只作适当引导、提示、鼓励和提供反馈,充分体现学习者的技能和积极性,实现对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学习共同体理论提出了学习者在共同的愿景下平等参与的学习模式,与外语课堂教学有着内在的契合。从外语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在外语课堂中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并在知识建构主义和认知分布理论基础上建构课堂学习共同体同心圆模型,探讨其四要素"学习者""助学要素""共同愿景""交互"的内涵和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知识的意义建构强调师生对知识间联系的深刻与独特理解,追求知识掌握和新知识生成的双重目标,具体表现为知识的表层意义建构和深层意义建构两个层次。它体现了学习者知识获得的协商性、知识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性、互动与协商的多重性、学习共同体的复杂性与多层次性等教育学意义。创建互动型学习课堂环境、坚持知识的客观性基础、主体成为变化的参与者、发挥语言的"对话"中介功能,是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社区教育的发展告诉我们,社区教育的活力在于学习方式的不断变革和创新。近年来,体验学习方式在社区教育的尝试和应用,引发了我们对社区教育方式的新思考。体验学习方式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过程的反思性、开放性和合作性,对于改进社区教育方式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把体验学习方式应用于社区教育,有助于进一步体现社区教育的取向、提升社区教育的品质、激发社区教育的活力、完善社区教育的载体。为此,我们需要用体验学习的理念指导社区教育工作,开展多维度的体验学习方式实践,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互动体验方式、基于实践基地的社会体验方式以及基于实训基地的培训体验方式,从而寻求社区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教师发展途径和促进学校变化和发展的潜在策略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ICH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实际出发,探讨在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人际关系、群体反思和民主的领导方式四者在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过程中不容忽视,需综合考虑,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3.
微博的社会网络及其教育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代表着社会性软件的未来,微博创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沟通渠道。主动"关注"、"关注"扩散和双向"关注"是微博社会网络建立过程的三个核心环节,其三类最具代表意义的网络社区分别为独立网络社区、多结点联结的网络社区和单结点联结的多网络社区。在分析目前微博及其教育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聚焦模式、关联模式和发散模式三种微博社会网络教育应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QQ虚拟学习社群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豪锋  李瑞萍  李名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2):80-83,125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学习社群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界和远程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以QQ虚拟学习社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UCINET软件对社群的网络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社群网络结构特征、意见领袖地位的形成,以及社群成员参与动机、满意度、忠诚度与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社群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虚拟学习社群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A social revolution is occurring in the way information is shared, knowledge is generated and innovation takes place over the Internet and there is renewed interest in the social concept of ‘community’ to support online learning.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ction research conducted in the context of an eTwinning Learning Event (LE) that provides useful insights into how an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 can support the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PD) of school teachers. Using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 (Garrison et al., 2000), it offers empirical evidence of how cognitive, social and teaching aspects impact competence development. It suggests that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ies offer an appropriate environment for teachers'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refl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rust, mutual respect and shared values centred on improving pupils' learning. It also suggests that the educational experience within such a community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tutor's design and moderation of activities aimed at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ies offer a valuabl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teacher training by supporting teachers to learn in the context of their everyday practice, whilst collaborating and reflecting on their experience with peers across regions and countries. Concerning the wider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for learning, it suggests that educators still have a valuable role to play in ensuring that collaboration leads to an effective educational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6.
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对图像Blog巴巴变平台中的一个班级社区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从网络密度、中心性、小团体三个角度探讨巴巴变虚拟学习社区的特点,并运用社区的无尺度网络特性进一步求证中心性和小团体的分析结果,最后对虚拟学习社区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现代社会的细胞,而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发展的重要主体。随着温州祉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社会组织也得以迅猛发展,但整体上仍处于培育孵化的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面临管理体制权责不清、类型发育不均衡、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亟需理顺祉区管理体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提升社区社会组织主体能力,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分类引导、重点培育。  相似文献   

18.
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体隐性知识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隐性知识主要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虚拟学习社区作为非正式学习环境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为个体隐性知识的建构提供便利条件。本文主要从非正式学习的视角来讨论如何利用虚拟学习社区来促进个体隐性知识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网络学习社区作为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支持平台,承载着信息共享、培养参与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成知识重构和创新的责任。文章以社会网络为视角对网络学习社区进行研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一个具体的网络学习区——现代教育技术论坛进行实践研究,量化地分析了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从而得出该网络社区的结构特和存在的问题,并为网络学习社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审视学习共同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化东 《现代教育技术》2006,16(5):12-14,33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是实施建构性、情景性教学,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和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对隐性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学习共同体,探讨学习共同体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