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浙江省高校学生户外运动现状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规范和推动户外运动在高校健康、有序地发展.保障高校学生在户外运动中的人身安全,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11所高校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态度、活动项目选择、组织形式、消费投入、活动次数、翻约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在各个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建议将户外运动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成立组织机构、引进和培养师资力量和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山西省高校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调查与分析。得出结论:山西省高校普通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参与意向较高,但由于众多客观因素限制,导致参与情况不乐观。文章对优化山西省高校学生户外运动的积极参与,健康发展与科学指导提供帮助,并对如何培养山西省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与体育行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仪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体育锻炼态度进行测量,通过对不同体质健康水平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系,以期找出其中规律,为通过体育心理干预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女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高于男生,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学生在体育锻炼各维度上存在差异;男生体质健康力量相关指标与其体育锻炼态度密切相关,行为习惯及主观标准两个体育锻炼态度维度与各项体质健康指标得分密切相关;女生各项指标间相关频率低于男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重庆市12所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活动形式、锻炼时间、锻炼次数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91.5%的男生和94.9%的女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很重要;每一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2次的男生为50.4%,女生为41.8%;男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是足球,健美操是女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学习压力大与场地器材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严文刚 《精武》2012,(33):2-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药科大学部分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调查与分析。得出结论:中国药科大学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参与意向较高,但由于众多客观因素限制,导致参与情况不乐观;男女生对户外运动的选择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学生把出行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并对如何促进高校学生户外运动参与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宋军  曾秉璇 《体育学刊》2011,18(6):104-107
以广州地区9所高校的1 537名男生和2 855名女生为对象,对运动损伤发生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男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女生;而且运动损伤发生的性别差异与参加的具体运动项目有关,如女生在跑步、跳高等运动项目中的损伤高于男生,而男生在足球、篮球和武术等项目中的损伤高于女生。此外,男生肩部的损伤高于女生,而女生足、趾部位的损伤高于男生。对运动损伤性别差异的原因研究还表明,男性在疲劳状况下仍继续运动可能是导致其损伤率高于女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让身体更加健康,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情况并不乐观,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广东省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情况并不乐观,在运动项目方面,男生侧重与激烈性运动,女生喜欢舒缓优美类项目;影响广东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情况的因子主要有周围环境因子、自我发展因子、场地环境因子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以英格兰824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主要考察了在目标定向、行为调节、能力知觉和体育活动参与情况上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并且采用动机变量预测校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研究结果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有较高的自我定向、自我决定动机和能力知觉.与此一致的结果是男生比女生更喜爱体育活动.对男生来说,自我定向、自我决定动机和能力知觉是参加体育活动的正相关预测指标,而任务定向和无动机与体育活动参与没有关系.对女生来说,任务定向和能力知觉能够积极预测体育活动参与情况,而自我定向和无动机与体育活动的参与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运用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问卷测试法和专家咨询法等方法,对学生情商发展与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对男生和女生的情商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与常规教学对照明显;实验班男女生情商指数在实验后都有所提高的同时,男生提高的幅度要相对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了解湖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现状及行为,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及坚持性,推进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结果:湖北高校中坚持参与体育锻炼和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处于偶尔锻炼和中断体育锻炼的状态;跑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是大学生广泛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和积极性低于男生,且男生每次持续锻炼的时间明显多于女生。  相似文献   

11.
郭强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4):76-80,111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当前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和锻炼消费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①在锻炼行为方面,男生每周锻炼1~2次的人数比例最高,占33.3%;女生偶尔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为36.1%。45.0%的男生每次锻炼时间在31~60min;55.5%的女生每次锻炼时间在30min以内。32.4%的男生已经坚持锻炼了1~6个月;52.7%的女生坚持锻炼的时间不足1个月。以上3方面,男女生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②友伴锻炼和单独锻炼是大学生主要的锻炼参与方式;65.7%的男生会将大球类作为锻炼项目,49.8%的女生则喜欢跑步锻炼;选择下午课外时间锻炼的男生人数比例最高,为37.0%;选择晚上时间锻炼的女生比例最高,为27.3%;多数人选择校内室外体育场地进行锻炼,人数比例高达57.7%。③69.4%的大学生年体育消费额在100元以内;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服装、小器械等物化的体育用品。④从主观总体而言,学业压力大空闲时间少、没有喜欢的锻炼项目、锻炼场所拥挤不方便、锻炼相关知识掌握少、怕累及从众心理等是大学生不良锻炼行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牟玉梅  丁小燕 《体育科技》2010,31(3):138-142
从性别的角度,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男、女生在锻炼动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在与同伴一起锻炼和班级组织活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在体育锻炼项目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生的锻炼时间和锻炼频次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生优于女生。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时间、没兴趣、场地少和没人组织。结论:民办高校场地器材缺乏限制了学生的体育参与,女生对场地、器材满意度低。组织力度欠佳,学生锻炼项目单一,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相关指标均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魏烨 《体育科技》2014,(1):102-104
探讨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因素,采用问卷调研法对35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将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因素,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与线性结构方程式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构面的影响力度。实证结果: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0.37;情感性信念和工具性信念对态度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态度的0.22;主体群和次体群对主观规范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主观规范的0.35;便利条件和自我能力对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知觉行为控制的0.68。研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意向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盛加利  王欣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4):99-101,1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徐州地区8所普通高校2000名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场馆有偿服务及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劳务型体育消费所占比重较低;外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方法,依据行为改变理论,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现状,探索在手机成瘾研究领域中,为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提供体育锻炼干预的解释机制。随机选取600名大学生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现状,女生比男生更为明显、大一、大二比大三的同学更具有手机成瘾倾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城与乡学生之间没有差异;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体育活动参与呈负相关。结论: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现状从人口学变量分析,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存在差异;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体育活动参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生体质连年下降举国关注。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与实施办法》、《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李克特量表,对800名大学生进行了相关测量和调查,并对测查结果加以客观的数理统计与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不少大学生肥胖、超重或体重较低,尤其男生超重、肥胖或营养不良的比例偏高;女生的运动态度较男生消极;大学生对体育课需求倾向得分最高的选项是"愉悦身心",反映其健身目标较为单一、片面、缺乏长远追求;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课外参与体育俱乐部和自主锻炼,在每周参与次数、每次参与时间和锻炼强度上的差异均具显著性。上述种种,揭示了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成因。因此,大学生转变锻炼方式,培养健全体育意识和良好健身习惯,势在必行。建议:参照大学生锻炼方式转变结构图实施高校体育教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最终回归"健康第一"。  相似文献   

18.
冯艳 《体育科技》2011,32(4):153-157
课余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都能起积极作用。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问等科研方法,从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对高校高年级女生对学校组织课余体育的需求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着手,认为从小养成的习惯、家庭的影响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的首要因素,学校良好的体育氛围、明确的监督机制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的重要因素;并提出加强学校管理,引导健康生活;加强理论引导,树立终身体育观;丰富组织形式,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行为等一些参考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