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陆俊松  魏来 《陕西教育》2014,(7):106-109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法律事务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全国司法警官类高职院校,无不开设此专业而且招生规模在各专业中都是稳居第一(此外,一些其他类型高职院校也开设了此专业),法律事务专业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为各校都带来了令人欣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高职法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民事诉讼法课程性质,要求高职院校积极构建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商理论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民事诉讼法教学中有效实施,必须抓好任务的设计、实施、归纳、评价等环节工作。  相似文献   

3.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法律事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根据法律事务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的岗位能力的要求,构建了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79):8-9
民事诉讼法是本校正在建设中的精品课程。改革以往的民事诉讼法传统教学模式,凸显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特色,采用实训、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教学,突破理论教学的限制,快速强化学生的司法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就是坚持专业建设围绕学生就业。要以学生就业为中心,开展专业建设;以学生的实际就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推动专业改革。高职法律事务专业,由于司法岗位门槛过高,导致就业质量不高,专业建设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有必要通过剖析学生的“出口”,探究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建设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有机化学》是高职院校药学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若采用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就达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项目化教学”是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提高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A2):1-2
由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异常快速以及社会基于法制环境中对高素质人才的巨大需求,全国范围内的众多高职院校纷纷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法律专业由于其自身特殊情况,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在法律专业诉讼法教学中实训教学成为研究的关键。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也积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对法律专业诉讼法实训教学重新审视,积极寻求提高法律专业诉讼法实训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希望可以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法律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其次讨论了高职院校法律专业诉讼法实训教学特点,重点研究了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专业诉讼法实训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最后评价了高职院校法律专业诉讼法实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中“音乐电影”欣赏的教学,要遵循电影欣赏的理论和过程规律及教学过程的规律,系统设计“音乐电影”欣赏环节,把握好选材、备课、教学、总结的要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欣赏音乐电影的同时进行专业能力和专业意识的培养,有效地实现《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中文速录课程现已成为高职院校文秘类、司法类、新闻类、计算机类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教学效果不佳。本文以文秘专业为例,分析中文速录课程教学现状,探究高职院校中文速录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闭思明 《文教资料》2012,(17):47-48
《汉语言文学知识》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必修课,从旅游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需求出发,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注重“文史渗透”、“文旅交融”,促进语文教学与专业发展有机融合,是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二审法院裁定准予上诉人同时撤回一审起诉和二审上诉的判例。类似判例的法律依据为新《民事诉讼法》第145条、第173条、第174条,法理依据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上诉案件可以不受限制地适用第一审民事诉讼普通程序,此即错误司法裁判通论。事实上,新《民事诉讼法》第145条、第173条、第174条并没有授权二审法院可以做出上述二审民事裁定。该错误的二审民事裁定本质上是能动司法理念在司法实践中的异化,浪费司法资源,降低司法效率,增加诉讼当事人双方的诉讼风险与诉累,消极影响了基层法院的同案审判。  相似文献   

12.
案例教学法源远流长,在法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民事诉讼法本身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因而民事诉讼法教学必须与实际密切结合。但是,我国传统的民事诉讼法教学与司法实践严重脱节。针对民事诉讼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运用案例教学法于民事诉讼法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陈习知 《教育与职业》2012,(26):158-159
文章通过对高职就业岗位群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认为应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情境化的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进一步探讨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及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第二百零八条增加了检察建议,作为民事检察监督的一种方式。检察建议在各地司法实践中早已有所运用,这次检察建议写进《民事诉讼法》有重大意义,其使得检察建议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有了法律依据,名副其实,体现了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果,检察建议完善了检察监督方式只有抗诉一种的不足,有利于检察机关更充分、更便利地行使检察监督权。但是检察建议的规定存在具体操作不明等问题与不足,还需要在进一步发展中完善。  相似文献   

15.
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已经有多年的历史,通过对法律事务专业学生就业回访及现有法律事务专业学生招生人数锐减的状况调查,法律事务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呈现出令人担忧的局面.面对这种危机,高职院校如何匹配市场需求,调整原有专业,寻找专业萎缩的原因,规范专业建设规划,合理整合资源,走科学发展之路,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过于宽泛、原则的民事再审事由,无论从司法改革的方向来看,还是从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情况来看,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我们应当树立依法纠错的观念、“特别程序”的观念、价值平衡的观念来重构民事再审事由。重构民事再审事由,可以从原裁判的事实基础动摇或丧失、适用法律不当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同时也要将不得申请再审的事由加以排除。  相似文献   

17.
于伟 《华章》2012,(18)
我国的立法缺失与司法依据之间有冲突,导致我国民事检查的监督范围小、监督方式很单调、民事检察制度发展很缓慢.修改《民事诉讼法》能够有效推进我们的民事检查制度,但是我国还没有构建系统的民事检察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事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18.
证人出庭作证,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民和单位应尽的义务,但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却很少,妨碍司法公正,妨碍审判制度改革的深入。证人证言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重要证据,是司法实践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证据。它对于司法机关查明案情,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这一规定,有几层含义:第一,法律明确规定出庭作证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法律义务。第二,…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广大农村地区,习惯作为人们长期生活中自发生成的社会秩序,是乡土社会中的“活法”或“行动中的法”,对于社会矛盾或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新疆少数民族民事习惯在民事立法上的非一般法源地位,我们不得不诉求于诉讼法上其进入民事审判路径的寻找和突破.我们认为,诉讼调解制度、诉讼调解社会化制度、“大调解”下“诉调衔接”机制为新疆少数民族民事习惯进入司法提供了可能适用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法作为法律专业基干课程之一,有着重要的地位。电大《民事诉讼法》教材因故未能到位,故此次学习及考试的依据仍是借用教材《新民事诉讼法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杨荣新主编)。本文将以该教材为中心,结合新民事诉讼法,系统阐述该课程学习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 《新民事诉讼法教程》共分五编三十章,下面将逐编逐章分析阐述。 第一编 总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