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不应当受《合同法》第214条租赁期限最长为20年的限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应当有最短期的限制。《合同法》第236条规定的租赁期限的默示更新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租赁期间届满后,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知道承租人对租赁物继续使用;出租人未提出异议。《合同法》第215条关于6个月以上的租赁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的规定不尽合理,应当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2.
周珊 《华章》2007,(10):65-65
现代社会,交易活动前所未有地发展起来,人们希望物资与财富能迅速流通,以实现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繁荣.流通安全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保障交易安全是现代民商法的重要任务.而社会经济的复杂与变动,使法条与实践发生了冲突.作者将对买卖不破租赁原则进行论述,并对《合同法》229条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3.
罗马法的契约必守原则在整个契约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我国《合同法》第232条规定了不定期租赁合同可以随时解除。为实现该制度与契约必守原则的平衡,有必要对任意解除权的行使做出一定限制,为避免权利滥用,宜参照德国法,对该权利的行使附加一定的条件;关于解约人的提前通知义务,我国仅规定“合理期限”,而日本民法典采用经过申告一定期间后终止合同的模式,从而避免突袭非解约人的生活安宁状态,值得借鉴。最后,关于租赁合同解除中应遵循的诚实信用原则应明确强调“毋害他人”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6月我国《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法第二十条涵义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虽然2008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对《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进行了解释,但关于《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的涵义依然缺乏统一、权威的界定。在此指出关于第二十条涵义存在的争议,并从不同方面对第二十条的涵义进行分析与界定,最后提出条文修改之立法拙见。  相似文献   

5.
"买卖不破租赁"原则是民法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买卖不破租赁"原则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保护承租人的利益而产生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买卖不破租赁"原则固有的缺陷表现的越发明显,其正逐渐成为不利于租赁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障碍。通过比较中外各国有关"买卖不破租赁"原则的规定,发现该原则的缺陷,并对其完善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合同相对性原则"是长期以来债权区别于物权的基本特性,是债权法中的重要原则。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了合同相对性原则的起源、发展和例外规定,并就我国《合同法》中体现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新发展做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完善《合同法》在这方面的规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于2001年1月18日正式颁布,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在我国所有企业履行。这一准则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承租人和出租人融资租入和经营租赁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为使会计人员能更好地应用《租赁会计准则》,本文对承租人的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征收条例》的颁布,的确弥补了原《拆迁条例》中对所有权人保护不足的情况,被视为“善法”取代“恶法”的典范。但是仔细审视《征收条例》,却发现其删除了《拆迁条例》中对承租问题的规定,忽略了对出租人的权益保障,而且遍寻我国现有生效之法律法规,也难以找出对房屋征收中租赁权保护的法律依据。唯一可以作为参照依据的仿佛只有《合同法》第229条所确立的“买卖不破租赁”规则,但如何将该规则适用于房屋征收之中却面临诸多法理障碍。以类推适用的方法,将该规则引入房屋征收背景下的审判活动之中,并分析导入该规则后在房屋征收与“买卖”之间成立要件的异同,以确立在类推适用方法中“小前提”的是否成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法理障碍,所追求的立法价值是否趋同,为司法实践摸索一条可咨参考之路。  相似文献   

9.
法学界对于我国《合同法》第4条确立“合同自愿”原则,一直有较多的争论。本就《合同法》中“合同自愿”原则与“合同自由”原则争论的缘起及“合同自愿”原则的过渡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未来中国的《合同法》(或《民法典》)中确立“合同自由”原则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于2018年12月7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简称"新租赁准则"),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其他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包括A股上市公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新租赁准则相对于2006年颁布的租赁准则(简称"原租赁准则")有哪些变化?新租赁准则的实施会对我国企业带来哪些影响?我国企业又将如何应对?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11.
经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简称《合同法》)在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人们对《合同法》应当具有怎样的性质存在着分歧。主要有三种:一种认为《合同法》应是民事合同法,而《合同法》还未达到民事合同法的要求,例如“‘合同自由原则’是合同法的灵魂,离开了合同自由,合同法也难以成为‘合同法’”。而我国在《合同法》中却用自愿原则代替合同自由原则,认为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但在司法实践中,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一律视为无效,不利于体现《合同法》的立法目的,也与法律解释的原理及精神不一致。通过对法律规范和法律解释的分析,并借鉴德国、日本的立法实践,对《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表见代理是我国民法代理制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合同法》考试中的一个重点。我国《合同法》第40条第一次在法律上规定了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根据《合同法》第48条的精神以及我国的司法实践,就表件代理的构成要件作如下分析: 一、无权代理人并没有获得本人的授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WTO的加入,与世界经济接轨是其主要的发展途径,租赁业也在我国快速发展,由于租赁业务的新新崛起,人们对租赁会计的要求也愈见精准,租赁会计的地位也显得非常重要。我国在引入融资租赁的30余年里,可谓是几经浮沉起落。宏观环境不断完善,科学合理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租赁会计准则迫在眉睫。本文分为六大部分对我国租赁会计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从含义、关系及与租赁会计相关的概念对其作了概述;第二部分,了解我国租赁会计的分类及其判断标准;第三部分,表明租赁会计对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第四部分,对现代租赁同分期付款购买行为的区别做出认识;第五部分,浅析了我国租赁会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建议规划,以及国际的发展动态;第六部分,为本文结论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动态》:周二渤海租赁(000415)公告其拟通过下属SPV"天津渤海二号"与浙江长龙航空公司开展四架空客A320-200飞机的融资租赁业务。这对公司业绩来说,无疑是利好公告吧?孔铭:这则公告我也留意了,此个合同估计会为渤海租赁新增租赁资产超20亿元,每年带来的净息差收入约2000万吧。我计算了一下,空客A320飞机的平均报价是在5-6亿元人民币,四架飞机若全部成交,那就可以为公司新增超20亿元的飞机租赁资产。公司公告中提及要向相关金融机构贷款融资购买飞机,所以租赁合同的利差高低取决于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成本,猜想公司将使用美元贷款,根据国内飞机租赁市场的平均定  相似文献   

16.
租赁公司和租赁交易的国际化,产生了相关国际立法协调统一的需求。以《国际融资租赁公约》为依据的国际融资租赁实践,对中国承租人有如下启示:应注意援引“公约”中关于出租人免责的除外条款;在出租人违反了权利担保义务或违约而未作补救之前,其有权拒付租金;选择管辖法院时务必顾及判决的可执行性;在合意选择准据法时,应事先就这一合意选择在相关国家的有效性作最后的确认。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原始材料的缺乏和古代语言文字的障碍,学术界对古巴比伦时期土地租赁中租金比率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没有取得突破。国内学者仅仅根据《汉穆腊比法典》中第46条规定,认为土地租赁的租金比率为土地“收成的1/2或1/3”,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本文根据大量属于古巴比伦时期,出土于古城西帕尔的土地租赁泥板契约,对土地租赁中的租金比率进行了重新论证。  相似文献   

18.
《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是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最高指导原则。依据《合同法》关于无效合同的范围、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代位权和撤销权的规定,《合同法》在鼓励交易、保障交易安全、保证债权的实现以及保护善意相对人的信赖利益和既得利益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合同义务群扩张的视阈下,把加害给付概念和履行利益、固有利益关联起来,提出典型加害给付和非典型加害给付的新界定。把非典型加害给付理解为广义的附随义务,就能把《合同法》中的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概念和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概念进行同类合并。其结果就是把《合同法》第42条、第43条(先合同义务)、第60条(履行过程中债务人的附随义务,即狭义的附随义务)、第92条(后合同义务)归并到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一般规定"之中。  相似文献   

20.
《合同法》规定的不安抗辩权制度 ,是合同法的诚信原则、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不安抗辩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是英美法和大陆法两大法系的融合。它将和《合同法》其他制度相辅相承 ,对维护当事人正当权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