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往在与家长的合作交流中,“早送晚接”一直是我们珍惜、利用的良好机会,而家访的作用却未曾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近来,几次成功的家访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了适时、恰当的家访对家园共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家访是教师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的桥梁教师家访时,通过与家长、孩子亲切交谈,可以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成员的性格特征,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从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对幼儿因材施教,促成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我班有个叫凡凡的小朋友,是个聪明可爱的女孩,但是胆小、不合群,平时很少有笑容,有人与她接近她总是怯…  相似文献   

2.
我当了十五年的班主任,多年实践使我逐渐懂得了,家访工作一定要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思想性格特点,注意研究家访时学生与家长的心理,采取适当方法,讲究家访艺术。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但管教不得法,动辄打骂,往往造成孩子在家长面前循规蹈矩,一旦离开家长就“无法无天”。家访时如多讲或只讲学生缺点,家长火冒三丈就会打骂孩子,会使孩子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访问这样的家长,我总是把《班级学生情况记载》带去请家长看(学生不在场),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向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样,家长能和老师很好配合。有些学生的父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一致,家访工作就应做到更细致些。几年前,我班有个女生,比较散漫。她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性格爽直。家访时我  相似文献   

3.
家访是推进家校共育的有效机制,也是学校了解孩子成长环境、指导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基于当下教育形势,再提家访的意义与实践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推进家访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学校要构建家访工作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家访工作开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分别采取调研式家访、鼓励式家访、诊断式家访等针对性策略,促进家校关系和谐发展,推进高质量家校共育。  相似文献   

4.
十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一、明确家访目的,真情送家长,温暖给学生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孩子从呱呱坠地,就来到了家庭这一特定的成长环境中。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史典是我们班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几乎不开口说话,为了更好地和她交谈,了解她,我们进行了家访。  相似文献   

6.
家访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纽带,是增进教师和家长感情的桥梁。教师家访具有促进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只有选择最佳时机家访和采取不同家访策略,才能提高家访工作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好方法,也是沟通孩子父母和教师之间的重要桥梁。那么,父母对老师的家访满意吗?父母还希望从老师那里获得哪些信息?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一些匆忙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父母,听听他们的话,也许对老师的家访会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历年来 ,我园十分重视教师的家访工作。从去年开始 ,在园领导的亲自参与和指导下 ,我们的家访工作又有了新的要求。每次家访 ,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目的 ,访前有准备 ,访后有效果 ,并在形式上力求创新 ,而不只拘于谈话说教 ,要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王智元小朋友的奶奶 ,是一个典型的隔辈亲的老人 ,对孩子百般溺爱。天冷时不让孩子出门 ,怕伤风感冒 ;上幼儿园怕孩子受欺负。这不 ,因患感冒孩子的父母遵照老人的叮咛 ,为孩子请了一个冬季的假。为了消除老人的顾虑和不安 ,我们决定进行家访。怎样取得老人的信任 ,增进她对幼儿园教育的信心呢?家访…  相似文献   

9.
入园前做准备,入园时哭闹少今年我接新小班。孩子入园前,我和同班老师一起对每个孩子进行了家访。在家访中我们熟悉着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与孩子建立感情,同时了解家长的需求。我们还带了小标记让幼儿选择,这样幼儿来园后认自己的水杯、毛巾等等就容易多了。家访后,我们将孩子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如哪些  相似文献   

10.
家访,能让老师亲眼目睹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家访,能让老师和家长面对面地交流与沟通;家访,能让孩子和家长感受到老师心中装着学生,这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鼓励……家访的重要性,每一位班主任都心知  相似文献   

11.
马娟 《小学生》2013,(8):29-29
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离开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生活,是孩子社会性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步。以往我们一般采取:1.对新生入园进行家访活动,通过家访活动与幼儿熟悉。2.让家长提前带幼儿参观幼儿园。3.正式入园时要求家长将孩子放下就走,不要舍不得或者迟疑。但刚开学时孩子的哭闹现象还是比较严重,适应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不少家长见孩子哭会表现出非常心疼,舍不得放手,任由孩子  相似文献   

12.
你说我说话家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胤 《学前教育》2004,(3):36-37
家访是幼儿园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目的在于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及在家的表现,与家长沟通情况和思想,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案。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家访常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给很多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困扰。是什么在影响家访工作的开展和实效性呢?让我们来看看教师和家长双方对此都有什么看法吧!  相似文献   

13.
浅浅 《家长》2014,(Z1):73-75
正三个人的生活里,赞美少了,抱怨多了,一个不开心的妈妈怎么会有快乐的儿子呢?对话:儿子感到生命的无聊昨晚,新的班主任老师来家访。我向老师说了儿子的方方面面,有好的也有需要改进的,这些内容已被重复很多次了,但我似乎一直都没有找到更好的能起作用的方式。送走老师以后,我走进儿子的房间,想看看他开着空调盖好被没有,没想到他没睡着,一直在听我和老师的谈话。他要求我陪睡一会儿。儿子似乎漫不经心地说需要老师家访的是问题孩子。是他把自己归为问题孩子,还是他以为老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之友》2013,(Z1):12-14
"这几年我一直都教小学一、二年级,每次接了新班,我都会打电话约家长进行家访,但是这几年家访却越来越难了。"刘爱红老师说,平时自己和同事们交流时也会说到这个问题,现在家长拒绝老师家访的理由很多,大多数家长都会以"我家不好找,有什么事情我到学校去找老师,这样也方便"这样的理由婉言拒绝。"如今,一个新班级30多个孩子,能接受老师家访的不足一半,被拒绝的次数多了,老师们也提不起劲头来。"刘爱红老师如是说。  相似文献   

15.
王庭菊  李建申 《教师》2014,(2):114-114
一年前的一次家访,让我和我的同事们感到十分辛酸。我们家访所去的村子,距离涌泉完全小学仅仅3公里.走访的两个都是单亲家庭,都只有爸爸和孩子,年轻的妈妈早早离家出走了。爸爸往往都是常年在打工。通常是晚上才回家和孩子团聚。孩子在学校忍受孤单和同学的漠不关心,心灵的痛苦不能得到释放.这是单亲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最无助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正>曾几何时,学校大力提倡家访,并且把家访当做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认真考核。当时教师都会充分利用工作日的中午、晚上和休息日的时间,有时徒步有时骑着自行车去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教师外出家访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师赶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与家长坐在一起,是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直接亲切,体现了老师与家长之间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的关系。学生在校的表现,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孩子成长的历史,孩子在家的生活、学习状况,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学  相似文献   

17.
《少年儿童研究》2007,(7):100-101
问:我上初一的儿子最近和学校老师的关系非常紧张,上周还因为故意在化学课上挑头起老师的哄,被学校停课做检查。孩子小时候一直在河南老家上学,五年级因为父亲调动工作转来北京上学后,好像一直都不太适应,加上他性格本身内向不合群,又比较较真儿,在学校朋友很少,老师也不太喜欢他,成绩一直处于中下等。  相似文献   

18.
一、家访有助于更详细地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及幼儿各方面表现通过家访,教师可以详细地了解到孩子的家庭状况以及孩子的健康状况、智力水平、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还可以了解到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从而进行恰当的引导。二、家访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情感交流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情感交流的好方式。因为教师深入幼儿家庭是关心幼儿、认真对待工作的具体表现,家长一般都能以诚相待。在交谈中,教师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能使整个家访过程充满友好气氛,拉近彼此的距离,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迎接托班孩子入园我们为托班配备了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室内设置了可供婴儿攀爬的大型轮船形状的玩具柜,并在墙面布置了孩子喜爱的动物形象。为了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入园前的生活状况,缓解孩子入托时的焦虑情绪,顺利地度过入园关,进入集体,我们是这样做的:一、提前家访问卷调查为了让孩子入托前就认识老师,暑假期间,托班的两位老师走访了每个孩子的家庭。在家访前,先电话联系预约时间,在孩子及孩子父母都在家时上门。家访时亲切地与孩子交谈;请  相似文献   

20.
作为老师,我常对学生进行家访,而在家访中我常听到家长这样的话——“孩子不怕我。”“不怕我”本该是好事,它体现了孩子与家长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形成。可是,一些家长所说的“孩子不怕我”却是饱含了家教中的“无奈”。意思是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