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预警防控机制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对可能诱发突发事件的各种要素以及所呈现出来的危机信号进行严密监测,对其发展趋势、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科学预测,及时提醒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范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留学生突发事件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包括危机评估、危机预案、危机预警和危机预控等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学有效地对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进行管理,是确保留学生学习生活顺利进行,教学科研工作正常开展乃至社会和谐稳定和国际关系友好的有力保证之一。对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概念、形成原因、类别及管理模式进行树立和研究,对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来华留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层次类别呈现多样化,这对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已经成为这些高校的当务之急。本文针对高校在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管理出现的问题,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校突发事件管理是高校治理环节中的重要一环,管理成效反映了高校的治理水平。文章基于4R危机理论的视角,从危机缩减、危机应对、危机反应、危机恢复四个阶段来揭示高校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短板效应。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增强危机预控能力是根本;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完善联动决策机制是关键;建立善后安抚机制,完善危机评估机制是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增加,文化冲突在高校中日益凸显,来华留学生发展跨文化适应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跨文化教育能够使留学生了解其他文化的发展变迁,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接受不同文化并具备应对文化冲突的能力,最终达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存。跨文化教育应当渗透到教学、管理等各个层面。留学生教师和留管人员应当具备跨文化教育意识,在留学生教育的每门课程、每项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注重其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能力的提升,建立多方参与、多渠道的协同培养机制,使来华留学生从认知到认同,主动融入感知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何才能更有效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管理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将高校突发事件纳入到高校危机管理系统,着重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的各种机制的设立和协调管理,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攀升,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留学生,其中,来华非洲留学生规模增长较为显著,而且因文化教育、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来华非洲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给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从制定和宣传教育来华非洲留学生管理制度、缩短来华非洲留学生的文化磨合期、建立以人为本的来华非洲留学生管理模式、建立来华非洲留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加强来华非洲留学生突发危机事件预防应对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这几个方面对来华非洲留学生管理策略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何才能更有效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管理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将高校突发事件纳入到高校危机管理系统,着重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的各种机制的设立和协调管理,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来华留学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了解当今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工作机制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三所国内高校在读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工作机制进行调研,分析了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发现高校对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度仍需提升,...  相似文献   

10.
国际化是衡量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来华留学生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来华留学生数量激增、规模不断扩大,这对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和机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高校在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非洲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日益突显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留学生管理工作实践,针对非洲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差异和性格特征,揭示非洲来华留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非洲来华留学生管理的对策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理问题是关系到高校安全稳定和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高校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面临的难点问题,因此,开展高校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日益凸现。本文着重从来华留学生应急处置及保障机制的研究视角,梳理当前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深层次剖析成因,并提出要通过确立处置原则、建立预防机制、规范处置流程、建立恢复机制来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置体系;同时强调要通过加强法治化管理、完善政策和制度设计、加快建设管理队伍、注重业务能力培训、落实物质条件等方面进一步构建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的保障体系,促进高校进一步提升来华留学管理水平,服务于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大局。  相似文献   

13.
彭学  彭欢 《考试周刊》2014,(96):150-151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并面临更多挑战。其中,怎样让来华留学生快速适应中国文化与生活,是教育与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了应对策略,以增强留学生应对能力,更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度过留学生活,有效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随着大学校园危机事件的频发,高校危机管理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国内外对高校危机的内涵,危机事件的性质、特征、诱发因素、表现形式,危机事件的预防机制、处理机制、恢复机制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已形成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留学生教育中的危机管理机制研究还十分薄弱,不仅表现为数量偏少,而且质量不高。如何科学地分析留学生危机事件的诱发因素及其作用机理,透视留学生危机事件的化解过程,揭示留学生教育中的危机管理内隐机制,理应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郭璇 《文教资料》2021,(4):237-238
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日渐增长,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成为高校国际化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本文以音乐类来华留学生为例,从扩大素材发掘面、拓展内容体系、拓宽发声渠道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积极探索高校如何立足音乐类艺术学科的特色引导音乐类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6.
根据罗伯特·希斯的“4R”危机管理理论,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可从“缩减”“预备”“反应”“恢复”4个阶段建立相应的机制,从而建构一套完整的危机管理机制.这4个阶段中的不同机制的关联和组合,适应了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动态性特点.在“4R”理论视角下,建构完整的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机制,有利于突破目前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工作的不足,有利于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方法的探索改进.  相似文献   

17.
来华留学生生源复杂、文化差异较大、教育层次也是参差不齐,这就给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难度。因此,高校教师就需要认真摸查高校中来华留学生的结构层次,通过优化教育管理,深化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策略,提升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效益。本文提出要重在沟通,在文化体认中强化管理效益;重在体验,从多种活动中强化管理效益;重在预防,从预警机制中强化管理效益;重在细节,从日常制度中强化管理效益,从而提升来华留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行为偏差是指高校出于追求教育资源或提高社会声誉等目的,在进行来华留学生管理过程中发生偏离相应制度或规范的行为,集中表现在入学标准设置过低、考核标准与考试程序过松、日常生活条件待遇过高、违法违纪行为处理过宽。高校在政府、市场双重逻辑裹挟下偏离其留学生管理行为的应然逻辑,在留学生管理事务上追求指标政绩,施行顶格管理;陷入制度依赖误区,缺乏创新管理;盲目迎合市场评价,偏离发展规律。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高校应明确自身的价值与使命,坚守大学精神,理性重塑与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用创新、科学的管理思维进行来华留学生的管理,矫正来华留学生管理中的行为偏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常见的三种问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管理工作的成效问题以及趋同化管理程度问题,结合各高校的管理实践经验,总结应对以上问题的策略。可通过编写《留学生手册》、开展道德与法纪教育讲座、重视跨文化交际培训来缓解跨文化适应问题;可提倡教管合一,健全留学生服务机制来提高管理成效;通过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逐步趋同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陈静 《现代技能开发》2010,(Z1):165-165
随着教育国际化趋势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高校进行学习,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外事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来华留学工作对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留管干部素质以及提高留学生生活服务水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