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理念 生活即是作文,观察即成作文。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有惧怕的心理,为了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减少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我设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讲真话,抒真情,自由表达,写出独特感受和体验,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欲望。  相似文献   

2.
正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恰当地利用语言、组织语言,但长时间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浓甚至对作文产生惧怕的心理和厌倦情绪,通过对作文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一、视、听、读、记结合,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在引导学生积极感知生活的同时,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组  相似文献   

3.
唐世湖 《考试周刊》2013,(51):55-55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唉声叹气,甚至对作文课产生惧怕的心理,他们不知道怎么写,觉得作文太难写了。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感受生活,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借鉴",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4.
郭黎明 《小学语文》2014,(11):17-19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如果学生喜欢作文,就会消除惧怕作文的心理,产牛强烈的写作欲望,渐渐地进入一种“乐写-勤写-善写”的良性循环,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十分强调作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求在作文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打开生活之门,捕捉写作材料,为学生的作文练习开创一个丰富多彩的天地,使作文变得新鲜、有趣,学生想写、乐写,并逐步成为精彩生活的一部分,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那么,我们怎样呢?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写话到习作,作文教学贯穿始末。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对策,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同时开展趣味活动,结合生活,记录生活,将作文写得真实、具体、感人,从而最高效率地完成作文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是教师教学工作一定要认真对待的问题。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寓作文写作于娱乐之中,让学生边玩边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原本枯燥的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对于中年级学生的写,应该是坚持写日记,每周写几篇,将生活中发生的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8.
正从事职中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叹:职中学生写作底子薄,作文教学事倍功半,学生望"文"生畏,怕写,难写。为何出现如此境况?仅仅是由于职中生源差的缘故吗?其实不然,其根本在于我们的写作教学长期未能足够重视这类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至使得他们在"差"海中备受煎熬,久而久之,便形成惧怕心理。由此可见,满足职中学生的写作心理需求,是引领  相似文献   

9.
张二栋 《教学随笔》2016,(9):106-106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写话到习作,作文教学贯穿始末。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对策,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同时开展趣味活动,结合生活,记录生活,将作文写得真实、具体、感人,从而最高效率地完成作文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一、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想写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使学生厌烦。长期以来,很多学生一听说要写作文,就产生惧怕心理。这是因为学生在作文时"无米下锅"。小学生作文无从下笔,犹如一道鸿沟横亘在他们面前。那么,如何跨越这道鸿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获得的材料。"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受,以获取写作素材。鉴于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指导作文时,电教媒体派上了用场。它的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鲜明生动的生活素材。在习作指导中,教师运用得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实践证明,作文教学必须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当学生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3.
邵永庆 《学子》2016,(6):68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在实际的作文写作中学生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惧怕作文,对写作提不起兴趣,写的文章不真实,没有真情实感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写作,努力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一、自由写作激发兴趣很多学生都会觉得作文很难,他们不会写,也不知道应该写什么以及如何写,更没有写作兴趣。但是,小学生  相似文献   

14.
姚春慧 《学语文》2014,(6):57-58
"作文难,文难作,难作文。"可见,作文教学无疑是个难点,尤其是低年级,因为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平时积累的字词不多,生活经验不足。如何指导学生步入写作殿堂,提高写作能力,让被动式的写作变得主动、有趣,无疑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道难题。下面谈几点看法: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于写作众所周知,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正式迈入了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写话提升了一个台阶,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不会写不想写,感觉无从下手,从而远远避之。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是学生平时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反映,是把自己的观察经验、思想情绪等告诉人们的方式,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实际就是一种交流。但现在有些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害怕,对作文兴趣不高,认为作文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作文。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对作文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为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很多学生惧怕写作文,或不知道怎么写作文。为此笔者引入了微作文的概念,力求"以小见大",让学生从小型作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开始训练,以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微作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不是随意写作,教师应对其进行序列化的训练。一、微作文的概念和特点微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写大作文的能力,而设计出地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六年级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能力,教师应该要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充实有趣的作文教学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追求作文水平提升的同时爱上写作文。对此,笔者建议教师采取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增强作文教学的活力。一、开放性教学设计的依据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可能,经常不自觉地诱导学生形成写作的统一化。例如:笔者在一次批改题为"难忘的假期生活"的习作当中发现,许多学生写的都是愉快的事,而  相似文献   

18.
正兴趣,心理学认为是个体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的心理趋向。即推动人去思考和创造的内在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消除障碍,挖掘兴趣小学作文教学中最大的障碍其实是学生的心理障碍,有不少的学生在心理上就认为写作文很难,老师一提到要写作文,他的心里就开始直打鼓,就产生一种排斥和抗拒的心理,尤其是才开始学习写作文的学生更是如此。要引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然而要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我们首先要学会降低作文的起点和要求,并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构建作文进步的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存在着语句不连贯、表述不完整、词不达意等现象.有部分学生对作文有惧怕心理,不知道该从哪儿写起,写些什么,脑子里一片茫然,更不要说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来了.针对这些现象,我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谈一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敲门石,也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起点和入门.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对身边事物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写话时往往会无从下笔,对写话产生惧怕的心理.因此,培养他们轻松写话的能力,让他们在快乐中体验写话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