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袁媛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63-164
不管新闻传播技术如何进步,传播手段如何先进,媒体的传播内容都应当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因此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编辑记者们要始终关注受众的需求,了解他们对什么新闻感兴趣,在新闻点的选取、提问的重点、表现的手法、语言的编辑等方面都要体现受众的意识,这样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实现新闻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从SARS论文的组稿看编辑的信息意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曾星  李恩江 《编辑学报》2004,16(3):219-221
通过对SARS的组稿实践,认为编辑要具有信息搜集意识和信息传播意识.为此,编辑需要有对信息的敏锐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要转变编辑本位为受众本位.  相似文献   

3.
黄德超 《新闻前哨》2002,(12):21-21
受众是新闻传播中一个活跃的因素,是新闻信息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不可忽视的反馈信息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使新闻传播事业获得更宽阔的发展空间,必须立足“人”这个根本。一方面,新闻传播的传者要通过多渠道和多种途径,来满足受众不断变化的各种需求,另一方面,受众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主动参与,也有效地推动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一、发扬人文精神曾担任《人民日报》总编的范敬宜反复强调:记者编辑要发扬好的传统,要“沉”下去,到深水里去抓活鱼”,也就是到基层去,到第一线去写现场…  相似文献   

4.
范延锋  刘丹 《记者摇篮》2006,(11):21-21
法制节目除了在播音、主持的语气上,依然要生动、平和、大方之外,在节目的编排上,更要讲究策划、注重对受众心理的研究。要分析受众的心理,让编辑的意图随付事件的内涵外延进入听众的内心深处,不仅要引起思考,还要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取得节目应有的传播效果。我们在编辑制作辽阳电台《法制之声》节目时,就有意识的针对每期节目的选题,分析听众对编辑观点的接受认可度。从听众的认知屏障入手,通过有目的性的策划,有针对性的编辑,有声有情有叙有议的主持,让精心打造的节目带给听众听觉的震撼,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我们以曾获得首届辽宁广…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的制作可谓是一种画龙点睛的艺术,因为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新闻的传播效果和读者的关注程度。作为报纸主要体裁的消息标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何制作好的消息标题,让我们报纸的消息更有"抓人"力?笔者认为必须要了解读者,把握受众的四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由美国学者丹·E·舒尔茨教授等在其<整合营销传播>一书中首次提出并作了定义:"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业务战略过程,它是指制定、优化、执行并评价协调的、可测度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这些活动的受众包括消费者、顾客、潜在顾客、内部和外部受众及其他目标."根据这一理论,本文将着重分析信息化技术作用于报纸与读者的沟通环节(communication)所激生的营销手段.作为营销方的报社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对读者进行深入了解,并在营销过程中更加注重读者的反应,尽可能多的掌握有关读者的信息,获得有效的回应.  相似文献   

7.
余炳毛 《新闻知识》2002,(12):29-30
大众传播是一个双向过程。受众是传播的对象与 目的地。了解受众的需求、期望,对编辑传播具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媒介分割受众的情况下,受众的需 求、期望可以说对编辑传播提出了挑战。要应对这一挑 战,就必须了解受众的需求期望。这已成为摆在每一个 编辑面前的课题。   受众的期望,就是受众对编辑传播满足其需要的 希望和要求。受众的期望与受众的需求密切相关。无论 何种媒介的编辑都难以满足受众个体的各种要求,这 就使受众对不同的媒介往往抱有不同的期望。所以了 解受众的期望,首先要弄明白受众的需求与使用媒介 的动机。   一、受众的需求是期望产生的基础  人的需求千姿百态,其基本需求包括从低到高的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参与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图书市场日渐成熟,图书品种越来越丰富,读者的选择机会也越来越多.但作为双重属性的出版物,怎样才能为读者实现个性化服务呢?从物质商品属性来看,它不可能像彩电、冰箱等那样出了问题可以派人去修理,或更换一个什么零件后仍可照常使用.出版物的价值就在于读者从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出版物内容上的任何瑕疵是不可能派人在"原书"上修理即可"照常使用"的,因为读者更注重的是一种心灵感受,所以有人说,出版是一项充满缺憾的工作,主要表现在:(1)受篇幅限制,许多知识仅点到而止,更多的素材只好忍痛割爱,更别说向纵深展开了;(2)受介质及成本的限制,知识类图书中尽管不乏精美的图片,但图片的大小、数量等,以及印制的色彩、纸张等难尽如人意,而许多声像、视频、动画等资料也无法在图书上表现;(3)知识在不断更新,往往在图书出版后,又有了新发现、新知识,有时还会发现图书上的理论和事实的错误,因此不少图书在后记会添上一笔"留待再版时订正",而再版又是多么遥遥无期;4)出版物是以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为目标的,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无疑会有问题和不解的地方,"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读者是多么需要答疑和交流.而因特网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图书建立网站,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得编辑不再遗憾,读者不再孤独.  相似文献   

9.
现代传播理论认为,现在是一个受众选择的时代,受众是编辑活动的立足点,如何赢得受众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受众理论研究了影响期刊受众选择的因素,分析了期刊发展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了期刊经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鹿麟 《编辑之友》2003,(2):53-55
受众作为大众传播的“靶子”和目的地以及参与者和最终决定者,是传媒首要的研究对象,传媒要通过受众对其所提供的信息产品的接受与消费来实现其传播活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知道,大凡一个新的媒体创办的时候,总是要首先确定其受众群并进行大量的读者调查;某一媒体进行重大改革时也多要考虑受众能否接受;或是当某一媒体的受众发生变化时,媒体也要亦步亦趋地跟着进行改革。由此可见,如果说传播的效果必须通过受众的接受来实现的话,那么,反过来传媒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每一步都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时刻以受众为坐标来定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图书编辑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目的】在传统出版时代,图书编辑常常容易忽视读者的感受,而在融媒体时代,图书编辑应该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以读者的需求为重心,了解读者的喜好,注重读者体验。根据时代的要求和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图书编辑应从不同的工作角度定位发展方向,积极依靠融媒体的先进技术,创新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不断展现新时代图书编辑的创造性、组织性与计划性。【方法】文章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对图书编辑的传统工作方式以及融媒体时代图书编辑创新思维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设性创新策略。【结果】融媒体时代下图书编辑的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方式已经不适于出版社未来的发展,其应当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定位自身的职责与功能,在内容上以及策划推广上迎合用户的需要,提升出版物的购买率。【结论】图书编辑要认识到创新思维发展的必要性,并通过当前出版物发展要求和趋势创新思维意识,创新策划能力,与网络平台相结合,打造新型的传播形式和销售渠道,提高出版物影响力,推动出版物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图书宣传活动是一个过程,贯穿在出版工作的始终。在当今社会中,有一定影响的图书宣传活动不是由个别图书宣传编辑发动,而是由社会团体、政府、政党以及代表一定阶级的宣传机构发起的。但负责图书宣传的编辑人员,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图书宣传编辑的地位和作用大众传播活动长期被视为六个环节组成的过程,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传播反馈。揭示了传播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3.
新闻编辑直接面向的是受众,受众的心理以及需求都影响着传播的效果。随着新闻受众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心态的变化,其心理接受也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受众的心理和眼光出发是新闻编辑创新的重要思路。本文在阐述受众与传播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受众心理的新特点,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新闻编辑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法律与受众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法律报道提供给受众的法律服务越来越多.所以,从事法制新闻的采编人员,在完成传播法制信息、行使舆论监督、警示引导受众依法从事各项活动的同时,更需注意报道的可读性、实用性和服务性,也就是要强化受众意识.  相似文献   

15.
外宣编译无论是作为翻译还是国际传播都应重视受众意识.外宣译者应根据不同的受众对象,以及不同的信息需求与接受心理、语言风格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增删、编辑、重组、加工等方式对原文进行编译,以契合受众认知,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选择、接纳与排斥行为是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掌握这几方面的活动规律,可以使我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更有效地关注受众、了解受众、分析受众,从而最大程度满足受众的需求,增强新闻传播的效果。本文联系传播效果研究史及新闻实践,指出受众在现代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7.
新闻事件报道要想吸引观众,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便应在事实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编辑,令其素材良好整合,体现社会性、时代性、思辨性特色。因此笔者就新闻编辑再创作展开探讨,对优化新闻传播效果,令其广泛吸引受众,深化传播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受众心理与编辑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飞 《编辑学刊》2001,(5):31-34
从最普遍意义上讲,传播总是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的,即发送者,传播渠道、讯息、接收者,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效果、传播发生的场合(或者说传播的背景)以及"讯息"涉及到的一系列事件.传播传则求通,这是新闻传播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作为传播活动的中介工作者--编辑,自然期望自己组织的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能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对受众心理有一定程度上的适应、顺从,尽量减少两者之间的心理差异,以求得双方在认识、情感等方面的认同感,获得编辑得于心,受众会以意的共鸣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视文化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不断转化,也预示着电视文化以受众为消费中心的时代的到来,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引起了电视台越来越多的关注,就受众需求与受众心理的相关研究看来,人们打开电视是寻找好看的节目的娱乐方式,而节目的好看包括了内容及形式两个方面,就人类接触事物的规律看来,首先要有好的形式才能引导人们深入了解好看的内容,强调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必要性。文章就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在电视欣慰传播中的地位、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进行简单分析,重点阐述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受众是整个红色文化传播过程的归宿,他们决定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本文在研究红色文化传播中受众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析受众心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科学的“受众意识”和构建多元化受众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