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乔(1908-2002年),彝族,中共党员,云南省石屏人。1927年考入东陆大学预科学习。1929年到上海,接受了新文学运动的影响,有幸聆听了鲁迅先生的演讲,并阅读了鲁迅、巴金等进步作家的作品,他以小说处女作《未完成的争斗》参加“创造社”出版的《现代小说》杂志“无名作家处女作征文”获得头奖。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乔投笔从戎,随60军184师开赴鲁南前线,与张天虚等文化名人创办了军中小报《抗日军人》,亲历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48年回乡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边纵石屏支队”。全国解放后,李乔参加中央西南访问团深入到思茅地区的阿佤山区,创作了短篇小说《拉猛回来了》,该小说荣获云南省文联“抗美援朝征文”一等奖。1953年,李乔随省委民族工作队到金沙江边亲历了彝族地区的民主改革运动,创作了彝族当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长篇三部曲《欢笑的金沙江》、短篇小说集《挣断锁链的奴隶》等文学作品。1978年在云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上,李乔当选云南省文联副主席.  相似文献   

2.
《出版史料》2004,(1):56-56
鲁迅写的文言小说《怀旧》,是用笔名“周卓”发表在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上,是他写的第一篇小说。而写成于1918年4月的《狂人日记》是用“鲁迅”笔名发表在同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3.
小说是发展中的概念。在发展过程中,小说的结构出现了多种类型和形态。小说在刚刚萌生和逐渐成熟、成型阶段,其结构形式主要是叙事结构(即情节结构);如:“框架结构”(鲁迅的《故乡》、列夫·托尔斯泰的《哈吉穆拉特》、邓友梅的《在悬崖上》等)、“螺旋式结构”(司汤达的《伐尼娜·伐尼尼》等)、“楼梯式结构”(鲁迅的《祝福》等)、“翻板式结构”(莫泊桑的《项链》、契诃夫的《变色龙》等)等等,笔者已在另一篇文章(见本刊1985年第2  相似文献   

4.
"猹"是什么?     
“猹”是什么?傅憎享“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吃瓜了。”──鲁迅《故乡》猹字首见于鲁迅小说《故乡》,然而猹到底是什么?《辞海》:猹(zha渣),獾类的野兽。《现代汉语辞典》:猹(cha),野兽,像獾,喜欢吃瓜。(见于鲁迅小说《故乡》)修订本1...  相似文献   

5.
以1925年《台湾民报》转载《鸭的喜剧》为起点,鲁迅作品开始了它的台湾之旅。之后大致历经日本殖民者禁绝汉文期跨越国界的“左翼”传播路径,战后初期的鲁迅小说出版风潮。“戒严”期地下传阅与翻印,及1987年“解严”以来新一轮的鲁迅出版热潮。这一过程曲折、坎坷却始终未曾中断,呈现出台湾知识分子的文化生存环境、内在精神世界与鲁迅著作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时尚人物     
田原才17岁,就已经有了作家和歌手的双重身份:她既是跳房子乐队的主唱,又是小说《斑马森林》的作者,而她的这本小说处女作还将被译成多种语言全球发行。 《斑马森林》推出后,有人预测,一位“女韩寒”诞生了。 做这个预测的人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在借力打力。“女韩寒”早就有了一大堆,何来“诞生”一说?16岁的金今出了一本《再造地狱之门》,谓之“女韩寒”;德清一女生17岁出版了一部27万字的小说《零  相似文献   

7.
飞花拾零     
慧眼识鲁迅的“伯乐”在我国,鲁迅先生几乎妇孺皆知.然而,是谁最早发现、扶持鲁迅的呢?却鲜为人知。这个人就是恽铁樵。恽铁樵是商务印书馆早期的著名编辑,主编过《小说月报》,在发现和培养人才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13年,鲁迅写出了第一篇小说《怀旧》,署名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小说的混类现象我在编《中国神怪小说大系》时发现,有一些作品,说小清它们是神怪小说还是历史小说。例如,鲁迅先生把《三宝太监西洋记》放在“明之神魔小说类”,而孙楷第先生却将这部小说置于“明清讲史部”里。有一部《锋剑春秋》,约成书于嘉庆初期,作者未详。孙楷第据四和堂本序,说“四和氏盖即作者”;周少南据丹桂堂本首有  相似文献   

9.
知识与趣味     
我国“连载小说”是从晚清时期兴起的。而最早的“连载小说”是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于1902年在《新小说》杂志上连载,接着是刘鹗《老残游记》的前二十回,于1903年在《绣像小说》月刊上连载,后来又连续载于天津的《日日新闻》。巴金的《家》、鲁迅的《阿Q正传》等名著,也都是以连  相似文献   

10.
孙媛媛 《新闻爱好者》2010,(11):150-150
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第一篇优秀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问世后,鲁迅多次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缘由,并对小说的思想和艺术做了精辟而中肯的自我评述。  相似文献   

11.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咸亨酒店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的情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料,读了《想起了“茴香豆”》一文(见《经济日报》1995年2月23日二版),竟发现《孔乙己》中的茴香豆却被人搬迁了。请看该文第一段:“鲁迅在《社戏》中写他少年时和小伙伴看社戏的情景,回来时经过种有茴香豆的田地,  相似文献   

12.
首先声明,笔者不是鲁迅和陈寅恪的研究者,只是出于对两位大师的敬仰,有兴趣关注他们的逸事,缘起是在《学林散叶》一书中看到这样一则记载: “鲁迅1915年4月6日日记有:‘赠陈寅恪《域外小说》第一、第二集。’但陈向来不谈及此事。他说,鲁迅名气大,谈这些会有攀附之嫌。” 寥寥数语,使我恨不知之详,遂生考证一番之念。然而我既缺考据之学问,也乏考究之资料,所以又不是考证,随笔而已—— 首先翻《鲁迅全集·日记》,以求验证,见“乙卯日记”1915年4月6日果记有此事,但鲁迅赠陈寅恪的书不是两本,而是三本,原文是:“赠陈寅恪《域外小说》集第一、第二集,《炭画》各一册,齐寿山《炭画》一册。”(按:古汉语“或,邦也。”即“域”,不是鲁迅笔误)。于是,问题来了,鲁迅与陈寅恪有多大交情,同是赠书,为什么赠齐寿山一册,却一次赠陈寅恪三册(《域外小说集》是鲁迅和周作人在日本用文言翻译的外国短篇小说集,《炭画》则为周作人译的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中篇小说),鲁迅何以如此厚待陈寅恪?  相似文献   

13.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收录的是鲁迅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二年间的作品,曾先后发表在《新青年》、《新潮》、《晨报付刊》、《小说月报》、《东方杂志》等报刊。《呐喊》初版收入小说十五篇,一九二三年八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封面为深红色,书脊下端还特别标明《呐喊》为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一。所收小说,除卷末的《不周山》取材于古代神话“女娲炼石补天”外,其他各篇均采取现代题材。一九二六年十月第三次印刷时,改由北新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本刊开设“我的书”专栏,请名人名家自述“我的处女作”和“我的成名作”,目的是为了匡正以往的“莫衷一是混乱现象“,”“为今后提供准确可釜底抽薪资料”引言《中国图书评论》要求我写《我的处女作和成名作》。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当然,我并不是不知道处女作好写,因为它只限于自己Z成名作不好写,因为它不能不牵涉到别人。不过,我又想,我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就应当立即依照事实写下去,不要考虑那么多。一、我的处女作《易通》是我的处女作。我写《易通》以前,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所以《易通》是我货真价实的处女…  相似文献   

15.
’97英国版权交易市场火爆1997年英国版权交易市场异常火爆,呈以下几个特点:处女作仍然是各家出版社追逐的热点。朱丽亚·达林的小说处女作《鳄鱼汤》有6家出版社参与竞争,最后,安克尔出版社以6.3万英镑的价格成交。记者的手稿成为抢手货。《卫报》记者西蒙...  相似文献   

16.
李方方 《大观周刊》2011,(33):21-21
鲁迅的《狂人日记》揭示了“家”的“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地狱般的惨苦状态,鲁迅为家族的吃人和没落,为没有可以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而深感痛苦和绝望,表现出了极度深广的忧愤和焦虑,这种家族文化一直贯穿于小说的始终。本文正是要详细解读《狂人日记》中的家族文化,揭示鲁迅对传统家庭制度的最全面最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法国女作家巴丝卡候姿长篇小说处女作《零式战机驾驶员》,勇夺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奖”,完全出乎大家的预料。这是历届龚古尔奖第二次颁给小说处女作。文坛老将波利斯史瑞伯则以专篇自传《约半小时的沉默》获得“何诺铎奖”。龚古尔奖的奖金虽然只有50法郎(约10美元),可以说只是象征性的奖金,但得奖作品保征畅销,出版社和作家均可名利双收。何诺铎奖没有奖金,不过仍是文坛的殊荣。  相似文献   

18.
何立波 《湖北档案》2008,(10):41-43
对于京剧,鲁迅小时候就不怎么喜欢.鲁迅对于京戏的评价,不会比地方剧种更高些。有一回,鲁迅看了湖南水灾捐募的义务戏,在台上唱的是龚云甫的老旦,还有谭鑫培的老生,他看了都摇头。散文体小说《社戏》中,鲁迅说他自1902年至1922年20年中,总共看过两回京剧,而给他留下的印象无非是“咚咚口皇口皇之灾”,戏台下是太“不适于生存”了。  相似文献   

19.
1.加拿大作家协会文学奖 由加拿大作家协会设立于1937年,设有戏剧奖、非小说奖、小说奖和诗歌奖,以奖励最优秀的文学作品。 2.《加拿大图书》小说处女作奖 由《加拿大图书》杂志设立于1977年,以奖励当年度优秀的处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地论述我国小说发展历史的专著。它在国内外有着很大影响。日本友人增田涉,在鲁迅的热情指导下,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将《史略》译成日文,后由鲁迅用日文写了《〈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一九三五年七月,由日本赛棱社出版。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