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象思维在化学课中的运用锡盟师范学校石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讲授的教学内容反复许多次,形成了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积累多了认识进一步深化,在头脑中就形成了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对首见物或未见物等作出判断,再运用判断... 相似文献
2.
3.
思维教学是现代教学中的一个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思维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形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一.重视表象获取的培养,丰富知识的积累(一)直观取象作为思维加工的基本材料,表象直接影响着思维加工的质量与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核舟记》一文时,可以向学生展示桃核这一实物,然后引导学生来模仿文中所描述的鲁直、苏轼、佛印三个人物以及舟尾两舟子的神态、动作,而后要求其他同 相似文献
4.
根据Java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在分析形象思维的含义及特点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大量的形象思维。这主要体现在对面向对象思维方式的理解、常用关键字的讲解及API文档的讲授方面。形象思维的运用,将抽象的、难懂的变得直观简单,使得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芦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16-117
形象思维在舞蹈教学的基础训练、抒情主题类舞蹈的训练、叙事类舞蹈的训练及综合性训练中都有相应的训练方法。运用形象思维的主要因素是对生活要有深切的感悟,要有艺术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周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8):116-117
形象思维是提高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基本手段。章对形象思维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作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论述。首先从弹奏姿势、技术类练习、非标题音乐的演奏、有标题音乐的演奏、有故事情节的音乐作品的演奏等五个方面论述了钢琴演奏中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然后提出,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化素质、加深学生的人生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强调,要抓住“情感表达’’这个核心,学会综合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提高形象思维的功用。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教学中.人们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因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却成了数字、概念、规律的堆砌。窥斑知豹.是忽视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所以重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9.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也就是说,"读"可以做到"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如今,在实施素质教育之际,仍然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而学生则在课堂上充当了教师的"忠实听众"。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 相似文献
10.
11.
董正松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8(5):93-94
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图案、图表等结合学生的实际,巧妙地运用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直观教具、日常生活现象、临床病例、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论述了"形象思维"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周慧慧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3,(7)
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和兴趣:细察文物模型,鲜明形象加深记忆深度;细察历史插图,丰富想象描绘历史精彩;巧用电教媒体,动态地图帮助识记理解;巧用历史纲线,知识一线串珠纲举目张。历史教学中,借助这些形象思维来表达历史的深刻内涵,能使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牢固地掌握。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运用形象思维,立足物理情景转换,突破解题障碍的五种方法:镜像情景转换法、辅助情景转换、法、动静情景转换法、类比情景转换法、概括情景转换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运用形象思维,立足物理情景转换,突破解题障碍的五种方法:镜像情景转换法、辅助情景转换法、动静情景转换法、类比情景转换法、概括情景转换法。 相似文献
16.
林晓燕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3):152-154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运用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法可以让学生在尽可能短时间里学会鉴赏诗歌,让他们与古人心灵相通。 相似文献
17.
抽象性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特性之一。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对抽象思维的强调和推崇,使“数学”与“抽象”几乎成同义词。相形之下,对形象思维的研究和探讨则显得不够。实际上,数学并不能离开形象思维,形象化教学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作为两种不同的思维形态,前者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元素,后者则以形象为思维的基本元素。这里说的形象是指反映于人脑中的映象,这种映象可以用物化的形式再现出来,并被人们所感知。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课堂朗读,舞台朗诵,话筒前播音,都属于这种艺术。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作品,如果内容好又朗读得好,听一遍往往比我们自己看感触会更深。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很多语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善于处理讲解和朗读的关系,精讲多读,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重视范读,发挥朗读的感人作用,以唤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来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朗读中的形象感受是指作品中的语言对朗读者内心刺激而引起的其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体会和思考,是“感知于外,受之于心”而形成的。鲁迅先生说:“汉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叶圣陶先生针对文章阅读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语文学习中的朗读就是通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鉴赏课文的过程中,借助有声的语言文字,感受源于作品的形象,使作品中的情、景、物、人、事、理在读者的内心活起来,好象“看到”、“听到”、“闻到”、“尝到”一样。从这个角度说,朗读的形象感受是朗读者对视觉、听觉、嗅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