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王阳明和舍勒的教育思想比较分析发现,他们不仅在教育本质、教育意向、教育目的、知识观等方面有相似性,而且舍勒的“精神(Geist)现象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在本质上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哲学的现象学运动已经波及中国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哲学家运用现象学方法研究中国哲学的情况,阐述了中国哲学与现象学相互亲近的机缘,并分别叙述了现象学与道家哲学、儒家哲学和佛教哲学的"对话"或"相互诠释".文章试图揭示出现象学对未来中国哲学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特殊体育的跨学科性质为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打开了大门,以现象学思维态度分析特殊体育是对其现有研究范式的超越。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现象学这一术语已为特殊体育的研究者所熟悉,但是,在特殊体育专业实践方面,目前的研究更习惯于把现象学作为方法论。鉴于此,从解释现象学和特殊体育出发,结合现象学作为哲学的三个核心概念,阐释现象学作为教学法在特殊体育中的应用和发展,以探寻现象学与特殊体育研究的相关性为旨归,在此基础上提出现象学对特殊体育研究的意义,这对深入认识特殊体育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1907年的《现象学的观念》是胡塞尔思想转型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胡塞尔有力地为自己的现象学学说的哲学性质正名,利用超越论还原厘清了纯粹现象学的研究范围,并对一些至关重要的概念进行了零星的、尝试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西方体育哲学的发展脉络、主要观点、争论焦点和发展趋向做了研究。研究发现,西方体育哲学滥觞于20世纪20年代,50年代后逐渐进入繁荣时期。现处于多层次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状态。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经验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道义论、结果主义和美德伦理等理论被广泛运用于体育研究。当前,西方体育哲学研究呈现四大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
(三) 如果说以上围绕着西方两次女权运动以及西方的和我国的女性文学研究的思想背景、发生发展过程所展开的一些理论问题,是属于人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问题的话.那么现象学的“回到事物本身”则为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方法论出路,进而言之,是为女性文学研究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内在统一提供了可能。现象学关注的是意义的呈现,以现象学为哲学思维基础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胡塞尔认为哲学从一开始起就要求成为严格的科学。严格性是哲学的本质特征 ,它把哲学同其他一切科学区别开来。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就是先验现象学。胡塞尔是在对相对主义的批判中确立严格科学的哲学理想的  相似文献   

8.
"人化性质""非必要性"与"追求卓越"是蕴涵在体育之中的3个重要特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巴里·艾伦的"人化物"理论的基础上对这3个特性进行哲学化的描述与定位,以哲学人类学的方法在体育史的维度上梳理在古希腊体育、中世纪体育与现代体育中"人化性质""非必要性"与"追求卓越"这3个特性的或隐或显的历史传递,由此实现在"人化物"理论与舍勒"内驱力"理论襄助下对体育史和体育概念的重新解读,形成对体育内在价值的挖掘,并在重构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哲学人类学方法在体育史中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哲学在20世纪以来的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随着语文教育语用观的提出,现象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影响逐渐显现。本文以现象学的理论范畴来审视语文教学的变革,阐述语用教学的根本原则、核心要求、实践场和基本立场,尝试梳理当代语文教学范式的隐微变化,为推进语用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毋庸置疑,语用教学的现象学阐释必然是基于“生活世界”“回到事情本身”的一种理念传达和体现。  相似文献   

10.
历经百年的现象学运动,经历了从“纯粹”到“不纯粹”的哲学转向,具体体现为从“理想本体”走向“生活世界”、从“独白”走向“对话”、从“超历史”走向“历史”等。可以说,现象学的这种理论转向也在西方现代其他各派哲学中得到了体现和回应。发人省思的是,无论是“纯粹哲学”还是“不纯粹哲学”都有其深刻合理性,因此,这场看似完全相悖的哲学“纯粹性与不纯粹性”之争,实则会通于一种相反相成的对话关系之中。这种对话关系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一种能够真正消解所谓“权力话语”的“公共领域”的确立,而这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1.
胡塞尔现象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在寻求何为纯粹意识.他的现象学心理学向先验现象学的转变,就是被这一目的决定的.在先验现象学中,胡塞尔对纯粹意识作出了正确的阐明.对理性有限性的断定是其先验现象学可能的前提条件;理性与实践的统一是先验现象学的内在脉络;语言交往是理性与实践统一的现实途径.总之,先验现象学是可能的,不过对这种可能性的断定要在新的思维方式背景之中才能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12.
狄尔泰以描述心理学而不是以先验现象学作为他的认识论的基础,这是他与胡塞尔在哲学思想上的戏剧性的联姻与激烈争论的关键所在。胡塞尔认为狄尔泰的立场势必导致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而狄尔泰从来不接受这一评语,反对胡塞尔的先验唯心主义,坚持自己的“实在论的或批评地客观导向的”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萨特美学因其以个性生命体验,关心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发展趋向被界定为非理性的美学。萨特将意识还原到前反思的状态,运用现象学方法揭示人的现实生存境遇,反映人的主观心理状况,使他的美学处处闪耀着感性的光芒。但是其有关自为何以可能与自在相遇及文艺功用观的思想,表明他仍然没有摆脱理性的束缚。其美学也仍然保持着浓厚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4.
存在——人本主义疗法种类较多,发展时间较长,对心理治疗的影响也比较大。了解其心理治疗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存在——人本主义疗法对心理治疗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治疗过程中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高扬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强调人内在体验和意识的重要性,强调现在。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晦涩和偏激、反对理智主义、现象学方法的模糊性、对评估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忽视以及研究的缺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从人之为人的自明性及其自我救赎的本质上看,王阳明“心学”与MaxScheler的精神直观现象学在哲学思辨路径、知识观、楷模层次类型等方面都显现出许多相似点。但是,比较研究中要避免陷入“比附论”论的泥潭。  相似文献   

16.
陆九渊作为南宋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德育思想非常丰富。目前,学术界对他的德育方法,即道德教化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却显不足。本文将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以期丰富对他的教育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吴嘉纪是清初明遗民界出现的名人,他作为清初典型的明遗民诗人,其人其诗都具有典型意义和研究价值,但目前对他的研究还很有限。从他生活的年代到他逝去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对吴嘉纪诗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和概述,将目前学界对吴嘉纪及其诗歌的研究进行总体把握,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舒志锋 《美育学刊》2020,11(2):74-80
20世纪60年代的极简主义艺术是一场影响深刻的艺术运动,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促成了公共艺术、大地艺术、施行艺术的兴起,更重要的是使得艺术的阐释范式从“视觉”转向“知觉”。在这一艺术理论的“知觉”转向中,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开始被艺术理论家所关注,成为当代艺术批评重要的理论资源。总体来说,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在“表达”“场域”与“气氛”三个方向被应用到极简主义艺术的阐释中,安东尼·卡洛的雕塑、理查德·塞拉的作品《转换》以及建筑现象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