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需要和动机是人生的行为驱力,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需要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培养大学生正确高尚的动机品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利于大学生的成才.  相似文献   

2.
邓勇 《教学与管理》2010,(7):104-105
一、麦克莱兰德需要理论的诠释 麦克莱兰德的需要理论主要关注三种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它们的定义如下: 成就需要即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内驱力。一些人具有获得成功的强烈动机.他们追求的是个人成就而不是成功的利益本身。他们有一种使事情做得比以前更好或更有效率的欲望。这种内驱力就是成就需要。高成就需要者与其他人的区别之处在于他们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他们寻求的环境具有以下特点:在这样的情境中,个人能够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承担责任,及时获得对自己绩效的反馈以便判断自己是否有改进,可以设置中等(难度)挑战性的目标。高成  相似文献   

3.
旅游作为一种生活实践中的大众审美活动,是建立在生命缺乏性需要和超越性需要满足的完美结合之中的.而旅游活动的发生首先是基于现代人对生命缺乏性需要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缺乏性需要包括对生理需要的追求和对心理需要的补偿.旅游正是能够满足人类本能的这两种缺乏性需要,从而为旅游成为一种超越性需要的审美活动奠定了大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驱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注重关心大学生的需要心理,把握他们的需要心理规律和特点。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需要心理相结合,不仅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想政治上的保证,而且能够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心理上的支撑和精神上的服务,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发展。文章从需要理论出发,通过对大学生需要心理的分析研究,提出针对大学生需要心理的教育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5.
自尊需要是人类普遍的需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对自我行为的价值与能力进行肯定,同时受他人与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一种主观需要,是人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求。它包括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本研究以534名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为被试,考察大学生自尊需要的特点,结果如下:(1)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自尊需要,其中自我价值需要与优势比较的水平最高,自我防御倾向的水平最低。(2)男女大学生在自尊需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重要性追求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而在自我防御倾向上显著低于男生。(3)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自尊需要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优势比较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4)干部大学生的重要性追求和优势比较显著高于非干部大学生,而自我防御倾向显著低于非干部大学生。(5)在年级比较上,大一学生的重要性追求显著高于大四学生。  相似文献   

6.
需要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形成的动力基础。在大学生成才成长的过程中,大学生的需要观念直接影响着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根据当前大学生需要心理的特点,加强对大学生需要心理的引导可以从引导大学生提出和构建自身的人生追求、正确处理好索取与奉献的关系、正确评价自己的合理需要和正确抉择需要、引导大学生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选择满足需要的正当方式以及引导大学生自觉调节需要层次等方面去进行。  相似文献   

7.
需要和动机是人生的行为驱力,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需要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培养大学生正确高尚的动机品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利于大学生的成才。  相似文献   

8.
需要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形成的动力基础。在大学生成才成长的过程中,大学生的需要观念直接影响着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根据当前大学生需要心理的特点,加强对大学生需要心理的引导可以从引导大学生提出和构建自身的人生追求、正确处理好索取与奉献的关系、正确评价自己的合理需要和正确抉择需要、引导大学生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选择满足需要的正当方式以及引导大学生自觉调节需要层次等方面去进行。  相似文献   

9.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有的学生歌唱的欲望非常强烈,无论在课堂上或舞台上充满着表现欲望,甚至台上发挥得比台下好,他们渴望显示自己也许还并不成熟的技能;而有的学生恰恰相反,他们缺乏表现欲望,精神过分紧张,以致平时所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得不到正常发挥。这两种情况是学生的不同歌唱心理状态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学校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身患绝症的学生。人数不多,但他们却又真实地存在着,他们有的能开朗地面对自己和他人,而有的却默默躲在角落中不愿与人交往。这类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需要心理上的扶助。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运动代表马斯洛提出了心理需要层次学说.著名文学形象阿Q和于连也有实现心理需要的愿望,但在需要层次和实现方式上却不同,一个将其内化为精神胜利法,一个将其外显为个人奋斗主义.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阿Q和于连的出身、所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创作他们作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因素都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从而积极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注重作文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来源于需要.因此作文前给学生设置某种"需要":交往的需要,表达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让学生为这种"需要"而练习作文,让他们感受到作文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13.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15):48-49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愉快、振奋等;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痛苦、失望等,如果人的合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受挫感、忧郁感和压抑感,进而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心理行为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幼儿的心理需要,并要努力满足他们合理的心理需要。一、热爱幼儿,关注幼儿,满足幼儿被关注和被爱的心理需要在我们的一项相…  相似文献   

14.
从现实层面看,"先就业再择业"不利于大学生的成熟,进而影响成长.在大学生对社会、行业缺乏了解的情况下,特别是有的学生初次求职碰壁后,急躁情绪正在增长,这时候做毕业生工作的老师对他们说"先就业再择业",更容易使他们沮丧和不认真对待首次择业.从这个角度看,这种说法似乎有不负责之嫌.  相似文献   

15.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学生歌唱欲望非常强烈,无论在课堂上或舞台上,都充满着表现欲望;而有的学生缺乏表现欲望,演唱时精神过分紧张,以致平时所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得不到正常发挥。这是两种不同的歌唱心理所造成的不同结果,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每个声乐老师应重视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上好每一堂课,上好一堂很好的探究性课,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表现在他们学习数学的亲历亲为中,在应对问题、思考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7,(9)
在声乐教学的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有的学生歌唱的欲望非常强烈,无论在课堂上或舞台上都充满着表现欲望,甚至台上发挥得比台下还好,他们渴望显示自己也许还不够成熟的才能;而有的学生恰恰相反,他们缺少表现欲望,演唱时精神过分紧张,以致平时所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得不到正常发挥。这两种情况是学生的不同歌唱心理状态所造成的两种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培训》2009,(9):1-1
大家常说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决定的因素。但是,也不可否认,人力资源工作在许多企业都遇到一定的难题。主要是想留的人留不住,不想留的人又走不了,造成适应岗位的人才短缺。有的企业反映,他们不是不想要大学生,而是培养的成本太高。有些大学生刚到企业时,不适应岗位需要,企业花大力气培养后,能够适应企业需要了,他们又跳槽了,这种现象国企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推动学生去学习的内在动力,以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为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下面笔者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需要,结合自己教学,结合苏教版教材,谈一些自己的设想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心灵特别敏感的群体;是特别需要关爱又易于自我封闭的群体:是承受巨大压力而又有理想、有抱负的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掌握贫困生心理特征,做好调试工作,这是一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如何为这一特殊的群体创造条件和机遇.给他们的心灵撑起一片绿荫,需要我们这些工作者的努力探索、细心的关爱和辛勤的浇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