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能利用     
氢弹爆炸核能的释放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重核的裂变,即一个重原子核(如铀、钚)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原子量的原子核,引起链式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另一种是轻核的聚变,即两个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聚合成为一个较重的核,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重核裂变能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铀-235是自然界存在的易于发生裂变的惟一核素。当一个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时,这个原子核能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产生2到3个中子和β、γ等射线,并放出能量。如果新产生的中子又打中另一…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界取得了3个重大研究成果:一个是中子的发现;一个是正电子的发现;还有一个是核裂变现象的发现。中子的发现与核裂变的发现使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核内部。这3个发现从纵向与横向扩展了人类对物质的认识。从军事技术应用价值看,中子与核裂变的发现受到更为普遍的重视。当时统治德国的纳粹分子也认识到了这些  相似文献   

3.
天然放射性元素铀235以及人造放射性元素钚239被中子分裂的过程,是现代原子核技术的基础。当铀235原子核分裂的时候,有2-3个中子和碎片一起飞出来。每一个中子能够使新的铀核分裂。新的铀核分裂后飞出的中子,就使得更多数目的铀核分裂。像这样越来越多的铀核分裂的过程,就叫做“链式反应”。在链式反应中,有大量的能量产生出来。链式反应只有这种情况下才可以发生:一个铀核分裂後,飞出来的中子  相似文献   

4.
科技新闻     
高温气冷堆高温气冷堆,通俗地说,反应堆就是"原子锅炉",是通过控制核燃料的反应来产生原子能的装置。通常,反应堆的核燃料是铀235,在中子的作用下能够产生核裂变。一个铀235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以热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两个  相似文献   

5.
高温气冷堆     
高温气冷堆,通俗地说,反应堆就是“原子锅炉”,是通过控制核燃料的反应来产生原子能的装置。通常,反应堆的核燃料是铀235,在中子的作用下能够产生核裂变。一个铀235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以热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两个或者三个新的中子。  相似文献   

6.
图中部圆形内介绍了铀原子核分裂的情况。当铀235原子核被中子击中以後,分裂成大小大致相等的两个碎块(较轻的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能量。每个铀235原子核分裂的时候发出来的能量,比烧掉—个碳原子要大五千万倍。更重要的是铀235原子核在分裂过程中同时还抛出两三个中子。这两三个中子撞击邻近的铀235核,又把它们分裂成碎块,这样就形成了原子核分裂的链式反应,产生了大量的原子能。图上部背景表示在用来产生原子能的物质的结晶体中,原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2007,(11):1-1
1942年 核能 二战爆发前几个月,物理学家们找到了一种将原子核的能量释放出来的方法.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弗里兹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结果获得了一些新的原子,看起来是钡--一种比铀轻得多的元素.1939年初,里斯·迈特纳和奥托·弗里希意识到原子核分裂成了两部分.根据他们的测算,这种核裂变释放出的能量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最早揭开原子能量的秘密1938年德国柏林威廉大帝化学研究所两位著名科学家发现,用中子对铀原子核进行人工轰击,可使铀原子核发生裂变而产生巨大的能量,仅一个铀原子核就能产生出200兆伏特的能量。1939年初,科学家们又发现了链式反应,即用一个中子轰击铀原子核,放出2至3个中子,再继续轰击使铀核继续裂变,如此循环往复,1公斤铀核的裂变在百分之一秒内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时产生的能量,这个能量有几百万度的高温和几十万个大气压的压力,这就是惊人的核裂变。但谁又会相信,揭开1公斤铀裂变能量的人,竟是当时科学最落后的…  相似文献   

9.
中子     
中子是在1930年發見的基本粒子,它所以作“中子”,是因为它不帶电,在電上講是中性的。它的重量是1.00803原子量單位。中子是核的組成成分之一,除了最簡單的原子核——氫核只是由一个質子組成的以外,其余元素的核都含有中子。由於中了不带电,不被原子核的陽电荷所排斥,所以它容易接近原子核,同它发生作用。因此在原子核物理学中,常常用中子打击原子核,来研究原子核的构造、成分和它的变化。中子在原子能事业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现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专利审查指南》中,原子核变换方法相关专利客体不予保护,这与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5)项的规定不一致。除核聚变方法暂时处于科研阶段外,各国已在与核裂变方法相关的核电装备和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中进行了长期的专利申请,我国核技术民用较晚但发展迅猛,尤其核电技术面临出口,其专利在国外缺少布局的问题突显。国内涉及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原子核变换方法相关专利客体虽然仍不能获得保护,但发明点不涉及核反应过程的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方法可以考虑给予授权,需要注意对权利要求采取合理的撰写方法。综上,立法者、执法者或相关行业从业者应理清原子核变换方法与可授权专利客体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独特的氦-8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则是电中性的,不带电,每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是确定的,但是中子数会有所浮动。因此由于中子数的不同,每种元素都有一些同位素。例如氕、氘、氚互为同位素,中子数分别为0个、1个和2个,但都叫氢元素。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电子和正电子的碰撞实验,发现了一个很奇异的粒子——Ds(2317),并且认为它会有利于人们揭开原子结构之谜。 我们都知道,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和中子组成小而致密的原子核,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在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一个非常空旷的空间,因为和原子的大小比较起来,原子核的直径要小上  相似文献   

13.
独特的氦-8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电中性的.不带电,每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是确定的,但是中子数会有所浮动.因此由于中子数的不同,每种元素都有一些同位素.例如氕、氘、氚互为同位素,中子数分别为0个、1个和2个,但都叫氢元素.  相似文献   

14.
<正>虽然谁也没有亲眼见过中子,但在微观粒子里面,我们对中子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种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的粒子,与质子一道构成了原子核。中子虽不带电,但可以通过强核力与质子发生作用,而强核力是大自然四种基本作用力中最强的一种,正因为如此,原子核才那么致密。  相似文献   

15.
难解的疑团原子好比万花筒,里面变化多端,其中一种变化叫做β衰变,意思是从某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自动地抛射出β(貝搭)粒子后,轉变为別的元素的原子核。这种β粒子也就是电子或正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原子核里主要是质子和中子,沒有电子和正电子,那么β粒子是怎么出来的呢?原来,中子可以轉化为带正电荷的质子,并放出电子。质子可以轉化为不带电荷的中子,并放出正电子。这种自动轉化就叫衰变,衰变式子写出如下:中子→质子+电子  相似文献   

16.
原子核的秘密的揭露,使人类掌握了新的無穷尽的能源。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在苏联的建立,为將这个能源实际利用于工業和农業的和平目的,奠定了基础。原子技术的發展,开辟了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到各种全然不同的科学技术部門中去的广闊的可能性。人工取得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之一,是在原子核反应堆中用中子来照射。比如,用中子照射普通的天然的磷的时候,部分的磷原子核就和中子結合而变成磷的放射性同位素(磷-32)的原子核。当放射性磷的核衰变的时候,核中的一个中子轉化成質子,同时放射出一个β粒子(帶陰电的电子)。衰变是按照这个方式發生  相似文献   

17.
1问题的提出 在原子核运动理论中,研究核磁矩与原子核结构之间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但是从总体上看研究的很不够,现在只知凡是具有自旋角动量的原子核必具磁矩(±XμN)。如奇数质子一偶数中子核,很大一部分具有正磁矩,这与质子的正磁矩(+2.79μN)有关;偶数质子一奇数中子核很大一部分具有负磁矩,  相似文献   

18.
“左亚”     
“左亚”是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得奖人、卓越的原子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1948年12月15日在法国建造的第一个原子核反应器(即原子堆)的命名。“左亚”的意思是“生命”,约里奥·居里是因为和平的目的才建造这个反应器的。“左亚”的主要设备是一个盛有重水的大缸,缸内插着铀棒。从铀里放射出来的中子,经过重水的作用把它的速度减低以后,便能使反应器中的物质发生原子核的链反应,产生原子能。缸的四周围着一层石墨壁,可以反射中子,防止中子散失,把中子尽量用来发生原子核的反应。石墨壁外面有一层厚厚的混凝土护壁,用来保护工作人员,使他们不致受到原子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的危害。左亚的控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美国加刊福尼亚大学物理系普鲁斯博士发现了迄今为止最重的超核——氮的超核。由这种超核组成的氮原子的主要性质与普通的氮原子性质一样,不同的仅在于:在这种原子核当中,有一个中子被一个中性“勒姆达”超子所代替(包含有一个“勒姆达”超子的原子核,统称为超核)。换言之,即普通的氮原子核是由7个质子和7个中子组成,而氮的超核则由7个质子、6个  相似文献   

20.
古时候,人们认为事物大都是不可分割的,可是到后来,人们发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很长时间内人们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包括道尔顿。到后来,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是由居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再后来,我们又发现了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那么,夸克是否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