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作为经管类专业必须开设的核心课程,经济法承担着为经管类学生训练法律思维和培育法律素养的任务。为实现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需要从讲学模式的革新、课堂外学习的管理、师生关系的调整和应用能力的训练等方面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全国建设法治国家和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对经济法教学理念与实践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如何结合经济法的教学实情,寻找和建立既体现经济法学科特色,又适应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是经济法教学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互动实践"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更新经济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突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经济法教学理念与实践创新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培养具有扎实国际经济法理论功底和良好法律职业道德的国际性法律人才是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通过引入开放式、案例式教学方法,丰富国际经济法课堂教授方法,是提高学生运用国际经济法理论、规范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独立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突出特征,经管类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已形成了学科教育领域的基本共识.但目前经济法教学还存在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教学学时安排与学科特点相矛盾、实践教学环节欠缺等诸多问题.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应加强其专业侧重的法律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概论》是中央电大为经济管理系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内容广泛,逻辑性强。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学习重点,现将救学重点内容分章介绍如下,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第一章经济法概述本章简述了经济法的慨念、地位、特征、基本原则等。学习本章,应重点了解:一、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宏观的经济管理和协作以及微观的经济管理和协作相统一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法学专业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相对较低,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下缺乏对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在对法律职业能力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济法"第一课堂"的教学改革,如: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内容上的革新,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法庭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等;另外构建了以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济法"第二课堂",如建立学科交叉培养机制,参加法律援助活动,建立经济法本科教学的实践基地等。  相似文献   

7.
商法能够涵盖经管类专业学生所需了解的法律知识,应该取代经济法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法律课程。而将培养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而非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确立为该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理性选择。由于自身特殊的适用环境和条件,案例教学法并不适合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经济法不仅能提高自身综合法律素质,而且还能为后续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并顺利通过各类资格考试.虽然目前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已经得到了重视,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只有以明晰教学目标为前提,不断规范学科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合理编排教材,分清教育对象,促使其明确学习目的,同时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素质拓展,最终培养出懂法律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9.
财经类民办本科高校经济法培养目标及经济法学科性质要求经济法课程教学必须面向学生与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本文针对目前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对策:回归以学生为本体,开展良性互动教学,创新教学与考核模式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联动这一最佳途径,达到提升学生利用经济法理论解决具体经济法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法案例课程中,应用团队学习模式,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进步,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和实现学习目标。团队学习对经济法案例课程教学与学生个体学习来讲是双赢的选择,也是双赢的结果。团队学习模式,对于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和开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提供了较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