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不少语文教师常有同感,学生对作文勉为其难,而对日记、周记似乎还乐于接受。在日记、周记中,学生思想活跃,内容丰富,立意创新,常有许多令老师称道的地方;而作文呢,内容却常常生涩、干瘪,难以令人满意。因此,不少老师将写作训练重心转移,大有日记、周记代替作文之势。  相似文献   

2.
一、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掌握学习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自能读书,不等老师讲,自能作文,不等老师改。”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把精力放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上。为此,我改变了过去老师教、讲,学生死记硬背、被…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批改和评讲是两个重要环节。搞好批改和评讲,不仅能迅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因此,追切要求我们面对当前实际,改进和提高这项工作。当前的实际是什么呢?语文老师一般教两个班,有的还兼班主任,两周一次作文,就有一百二三十篇之多,再加上日记、周记、小作文,工作量相当大。本本堆积如山,即使废寝忘食,也难以完成任务。所以大家都深感必须尽快改进批改和评讲工作,以便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4.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者各有其法,我在作文教学中的教法、体会是:耐心指导学生阅读,加强日记训练,具体指导学生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阅读是作文材料的来源,是作文的基础,所以指导学生阅读尤为重要.我把阅读分为了课堂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指导.课堂阅读指导即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篇篇课文都是学生作文的典范.在教学时,应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在弄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评价方法。本人在课改实验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写数学周记,把周记引进了数学教学,使它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学周记的形式不同于语文周记,它没有语文写作的要求,由学生自由地写,不拘长短、不拘文体,可以谈自己的心里话,可以给老师建议,可以和老师说悄悄话……数学周记是教  相似文献   

6.
教给方法从读学写□安徽王忠义教师在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写片断作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方法是:“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即:从阅读中学作文。我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从课文中学习...  相似文献   

7.
预支的精彩     
在一次预考中,一个男生的语文得了59分。他找到教语文的张老师说:“老师,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张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  相似文献   

8.
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湖北省当阳市实验小学罗先保《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取知识。把阅读课文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心智,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很多学生抱怨语文难学,不知道该怎么办,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有困难,作文也很难写好。也有不少学生郑重其事地向我请教:“老师,我该怎样做阅读题?”或者问:“老师,我怎么才能写好作文?”说实话,语文并不是那么难。就好像我们从不觉得玩是难的,也不觉得朋友是可怕的;当学习语文变成快乐的事情,好比相爱的青年不害怕考验一样,我们也就不惧怕考试了。而且语文科目考来考去,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为实现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之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 1991年开始,我从教学生批改作文入手,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先教学生如何当好老师   平时,学生对老师是很崇拜的,一听说自己可以当“老师”,都跃跃欲试。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我就加以引导。我告诉学生,每位好的老师对学生都是负责的、公平的、无私的,只有做到这些,老师…  相似文献   

12.
《湖北教育》2007,(8):44-47
作文难改,恐怕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遇到过的问题。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一学期要写八篇大作文,而日记、周记更是不计其数。当孩子们把自己的作文本交上来时,当一篇篇劳动成果呈现在你的面前,并渴望着得到你的肯定时,你该如何面对?一篇篇精批细改?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作文中反映出的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又时常让你感到束手无策;面对一篇较差的作文,该怎么去评改,怎样去鼓励……针对这些问题,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和五里墩小学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探讨,或许我们可以从他们介绍的经验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语文老师们很为现在一些学生语文水平的低下而着急,正在想各种办法提高他们,表现了高度负责的精神。我就曾在一位担任语文老师的老同学那里,见到这样的情景:在他的案头上,放着几摞学生的各种练习本,有大作文、小作文,日记、周记,课堂练习,还有积词本等等,即使是星期天,也  相似文献   

14.
赵桂青 《教学随笔》2007,(12):35-36
一、转变教学思想。更新评改观念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大家熟知的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导致学生一写好文章不去检查,更不去修改,一交了之,留给老师去批改。而老师呢,单纯地搞书面批改,改呀,评呀,熬费了苦心才把一大堆的作文本改完。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同时还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学生的阅读大部分是在课外进行的,要想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就要鼓励学生自主研读。利用课堂这块语文学习的主阵地,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自主研读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6.
记得很久以前,像我这样差的学生是不会作文的,也是不想作文的。提起作文,只能顺理成章来一句:作文编、周记敛、观察日记我不沾。也别说,这还真是一句名言呢,就连上学前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都会说。若遇到老师“收公粮”时,我们就要么不写,要么胡乱抄一篇,再要么东一句,西一句凑一篇,然后彼此一吐舌头,闭着眼睛交上去。然后呢,我们就净等“竹笋炒肉片”了。不过训得多了,也就无所谓了,管你七六五四三二一呢!一转眼到了五年级,来了一位教语文的新老师,一个不起眼的大男孩,姓张。那时正值金秋季节,又到了例行的“受难日”,同学们忙拿出自己“吃…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5期曾以《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为题展开讨论,专家们借题发挥,各抒高见读后受益匪浅。其实,综合各家观点,说作文之道要让学生写其想写、抒情表意也好,说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教写作也好,说作文靠“练”不靠“教”也好,说作文仰仗于有效阅读也好,内里都离不开一个“教”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就拿“练”为例,怎样练?练什么?关键还在老师。我们这里有人叫学生一个暑假写60篇作文,开学统计一下数字了事,这种“练”有效吗?其他如阅读、激发写作兴趣等,哪一项离得开老师的指导?韩寒有没有老师教我…  相似文献   

18.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首先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对班主任产生信赖感.愿意与班主任接近,愿意向班主任讲实话、心里话,这就需要班主任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沟通。通过周记与学生沟通对话,是班主任掌握班情的一种好方式。我教的学生.无论年龄大小,无论我教他们的时间长短,我都对他们有一个要求:写周记。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所碰到的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家庭、心理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在每周一次的周记里提出来.然后把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分门别类.个别问题在周记里给予及时解答或者私下找其谈心;  相似文献   

19.
唐惠忠 《新高考》2004,(1):126-127
语文一直是我的弱项,而作文则是每次语文考试中让我最拿捏不准的部分,分数也是忽高忽低,复习更不知道从何着手,老师都说写作文要靠积累,可是课业负担已经让我忙得焦头烂额了,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去阅读积累,只能靠背一些“万能作文”来应付,眼看考试时间越来越近了,难道就这么让我的作文“顺其自然”发展?我可以为2004年的高考作文做什么准备呢?  相似文献   

20.
陈国胜 《广西教育》2013,(2):61-61,6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放手让学生去互相修改作文、去点评作文、去展示作文,以赏识的目光支持学生开展各种写作活动,包容学生作文一些缺点,让学生通过活动逐渐克服掉这些缺点。当然老师的“教”一直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是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