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人物通讯,应该从四方面入手,即选取典型人物,深入细致的采访,把握人物的时代特点以及注重人物的个性描写。  相似文献   

2.
刘冰 《军事记者》2006,(10):28-29
一篇人物通讯要拨动受众的心弦,影响受众,不仅需要精心的组织和酝酿,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更需要一个“诱人”的开头。开头是决定读者是否愿意继续了解人物的关键。明末清初著名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而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里面凝结着作者对生活的深入体察。1、映衬烘托映衬烘托是文学作品写作中的常用之法,也是人物通讯开篇的重要手段。人们常说:“红花还要绿叶衬”,指的就是映衬和烘托。它可以是许多荣誉的罗列、各种数字的对比,也可以是特定环境中的映衬或是…  相似文献   

3.
美与真实的矛盾,是典型人物报道中最常见的一种矛盾。做记者的普遍有一种感觉,在人物通讯采写过程中,若想将真实与优美有机地融为一体,并非易事。往往是当你追求优美的时候就失去了部分真实感,而当你追求真实感的时候又缺失了应有的美感。对于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众说纷纭,笔者在这里将近两年采写典型人物中的得失,作一次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5.
细节,是人物通讯的灵魂,是让典型人物鲜活起来的重要因素,也是通讯有别于消息的重要标志之一。生动而又逼真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时,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就能使一个人物变得生动和立体。因此,为了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将典型人物写活写出彩,记者必须重视尤其在细节的采写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每天,报社编辑部都要收到来自记者和通讯员的大量稿件,稿源充足、从中挑选较好的稿件进行加工、润色,是编辑乐此不疲的高兴事。但是,有一个问题却长期困扰着编辑们,这就是新闻稿件总是写得太长,明明几百字可以写得很好,却要冗长到上千字。一篇人物通讯,偏偏写成这个人物的传记;一篇工作报道,偏偏写成方方面面的工作总结:一篇会议消息,偏偏写成会议材料的全面摘抄,总觉得稿子写短就显不出水平。  相似文献   

7.
巫莹 《青年记者》2008,(12):79-80
人物通讯和以人物为写作对象的记叙文(文中简称人物记叙文)都是以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的记叙性文体,两者有诸多共同点,如都是以现实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都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都强调细节制胜,都强调文章有感染力等.但是,两者在选取写作对象,搜集素材的方式、情感表达,作者的角色以及写作时机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弄清楚这些区别,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物通讯这种新闻文体.  相似文献   

8.
人物通讯是一种以记述人物的思想、性格为特征的新闻体裁。它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使人物的精神、品质跃然纸上,使人们的思想得到升华,给人以美的享受。人物通讯的审美价值与理论美学中美的特征是一脉相承的,它通过对典型人物的描写,再现美的特征,使人物的审美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社会是由个体这一细胞组成,而人物活动则构成了事件,二者的叠加就是时代和历史。基于这一点,有人说你不用费神去解释时代,解释历史,任何一个有理性的读者,都会在记者的人物通讯中品味出一个时代的味道。人物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的事迹或经历的一种新闻文体。写好人物通讯,不仅可以展现一个典型人物甚至一个群体的时代风貌,而且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各种媒体都很重视人物通讯这种体裁。在日常采访中,怎样才能写好人物通讯,让人物跃然纸上呢?结合个人的采写经历,笔者以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综观本刊2001年以来刊发的一系列人物通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诸如<残肢走出非凡路>(2001年第2期)、<夕阳更灿烂>(2002年第5期)、<温柔女侠吴艾萍>(2004年第1期)、<乐于清贫求真趣>(2005年第1期)等都有精彩感人的细节,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通讯中的精彩细节明显偏少,更令人遗憾的是个别通讯中缺乏精彩的细节甚至没有细节描写.从写作层面来看,这种情况足以表明通讯作者对细节的作用以及如何选择、使用细节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比如通讯<撑起兰台一片天>(2005年第2期)中有一个描述主人公初到档案局上任时面对的工作环境的细节,这个细节很成功--显然作者具有较强的细节描写能力,但通篇作品中却找不到一个直接展示主人公的品质、精神、个性的细节--作者缺乏的是对细节的深刻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漫谈人物通讯中的语言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通讯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常常面对的题材,特别在地方党报这样的主流媒体上,几乎每年都要推出几个重大人物典型。在这些人物通讯中,需要多处引用当事人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的原话,以此增强现场感和亲切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所以,人物通讯中的语言运用得当与否,将使这个典型人物的宣传效果、社会认知度受到很大的影响。记得在一出话剧中有这么四个人物:财主、粮店老板、伪保长、樵夫。登台亮相的背景是在旧社会里一个大雪飞舞的早晨。财主上台就来了个开场白:“大雪纷纷我穿棉袄。”跟着亮相的粮店老板开口便说:“我且把米价来提高。”…  相似文献   

12.
崔琳 《青年记者》2001,(4):40-40
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在《没有新闻的角落》一书中写道:“教育新闻是最难采写的,它不像科技有具体成果可言,不像社会新闻容易吸引人,教学秩序按部就班,平静安定,要在这种平静中发现新闻是需要特别的耐心。”相信不少从事教育新闻报道的同行都有类似的感受。如何将教育人物通讯写活、写新、写深,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一、巧选角度,以新抓人巧选新闻角度,是指看问题和抓新闻的角度要与众不同,角度选取的好坏,决定了文章的好与坏、平与奇。一些教育人物通讯,往往给人千人  相似文献   

13.
描写是人物通讯写作的重要手法之一,它是在忠实于新闻事实基础上的有别于文学作品描写的一种现实生活细节的再反映,是新闻记者深入现场、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后,把事件或人物的本来面貌在文章中的再表现,因而它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和现场感,来不得半  相似文献   

14.
描写是人物通讯写作的重要手法之一,它是在忠实于新闻事实基础上的有别于文学作品描写的一种现实生活细节的再反映,是新闻记者深入现场、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后,把事件或人物的本来面貌在文章中的再表现.使主人公血肉丰满、跃然纸上的要点,就在对 人物的细节描写上.  相似文献   

15.
写好人物通讯,首先就是人物要生动鲜明、有血有肉,能够引起读的阅读兴趣。怎样才能让自己笔下的人物跃然纸上呢?为此应该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解决哪些常见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作为媒体中普遍的应用文体,人物通讯中如何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成为每个新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人物通讯的内涵出发,分析人物通讯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对于人物通讯的写法进行探索,为当今广大新闻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媒体的各类通讯中,人物通讯占据着突出位置.人物通讯的核心是写人.如何写出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独特的"这一个"的确很难.笔者认为:理论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爬了近20年格子的我,回过头来盘点自己采写过的近百个人物,又一次次被他们所感动。仿佛又一次和他们面对面,听他们讲述那一段段终身难忘的经历,那一分分刻骨铭心的情感,那一片片魂牵梦绕的土地,那一个个牵肠挂肚的身影,那一种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党报的人物通讯也是这样。但许多人物通讯,尤其是对典型人物的报道,明明是对真实人物真实事迹的真实反映,我们阅读起来,却常常没有真实感,甚至觉得虚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价诗歌好坏有一个重要的标准,他说陶渊明、苏东坡的诗好,一个最重要标准就是不隔。这里的不隔,其实也就是真实感和贴近性,好的诗句令人如临其境。好的人物通讯也一样,不会令读者有隔膜感和虚假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