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靳旭林 《报刊之友》2011,(3):129-130
二战以后,随着美国全球霸权体系的确立,文化传播在其对外扩张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和媒介渠道的飞速发展,更使其文化传播如虎添翼,它在"民主与自由"的幌子下不断兜售其霸权主义的文化观,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大肆进行文化渗透,利用传媒优势极力为其全球霸权鸣锣开道,以确保自己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在政府的直接投入和政策扶持下,美国建立起了技术超群、覆盖全球的"传媒帝国",呈现出传播手段高技术化、传播方式多媒介化、传播力量强势化、传播渠道市场化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等西方智库为主的全球知名智库的话语传播对政府决策及公共舆论有重要的影响力。研究以"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研究传播为例,聚焦于话语体系分析中文本与机构、外部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究新媒体时代西方智库话语传播机制的构建路径。研究表明,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使用加强了智库研究内容文本与媒体及智库、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情境下,智库研究的扩散形成一种"耦合"的传播过程,使得智库可以以较低的运营成本接触到国际受众,获得全球性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语电视根据自身频道和受众定位以及当地的市场特点,在节目引进、编排、构成等方面有着相应的模式。美国华语电视与我国对外电视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在我国国际传播中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对于扩大传播范围和增强传播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内容模式对于我国电视对外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或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美国华语电视的内容模式、美国华语电视内容模式的成因以及美国华语电视内容模式对于我国对外传播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美国智库作为一种独特的国际政治力量在中美关系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对外媒体应当以其研究成果为导向开展新闻选择,积极参与国际舆论引导;同时还应当重视并跟踪美国的保守派智库,主动开展政治形塑,力图塑造出更为积极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论国家对外传播的通道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对外传播的通道包括官方外交通道和非官方外交通道。非官方外交通道又包括公众外交通道和民间外交通道。本文在论述上述几种传播通道的基础上,结合西藏-奥运风波中的中西舆论对决——西方国家打出几张牌(官方通道的政府牌、国会牌;民间通道的媒体牌、智库牌、NGO牌、民意牌);而中国只有一张政府牌——这一案例,分析了中西方国家对外传播通道利用的优劣。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拥有最多的传播渠道,那么,它对如何解释问题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亦即,有效的国家对外传播,应置于多渠道传输框架之下,即由政府(及议会)、政党和多元化的民间团体(智库、NGO、新闻媒体)共同担当传播通道。  相似文献   

6.
美国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具有霸权性、强制性、目的性,旨在增强美国文化软实力,与其他国家建立价值同盟,维护美国战略利益,达到独霸世界的目的。从研究美国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战略考量、传播方式入手,总结了美国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特点,探讨了美国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启示,即强化实力、构建体系、抢占制高点、掌握话语权、立体传播、打造品牌等。提出了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构想与路径,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赵牧南 《新闻世界》2012,(7):303-304
在跨文化的传播中,特别是在美国传媒的传播领域里,《金陵十三钗》的女性"他者"身份的性别表征受到无视,甚至遭受了被建构的"性"的"神话"。这样的"神话"由何而来?本文认为美国传媒对于传播的"空间"的强权,使得他们对侵入自己空间的弱势文化的可以进行篡改,从而导致了传播的偏向。  相似文献   

8.
对外传播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对外传播能力的有效提升,是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而如何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则是对外传播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课题。本文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结合海外活动,阐述换位思考、国际表达、摒弃主观等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20):42-46
本文从传播角度,深入分析了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反馈等现状,研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传播主体缺乏主动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意识;项目流失、信息资源的流失、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不断被消解;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单一,传播渠道不通畅;缺乏对受众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有效传播。据此,本文提出了改善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现状的几点建议: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传统体育文化体系;建立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平台;建设专业传播队伍;细分受众,进行针对性传播;坚持走奥运之路。  相似文献   

10.
对外传播涉及新闻传播与外交两个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彼此间的关系日益紧密.本文拟从新闻实践的角度出发,就对外传播中媒体的自我定位这一问题展开分析.文章认为,媒体在对外传播中,要积极主动介入外交活动中,发现热点,引导舆论方向;要注意与官方宣传的"和而不同",明确自身的报道特殊;而且要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文章最后对我国媒体未来在对外传播的发展方向上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新疆对外传播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与区位的独特性决定了新疆对外传播的区域特点,即传播区域的国际方位;传播关系的多向度;传播的一般资源富集与核心资源稀缺;全球传播中的焦点地位与对外传播力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2.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宣传思想战线队伍的传播工作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对外传播力,新型主流媒体作为宣传思想战线队伍的排头兵与智库融媒矩阵的对外传播“先行试点”,根植于江西瑞金的红色中华通讯社承载着“红色印记”,在主流媒体新型化的传播战略引领下坚定不移地走好新时代对外传播“赶考”路,开展中国特色式跨文化传播路径探索与实践,不负新时期寄予新闻工作者增强“四力”的期望与要求,并交出一份“弘扬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彰显大国形象”的“合格答卷”。  相似文献   

13.
靳旭林 《今传媒》2011,19(3):129-130
二战以后,随着美国全球霸权体系的确立,文化传播在其对外扩张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和媒介渠道的飞速发展,更使其文化传播如虎添翼,它在"民主与自由"的幌子下不断兜售其霸权主义的文化观,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大肆进行文化渗透,利用传媒优势极力为其全球霸权鸣锣开道,以确保自己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在政府的直接投入和政策扶持下,美国建立起了技术超群、覆盖全球的"传媒帝国",呈现出传播手段高技术化、传播方式多媒介化、传播力量强势化、传播渠道市场化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萌 《视听》2016,(6):120-121
在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中,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从来都在我国外交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在对外传播上展现出了新的传播特性。本文以习近平同志访美为例,从媒介话语视角,分析我国对外传播遇阻的文化意识形态因素,以及如何运用新媒体营销策略实现对外传播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对外传播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国际影响力已显著提升,但与日渐提升的国际地位相比还不相适应。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外传播重国别差异,轻文化差异;重内容,轻形式;重目的,轻手段。以2008年北京奥运传播为契机,当前我国对外传播工作呈现出新的演变态势。  相似文献   

16.
杨丹 《新闻爱好者》2011,(12):70-71
天山网英语频道作为新疆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注重突出新疆本土特色,建设了一个具有广泛网络传播影响力的对外交流平台。本文试对天山网英语频道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外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对如何加强对外传播的效果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璇 《新闻爱好者》2011,(24):70-71
天山网英语频道作为新疆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注重突出新疆本土特色,建设了一个具有广泛网络传播影响力的对外交流平台。本文试对天山网英语频道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外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对如何加强对外传播的效果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美国之音"的对外传播策略,从中吸取其对外传播中的经验和教训,能够更好地看到我国在对外传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9.
在汶川地震中,电视媒体以其优异表现显示了突发事件中电视传播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从宏观语境、中观生态和微观运作等几个层面探讨了电视灾难报道中的和谐传播生态内在动因和现实表现。本文认为,电视媒体在汶川地震中以"和谐"对公众、国家、社会负责,以"和谐"面对市场竞争,以"和谐"规约自身存在和发展,实现了其"和谐传播"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智库舆论传播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库是当今世界影响政府决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智库要提高公信力并提升参与政策决策的程度,必须增强智库的舆论影响力,本文从分析我国智库舆论传播的现状出发,力求探讨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智库舆论传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