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Q"神七"成功升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我立志成为一名宇航员,想知道一些关于航天员的知识!(初一学生) A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完成。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众多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王敏  贺潇 《今日科苑》2012,(14):46-48
"神九飞船搭载了我们的玉米、辣椒、茄子、番茄、刀豆等种子,这些种子随神九返回舱一起回来。"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负责人、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包文生说。这些种子的太空之旅是怎样的?太空种子如何成为太空蔬菜?太空蔬菜离我们有多远?我们对太空种子和太空蔬菜有哪些误区?  相似文献   

3.
我国载人航天又传来了一个喜讯,继"神五"、"神六"之后,我国的"神七"要上天了。这次"神七"任务中,航天员不仅在座舱中,而且要进入危机四伏的太空,在茫茫的太空中完成舱外活动任务。这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航天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小诺 《科学大众》2008,(11):1-5
亲爱的糯米团(诺迷团)们,你们好!我是精灵小诺!和大家一样,我也是个地地道道的航天迷! 2008年年初,听说神舟七号要上天了,航天员还要出舱行走,这真是太棒了! 9月,我想方设法来到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悄悄地躲进了神舟七号返回舱内,想和航天员们一起到太空看个究竟!当然,进入神舟七号飞船也不是那么容易,要躲过各种检测仪器。不过最后有惊无险,我还是顺利过关了!  相似文献   

5.
综合 《大众科技》2004,(1):13-15
2003年中外十大科技进展 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神舟"五号返回舱10月16日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降落,我国首位航天员杨伟利神态自若地走出返回舱.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一、神七任务概述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主要包括乘载3名航天员、飞行3至5天、航天员执行空间出舱活动、舱外活动时间约30分钟四项任务.与神五、神六任务相比,神五是"单人单舱一天",神六是"两人两舱多天",神七是"三人三天、出舱活动".相对神六,神七的技术状态变化包括轨道舱配置两套舱外航天服;改造轨道舱,使其具有生活舱和气闸舱功能;选拔训练出能执行出舱活动飞行乘组;增加智利站和远五船,调整远一和远六船位;搭载伴随卫星和固体润滑材料试验装置等.  相似文献   

7.
甘勃 《金秋科苑》2008,(21):32-32
“神七”任务圆满完成。“飞天”舱外航天服能顺利通过太空的严峻考验,舱外航天服试验舱自然功不可没——它能为舱外航天服提供一个与空间在轨飞行相似的环境。2008年6月出版的《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上发表的《载人航天环境模拟技术的发展》介绍了研究人员是如何设计这种相似环境的。  相似文献   

8.
“神七”任务圆满完成。“飞天”舱外航天服能顺利通过太空的严峻考验,舱外航天服试验舱自然功不可没——它能为舱外航天服提供一个与空间在轨飞行相似的环境。2008年6月出版的《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上发表的《载人航天环境模拟技术的发展》介绍了研究人员是如何设计这种相似环境的。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12月25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交接仪式在湖南韶山举行。交接后,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将长期展陈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造福人类到空间站开门纳客,再到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采集月壤的国家……中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的背后,离不开"湘力量""湘智慧"。  相似文献   

10.
正6月25日,我国在新建的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用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托举"升级版"太空摆渡车——远征一号甲上面级,将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等多种载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序幕。6月25日,一个令国人期盼已久的日子。北纬19度,东经110度,一个让世界目光聚焦的方位。随着发射场系统01号指挥员一声令下,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新开张"的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6月26日15时41分,由长征  相似文献   

11.
在宏观层面,"神七"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制度、经济、科技资源的一次规模性动员,既考验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蓄积的制度、经济、科技能力,又展示了亚当·斯密"无形之手"从民用产业伸入国防产业后,对于促进中国航天工业崛起所发挥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12.
动态     
正"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5月5日18时00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  相似文献   

13.
魏岳江 《今日科苑》2007,(13):25-26
据美国《航空技术周刊》等媒体报道,2008年,中国"神舟七号"飞船将升入太空。它与"神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航天员的人数上升到3人,还要首次完成太空行走,而且每名航天员可能都要在舱外行走几十分钟。西方专业媒体分析了"神七"的航天服等一系列技术细节,认为它的设计不仅达到了美俄的先进水平,而且还有许多独特的设计亮点。  相似文献   

14.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11,(11):16-17
“神七”实现“太空行走”后,中国的空间站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和“神八”将拉开中国空间实验室的序幕,它们将与之后发射的“神九”、“神十”组成我国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这个空间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并不是为了进行空间实验,而是为了解决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问题,为今后“天官二号”、“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的空间科学、航天工程、航天医学试验和今后载人空间站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环保降落伞     
在一次科技活动课快要结束时,老师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返回舱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从宇宙返回地球的?”“返回舱就像一个大铁罐,它是用降落伞从天上降下来的。”一位同学回答。“不错,返回舱不像飞机,没有机翼,所以从宇宙中以很快的速度掉落下来。安全着陆是一大难题,除了  相似文献   

16.
一、神七任务概述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主要包括乘载3名航天员、飞行3至5天、航天员执行空间出舱活动、舱外活动时间约30分钟四项任务。与神五、神六任务相比,神五是“单人单舱一天”,神六是“两人两舱多天”.神七是”三人三天、出舱活动”。相对神六.神七的技术状态变化包括轨道舱配置两套舱外航天服;改造轨道舱,使其具有生活舱和气闸舱功能:选拔训练出能执行出舱活动飞行乘组:增加智利站和远五船.调整远一和远六船位;搭载伴随卫星和固体润滑材料试验装置等。  相似文献   

17.
5月 4日 ,中国载人航天科普展在中国科技馆举行开幕仪式 ,“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舱在科普展中展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 ,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  相似文献   

18.
魏岳江 《百科知识》2012,(14):19-20
正中国已在两名"神"女中选定刘洋为我国首飞太空的女航天员,参加6月份"神九"的航天飞行任务。据说,这两名女航天员的身体条件毫无瑕疵,比如牙齿洁白无瑕,没有任何身体异味。而"神九"的3名航天员是从15名女性和  相似文献   

19.
神十在太空遨游的同时,一场以航天器新技术验证和航天医学试验为主题的太空试验也在广袤的星空中拉开帷幕。它们中有利用太空环境下进行的科学探索,有瞄准未来航天发展进行的新产品验证,还有的是定位"服务国民经济发展、服务民众生活"而开展的试验。据神舟飞船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介绍,从神一到神十,中国航天技术的民用价值被不断放大,很多技  相似文献   

20.
"依靠自主创新,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工艺技术集成实现OLED技术的产业化。"16年前,博士毕业留校工作的邱勇在清华大学启动了OLED项目;16年后,以该项目组为基础成立的维信诺公司,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在行业内独树一帜,产业化应用成果喜人。产业化应用是终极目标 2008年,神七飞天,举世瞩目。在航天员顺利出舱完成太空行走之时,清华大学、维信诺公司OLED项目团队的成员们比国人更多了几分激动和喜悦。因为,由他们研制的神七舱外航天服显示器正在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