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十年规划》),提出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三基本两显著"的总体目标。教育信息化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2000年,威海市环翠区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确立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行动战略。2003年,环翠区启动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并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区域特色进行建设。十年来,环翠教育人始终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把实现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通过全面打造信息技术区域主体特色,引领本地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均衡发展,从而推动全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不断迈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在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背景下,把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措施,高度重视,优先发展。通过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全市中小学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今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全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当然,教育也毫不例外,因此,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已势在必行。尤其中小学教育是加速我国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更是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小学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当今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全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当然,教育也毫不例外,因此,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已势在必行。尤其中小学教育是加速我国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更是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小学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北京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通过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使全市中小学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十五"期间在设施建设、管理机制、资源建设、教学应用等方面的具体经验,并展望"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思路转变。  相似文献   

7.
刘占山表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于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可以以信息技术跨时空快速共享教育信息资源的巨大优势,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现代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以职业教育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总体部署,使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201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提出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三基本两显著"的总体目标。这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部署,对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论述职业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梳理信息化1.0时代职业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教育应从资源共建共享、教师素养拓展、学生能力培育、管理模式跃升、教育平台建设五个方面进行改革,促使职业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器。以信息化为手段,促进师资队伍的现代化;以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推进高效课堂的整合教学;以多元化信息平台为依托,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学校现代化管理模式;以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推进高效课堂的整合教学;让教育信息化成为学校教育现代化内涵建设的可持续支持元素,成为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强力引擎。  相似文献   

11.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本文通过系统论述教育信息化使教育产生的变革,指出了教育信息化对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阐明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创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本期介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新发展及其所面临的机遇,下期将介绍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与学的改革方式,以及暨南大学利用信息技术支持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王冉 《时代教育》2007,(6Z):45-45,49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挑战,“教育信息化”开始出现,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及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手段。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的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2000年环翠区教育局局长董国谦提出,要在全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确立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行动战略,几年来,环翠人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示范区及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对环翠区教育的发展给出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在我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协调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类教育和电子政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正在加快,在信息化基础设备及管理配置、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建设、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成绩,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生存、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本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准备和物质基础。 在当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专业建设,都离不开信息系统,信息技术正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提出了"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应如何跟上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如何利用教育现代化应有的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全面服务于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现代化装备科学规划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现代化,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秉承的崇高责任和光荣使命.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兴学科,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学校机房是实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场所,因此,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本文通过系统论述教育信息化使教育产生的变革,指出了教育信息化对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阐明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成功的关键。广东省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最快、最早的省份,无论是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还是从高校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就。而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想再次振兴,实现现代化,必须尽快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充分依托我省现有资源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省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尽快缩短差距,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