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年四月上海首届古玩博览会上,笔者有幸觅得一对青花小碗。这对碗口径9.6厘米,高5厘米,足径4.6厘米。撇口、弧壁、圈足,胎质较粗,器型不甚规整。碗施釉较薄,釉色白中带青,外壁可见釉下旋纹。圈足外有明显跳刀痕,底足内见大小不一的缩釉点。碗内青花双圈,各有一青花"贵"字。两碗外壁以恣肆洒脱的行草书青花"金榜题名"和"状元及第"。青花青中带灰,有浓淡,无晕散,两只碗均完整无损。这对碗,我称之为"状元碗"。  相似文献   

2.
吉州窑的碗以大口,深腹,小足为基本特征,因时代不同而富于变化。底足有玉璧底、圜底、平底、圈足、假圈足等;口有花口、唇口、侈口、敞口、敛口、撇口数种;腹有斜腹、弧腹和折腹三种。晚唐五代流行厚唇碗,内底留有支钉垫烧痕迹,北宋时期的碗为弇口或花口高圈足,南宋时期的碗为敛口深腹式,多芒口,底足矮且内凹,内外满釉。青白釉类碗呈灰白色,敷一层带有青味的透明薄釉,底部无釉或半截无釉,胎质较为坚实,底足切削粗涩,修坯工艺草率中见熟练,有的内底见涩圈,常印有"吉"、"记",或用褐彩书写"吉"、"记"、"慧"、"福"、"太平"、"本觉"等字样。  相似文献   

3.
陈航宇 《收藏界》2014,(10):61-66
钧瓷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钧窑瓷器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多种窑变色彩。钧窑瓷器不但釉色绚丽多彩,而且还以开片为奇,开片又称“进瓷”,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釉裂开片中还出现了各种生动美妙的窑变效果,形成了钧釉的独有特色,从而确立了钧瓷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着重从工艺及审美的角度来论述古代钧瓷釉包的特征及变化。  相似文献   

4.
马起来 《收藏》2008,(11):39-39
此越窑青釉荷叶口碗为唐代饮食用具,高5.1厘米,口径13.9厘米,底径5.7厘米。碗面像出水的荷叶,两边自然对卷,底为圈足,造型新颖。眙色灰白,质地坚硬细密。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闪黄,釉层透明,晶莹润泽,布满细裂纹,玲珑精巧,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5.
玳瑁釉盏和黑地白花莲纹瓶,南宋吉州窑烧造的生活用具,安徽省博物馆藏品。前者是1959年由上海博物馆调拨的,后者为1955年安徽巢县宋墓出土。两器皆完好无损,为宋代瓷器珍品。玳瑁釉盏,碗式饮食用具,口微敞,斜直腹,矮圈足,高5.5厘米,口径11.3厘米,足径3.6厘米。通体施黑釉,釉质晶莹,肥厚滋润,釉面呈玳瑁状的黄褐色斑块。近足  相似文献   

6.
周京京 《收藏》2012,(15):52-53
徽省博物馆收藏的龙泉窑"河滨遗范"碗,高6.2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5.3厘米,敞口,斜弧壁,圈足,粉青釉,釉面有小开片,内壁有5条粉白色的筋线等分排列,内底有"河滨遗范"四字楷书方形印章款,外底无釉,内墨书章草体"户元美宅庚戌年"从右向左竖列三行七字,灰白胎,1957年由绩溪县文化馆上交安徽省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媒体对此碗有过报道。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情况分析,笔者认为安徽这1牛青釉"河滨遗范"碗为南宋龙泉窑青瓷。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07,(9)
炉钧釉水盂水盂为方形,四边倭角。上盘卧一条蝻龙,通体施炉钧釉。炉钧釉创烧于清代雍正年间,是景德镇仿宜兴乳浊感的釉陶"宜钧"而烧制的。因史籍有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故名"炉钧"。此釉属于低温釉窑变品种之一。该水盂釉面温润,胎质洁白细腻,螭龙堆塑自然生动。时代为清中期。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9,(7)
正高30.5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10厘米腹围52厘米桂林博物馆藏此二瓶造型古朴大方。盘口细颈,丰肩圆腹,腹下部略收,釉底,圈足,足高1厘米。整器瓷质细腻,釉色洁白,青花雅丽,图案明快秀丽,格调淡雅。  相似文献   

9.
陈兴新 《收藏界》2011,(5):72-74
建窑兔毫盏是我国宋代福建建阳窑烧制的黑釉茶盏(建盏)中的窑变类名贵品种,是以其如丝似毫的窑变色彩流纹命名的。北宋时始烧制,南宋时最为繁盛,元代不再生产。建窑兔毫盏的造型特点与所有建盏一样胎骨厚重,口沿薄,深斜壁,小圈足,内施满釉外施釉不到底,有垂流釉圈,底足部露胎,胎黑色,胎质粗而不润但十分坚硬,釉呈黑色或黑褐色,少量青黑色,釉层中流淌着丝丝如兔毫般的流纹。  相似文献   

10.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06,(10)
读者求鉴:本人藏有一只冰裂纹胆形瓶,高37.5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12.5厘米,清专家鉴定。鉴定结论:圆口,长颈,圆鼓形腹,圈足,通体冰裂纹釉。胎为白色,徽发一点灰黄色。白色胎只能是明清或以后时期器。造型颈部略细,釉面玻璃光略强,特别是胫部釉发红,故此为现代工艺品。  相似文献   

11.
窑变花釉     
窑变花釉是指一器在施釉时需几次挂釉,先施一层或厚或薄的底釉,再用涂、点、喷、浸等方法在底釉上挂面釉,入窑高温焙烧,多种釉料在窑火中流淌、渗透、融合,生成美丽多姿的色泽、变幻万千的纹理、奇妙无穷的斑块。宋钧窑以窑变花釉见长,呈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的惊人艺术效果。著名的窑变色彩有玫瑰紫、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胭脂红等,瑰丽多变,韵味无穷。红釉与蓝釉熔合,产生紫蓝交融的玫瑰紫(1999—3—2,图1)。天青釉为主,与月白釉融汇,便有蓝天白云的意境(1999—3—3,图2)。青蓝色的釉上涂上一  相似文献   

12.
馆藏精品     
稀世珍宝宋代黑釉油滴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展品中,有一件宋代黑釉油滴碗,虽然色彩单调,但其满布的银色小圆点却非常引人注目。当人们的目光落在这件色彩最深的黑色器物之上,即有一种深沉、庄严之感。此碗征集于陕西渭南蒲城县城关镇,高8.5厘米,口径30.2厘米,底径10.6厘米。器型规整,口大足小,口沿微敛,浅斜腹,圈足。器物通体黑釉,黑釉中有密集均匀的银色小圆点,晶莹透亮,形似油滴,稍凹入釉面,使油滴纹更加深刻。器外黑釉不及底。内外均有缩釉点,釉层较厚。胎色灰白、坚致。釉润泽。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6,(23)
正常熟博物馆藏有数件明代官窑瓷器,制作精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颇高,为研究明代官窑瓷器的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明永乐甜白釉暗刻缠枝莲纹墩式碗(图1)口径18厘米。直口圆唇,深腹,圈足,足根平削,呈墩子式,造型稳重。这件甜白釉墩式碗胎体细腻,洁白悦目,元代和明初瓷胎内那种胡麻点状小黑块已消失。釉质纯净,釉面莹润光平,无流釉现象,有细小而明晰的橘皮鬃眼,玻璃层光泽柔和,迎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造型包罗万象,常见的有壶、罐、碗、枕、杯等数十种;釉彩多种多样,光单色釉就有青釉、绿釉、红釉、黑釉、白釉、褐釉、窑变釉、茶叶末釉等;装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主要有釉下彩绘、模印贴花和雕塑等。以上这些工艺的出现以及长沙窑的兴起,都是其继承和发展岳州窑与中原地区瓷窑等窑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该洗口径达40.5厘米,足径26厘米,高8.5厘米,板沿,弧壁,广底,圈足裹釉,底部垫烧处一圈无釉,有刮削痕,呈火石红色,支垫痕纤细清晰。外底釉面靠近圈足处有钻具留下的六个浅点,边上还有一个十字形的磨痕,很可能是原先的器物主人铭刻了一些记号,后来器物易了主,新的使用者便有意消除原先的记号。  相似文献   

16.
1985年在西安市北郊火烧壁村出土了一批窖藏定窑白瓷器,其中精细者底部刻有"官"字款。器型有三尖瓣盘、五尖瓣盘、五宽瓣盘、五双脊瓣盘、敞口碗。瓷器胎薄质细,色白,坚硬致密,瓷化程度高。内外施满釉,釉质匀净,釉色白中闪青,光润晶莹,柔和细腻。圈足底经过刀削,有的外壁有轮旋整修痕迹,近足处釉略厚,有流釉"泪痕",圈足牯有砂粒,底部"官"字款是在施釉后未烧刻划的。  相似文献   

17.
闽北私人收藏有一件"明代孔雀绿釉玉壶春瓶"(图1)。该瓶器形较小,数十年前,在闽北邵武修316国道挖掘的弃土中,被发现拣回收藏。瓶高9厘米,口径3.6厘米,腹径5.5厘米,足径3.5厘米,瓶的腹部和颈部可见两道接痕,为三段坯胎制作。该瓶具有元瓷的某些特征,如圈足外撇,足  相似文献   

18.
周京京 《收藏》2012,(8):52-53
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龙泉窑“河滨遗范”碗,高6.2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5,3厘米,敞口,斜弧壁,圈足,粉青釉,釉面有小开片,内壁有5条粉白色的筋线等分排列,内底有“河滨遗范”四字楷书方形印章款,外底无釉,内墨书章草体“户元美宅庚戌年”从右向左竖列三行七字,灰白胎,1957年由绩溪县文化馆上交安徽省博物馆。20世纪...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6,(23)
正近期,一件鹤壁窑元代天蓝釉"张"字纹钧釉瓷盘引起藏友热议,众说纷纭。一派认为是仿品;也有人认为盘子是真的,"张"字是后加烧的。此盘口径16厘米、高4.2厘米,胎质灰白,口沿呈浅黄绿色,有残缺。盘内天蓝釉,色相纯正,过渡自然,光泽温润,凝重深沉,富有变化。盘外壁天蓝与灰绿的釉色水乳交融,水土浸蚀严重,釉不到底,留有多个鬃眼。环底足外露胎一周,圈足内有旋刀痕,还存有两道窑裂痕,底足无釉。盘内书"张"字,红紫交融,字边缘紫蓝而莹润透亮,"弓"字旁笔画少而写得粗壮,右边的"长"  相似文献   

20.
《收藏界》2007,(10)
前些年,笔者收藏了一件青花缠枝牡丹纹"喜"字罐(见图)。该罐高21.5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16.5厘米。罐口收敛,露胎。肩上饰有一圈回纹,罐腹分别有三个"喜"字和缠枝牡丹纹,构成此罐的主题纹饰。瓷罐内外及罐底施透明釉,圈足内外斜削较尖,并有火石红。整个瓷罐釉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