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本文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语文和语文中的生活,阐述了如何让生活与语文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样生活也是语文知识的来源和基础。语文是对我们生活的言语提炼与文字彰显。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语文教学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挖掘生活中的材料、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变革与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从而不断陶冶情操、感悟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活中的语文与语文中的生活两方面作了阐述,强调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要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描述生活,让小学生在感受生活后,甚至去改造生活,创新生活,用语文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生活的资源丰富语文。  相似文献   

4.
吕王芳 《新疆教育》2012,(6):101-102
语文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学生为什么怕学语文?语文教学为什么效率低下?其根本原因是语文只注重机械练习,与生活严重脱节。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聚焦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因势利导,进行语文教学,这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从我们出生那天起就一直陪着我们,并且会伴随我们一生,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更贴近生活,与生活同行。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学生生活中的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三方面促进语文与生活的相互提升。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从我们出生那天起就一直陪着我们,并且会伴随我们一生,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更贴近生活,与生活同行.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学生生活中的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三方面促进语文与生活的相互提升.  相似文献   

7.
一、理解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初中语文教科书,是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进行编排的,语文回归生活的特点体现得比较鲜明。所说的“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中的“生活”包括社会、自然以及自我,每一个学生都是社会的人,处在自然界中的人,又都是一个活生生的“自我”。  相似文献   

8.
古惠方 《考试周刊》2010,(21):68-68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很赞成这个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联系生活的,要与实际结合起来讲解才好。  相似文献   

9.
语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相辅相成,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它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语文每时每刻都伴随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作者已验证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践中体验反思,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获取一定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语文教学学以致用的目标。语文教学生活化可以通过多种策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去体现: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生活渗透;重视实践活动中的生活化;与时俱进拓宽学习渠道。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事实如此,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大语文观"也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学语文,语文就来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1.
都喜婷 《考试周刊》2013,(56):48-48
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成为学生实现社会化和精神成长进程中的重要课程,而现今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语文教育与生活的疏离。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具有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要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必须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把生活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实现语文教育的本真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彭红军 《考试周刊》2014,(60):44-44
语文教学与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新课程背景下,更要注重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中的每一篇课程都来源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本文对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策略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记得有位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4.
马康 《语文天地》2012,(4):61-62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当前的语文教学更应该联系生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成为学生实现社会化和精神成长进程中的重要课程。而现今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语文教育与生活的疏离。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具有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需要把生活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需要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方能彰显语文教育的本真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读(包括听)是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写(包括说)是运用语文反映生活。表述见解并服务于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认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生活中的优秀歌曲、优质电视节目、优质广告、励志电影、交际游玩均有语文的存在。语文教师应当运用慧眼,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 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又直接应用于生活。要想使语文教 学有实效,就要走进生活,与生活“亲密接触”。因此中职语文 教师要把最真实的生活带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那么生活的源泉 将会赋予课堂教学更有活力,使得学生能够透过教材中的语言 文字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精彩,在课堂中学会快乐地生活。生 活,才是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 会枝繁叶茂,中职语文才能真正“活”过来。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教学与生活相对脱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