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王忠宝 《新闻传播》2007,(11):57-58
按照“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典型报道是正面报道的一个重要方式,尤其对于党报来说,典型报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也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黑龙江日报编辑部始终遵循着“两个坚定不移”(坚持典型报道的方式坚定不移、努力提高典型宣传的社会效果坚定不移)和“三贴近”的原则,不断地改进和加强典型报道,从报道形式、写作手法、版面处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2002年10月25日至27日,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平顶山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典型与典型报道”研讨会在舞钢市举行。会议重点剖析了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平顶山记者站站长聂世超从事典型报道的新闻实践,对典型与典型报道、典型报道的社会价值与新闻价值、典型的发现与发掘、典型的表现与塑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典型与典型报道新闻报道中的典型,是指那些极具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同时又极具个性特色的事件或者人物。它是社会生活进程中自然形成的产物,没有人为的创造和加工。因此它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本身。典型报道是用…  相似文献   

3.
典型报道是中国一个特有的报道样式,其诞生六十余年来,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经历了从起步到繁荣再到衰微的过程。如今典型报道虽然还时常可见,但其地位及影响却大不如前了。本拟在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报道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说明:典型报道的诞生、发展与其时的社会需求密切相关,而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典型报道仍有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如何加强和改进典型报道,一直是新闻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人民海军》报在典型报道多样性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在最近评出的“最佳典型报道”中,主要显示出有这么几种典型报道形式:一、实录式刘洪峰,一位在鄱阳湖口抢救7名落水群众,自己却献出年轻生命的海军战士,他的壮举,震动鄱阳湖区,江西九江军民,万人为他送葬。海军报报道这位英雄,采用一种“实录式”的报道手法,在约千字的《壮士去了,邵阳湖哭了》的实录性报道中,用“生还者说”、“熟悉者说”、“采写者说”的“三段式”,直接向读者描述刘洪峰的救人壮…  相似文献   

5.
丰富典型报道“百花园”《人民海军》报李文喜一段时间,新闻界有人提出典型报道是“大一统”体制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典型报道失去了“轰动效应”,应该“寿终正寝”了。而实际上,典型报道不但不会“消亡”,反而仍是报纸的“拳头产品”,读者...  相似文献   

6.
典型报道,是指对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这是我国新闻传播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党内宣传问题时曾指出,“典型宜多,综合宜少”,其原义并非指典型报道,但后成为典型报道一说的来历。上世纪60年代,随着焦裕禄、雷锋、王杰、刘英俊等一批社会主义先进人物的出现,典型报道这一形式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7.
杨凯  王晓利 《新闻传播》2005,(6):19-19,34
典型报道是我国新闻宣传中非常重要的形式,在建国以及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有人将典型报道称为新闻报道的“传家宝”。而在21世纪的今天,典型报道被赋予着新的内容,如何做好新时期典型报道成为摆在媒体从业人员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近年来,黑龙江电视台新闻部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按照“三贴近”原则实现“四个转变”,使典型报道在调动观众情绪、引起观众共鸣的同时,实现宣传目的,进一步提升媒介的威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军事典型报道,是军事新闻的重型武器。大力报道典型人物和典型单位,是我军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一、典型报道是军事新闻的优势和特色重视军事新闻典型的报道,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军新闻事业的光荣传统。毛泽东多次强调“一定要抓好典型”,“综合宜少,典型宜多”。他一贯强调要加强军事典型报道。早在红军初创时期,1933年7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颁布红军奖章的命令》,广泛开展了授奖和创造模范支部,模范连队,模范团的活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高度发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必须动员报…  相似文献   

9.
典型报道是舆论宣传的“重型武器”,它对人们的教育、激励作用是一般常规报道难以比拟的。相反,那些虚假、失真、失实的典型报道对人们心理上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近年来,经过持续不断的新闻“打假”,虚假、失真、失实的典型报道较之原先虽已大为减少,但并未彻底绝迹。因此,在认真做好典型报道宣传的同时,谨防典型报道的负效应。仍是各新闻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典型宣传中,哪些报道最容易给读者带来负  相似文献   

10.
艾红红 《新闻界》2006,(5):57-58
典型报道是指用报道和宣传典型的方式树立社会行为与道德的典范,是我国新闻媒体长期运用的一种重要的报道方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和民众价值观念的急遽变迁和多元化,媒体在关注和报道那些富于时代特色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时,在报道路径、叙述视角和典型形象的塑造等方面也开始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本文择其要者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11.
人们大概还记得,十几年前,上海出现了“星期日工程师”现象。工程师温元凯利用节假日帮助市郊某乡镇企业开发新产品,对方按其贡献给予一定的报酬。这件事经新闻媒介报道以后,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以后,报纸又相继报道了“渤2事件”,“关广梅现象”,“步鑫生现象”,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以及今年陕西日报报道的“吴轩事件”等。这类新闻可称之为典型事件报道。所谓典型事件报道,就是带有一定偶发性的,引起公众强烈关注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典型事物的报道。一、典型事件报道的特点典型事件报道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偶发性。就典型事件本身来说,有其产生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刘勇 《军事记者》2006,(6):20-21
典型报道是中国新闻界的“独特景观”,是“报道观念—报道方式”两个维度共同作用下的“集合体”。一方面,作为观念的典型报道,从理念上确立了典型报道的目的和选择“典型”的标准,它不是独立存在的,“涉及我们现在对报纸性质、任务、作用的认识,以及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是党报新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作为报道方式的典型报道,是在典型报道观念指导下的新闻实践,它从方法论层面规定了典型报道的基本操作手法。双重维度相互作用,共同建构了典型报道的概念。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浪潮的卷席…  相似文献   

13.
1 办报纸当老总,一把尺子打天下。搞好新时期典型报道也有一把尺子,这就是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典型报道时代感最硬的内核就是“三个代表”。能不能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能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能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衡量我们所推出的典型,能否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产生强烈感染力的一把尺子。研究好“三个代表”的实质,把握好“三个代表”的精神,体现好“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的典型报道就找到了一个成功的支撑。 2 典型报道一要坚持,二要改进。就现状而言重要的是坚持。对于党委机关报来…  相似文献   

14.
郝鹏 《新闻三昧》2006,(5):35-36
典型报道,可谓是我国新闻事业中的一道独特景观。它师承原苏联的“典型宣传”,融合毛泽东的典型理论思想和典型工作方法,成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新闻报道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典型报道作为党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雷锋、焦裕禄、张海迪这些典型人物成为那一代人中不可抹去的记忆。然而,我们在回顾典型报道昔日的辉煌之时,却也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典型报道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典型报道面临的尴尬首先,典型报道这种方式已难以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同。2003年,广电总局“宣传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呼声”课题组对6个省…  相似文献   

15.
蔺洪生 《新闻导刊》2004,(5):29-29,52
近年来,郑培民、任长霞、许振超等典型报道之所以可渎可学并入耳入心,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作者将笔触延伸到报道对象的情感世界,通过揭示“人之常情”,使他们的形象更为丰满、亲切、可信;通过反映多彩人生,使他们的高尚品格得到充分的展现。这也告诉我们,大胆突破以往思维定式与报道模式,在典型报道中突出先进人物人性美和人情美,不仅有利于发挥媒体的组织动员功能,而且能增强媒体的权威性与感染力,赢得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16.
文成国同志的文章对如何把典型宣传与“三贴近”结合起来,与“走转改”结合起来,提出了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观点和指导意见。本期刊发的“三峡日报典型报道研讨会”内容和楚天快报“襄阳大学生休学侍母”的典型报道总结,都得到充分印证。我们希望通过总结,不断创新典型报道的内容和传播方式,使典型报道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17.
典型报道的辩证思维焦来明新乡日报焦来明典型报道是对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人或事所进行的比较深入的报道。但何为“有代表性”?何为“有普遍意义”?如何才能“比较深入”?常常是记者苦苦思索的问题和孜孜追求的目标。实践证明,在典型报道过程中,少一些...  相似文献   

18.
典型报道是新闻媒体对最近产生的具有普遍宣传意义的新闻事实主体进行的集中、连续、强化的报道。典型报道在我国有着很久的历史,也是新闻界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在新闻报道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典型报道存在着形象“高大全”、手法陈旧、模式老套的缺点,以至于部分读者眼中的“典型”可望而不可及。  相似文献   

19.
黄型报道自上世纪30-40年代延安整风前后在我国诞生以来,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典型报道在中国决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普通的新闻报道方式,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它的影响已渗入到我们的几乎所有行业。它也不仅仅是我们党和政府宣传政策、工作、引导舆论、激励民心的重要手段,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寻求行动指导、精神激励、理想启迪、人生观教育、情操陶冶的重要渠道。但同时,也因为它与政策结合得如此之密.对党政国策影响如此之巨,在国家的政策出现几次重大失误时,  相似文献   

20.
陈力丹同志提出要“淡化典型报道”的观点,并预测典型报道“将随着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消亡”,立即引起新闻界的关注和议论。《新闻学刊》为此特意辟出专栏展开讨论,颇有意义.对于陈的“逐步消亡”论我不敢苟同,我们不能因为过去在典型上出了些问题,就否定典型报道,我认为典型报道不是“淡化”“消亡”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强和改善,使之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就新时期典型报道,我谈几点构想: 一是要注重典型宣传的时代特色,注意发现和宣扬具有开拓精神、在改革大潮中奋勇前行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