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网络游戏二次创作已经成为自媒体领域的主流创作形式。然而,由于涉及对在先作品的使用,网络游戏二次创作物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著作权侵权的风险和责任,如处置不当,将产生较大的法律风险和利益纷争。另外,在我国的著作权体系中,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是十分明确的,但在具体适用过程中,合理使用的认定往往并不简单,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很难直接划定二次创作物的合理使用范围。基于此,文章认为应加快构建关于网络游戏二次创作物著作权的合理保护路径,并通过对网络游戏二次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短视频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短视频著作权侵权纠纷问题也日渐突出。其中,如何认定短视频平台侵权责任是司法实践中的焦点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司法实践中存在平台事前的审查职责未明确、注意义务的认定标准不合理以及通知与删除的效力不明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应当明确平台事前的审查职责、调整注意义务的认定标准以及明晰通知与删除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段南萍 《红领巾》2004,(5):59-62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用者可以自由使用他人的作品,但不能以合理使用为借口,任意使用他人作品.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使用他人的作品就是侵权行为.著作权法中有关合理使用的规定,不论是其他国家还是中国,基本采用的是列举式,而非穷尽式,这使得法律判断标准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也使合理使用与侵权界限的区分成为司法实践中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为了使合理使用这一法律规定更具操作性,在著作权法中明确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细化一些限制规定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争讼,并进而使著作权人的利益以及合理使用他人作品者的利益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实现法律的保护功能和利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对作品的创作成本、合理使用范围、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法律条款内容提出了挑战。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版权法中合理使用判断标准,还需考虑个人使用作品及其对享有版权作品的潜在市场和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产物,算法推荐以其精准投放和个性化分发内容的特征,在促进短视频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短视频平台版权侵权责任认定的争议。短视频平台的特定内容审核义务不等于版权审查义务,算法推荐行为亦不构成以识别和理解视频内容为要件的“主动选择和推荐”。对于短视频平台的主观过错认定,应当聚焦注意义务予以判断。从实际商业模式、危险控制理论、收益风险一致性等维度考察,算法推荐模式下短视频平台应当承担更高的注意义务。在具体判定合理注意义务时,短视频平台的事后消极避免义务不应局限于“避风港规则”,事前积极预防义务也不应陡然提升至一般性的算法过滤义务高度。在上限与下限之间,采用算法推荐模式的短视频平台应当遵循治理思维和比例原则承担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法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算法推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分发和媒体传播领域。算法推荐技术能有效解决全民创作时代的信息过载问题,但同时也引发了算法推荐机制下著作权侵权认定的难题。文章提出,使用算法推荐技术的网络服务提供者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信息分发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算法推荐技术具有“伪中立性”和价值取向性,难以适用“技术中立原则”免责。文章认为,在判断标准上,应区分不同类型的侵权行为,并以主观过错为核心进行判定,明确“应知”的判断条件。由于互联网平台具有强大的信息管理能力,网络服务提供者理应对内容履行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热度及高关注度使“三农”短视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也促使农民及返乡青年借助社交平台参与“三农”短视频内容的创作中。文章以“康仔农人”抖音账号发布的短视频作品为分析对象,采用符号学的方法,分析“三农”短视频的符号整合与意义建构路径,为“三农”短视频的创作者的发展提供经验参考,并为乡村短视频创作与“三农”领域的结合提供借鉴,助力乡村。  相似文献   

8.
文化市场的发展,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增加,计算机字体产业得以兴起,但囿于法律保护力度的薄弱,字体企业的著作权常被侵犯,其发展面临着困境。而其中又以企业未经授权擅用字体企业字库单字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最为典型,欲切此问题之要害,首要的是分析字库单字的法律属性。单字字形具备独创性的独立创作行为与个性化特征的判断标准,并有超脱于实用性之上的审美艺术价值,其应被著作权法中的美术作品所涵涉,并赋予其相应保护。同时,计算机单字保护的是不属于公共领域的字形,且不排除个人的合理使用情形,故其使用不应视为对社会公众利益形成损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短视频二次创作版权侵权数量急剧上升,成为构建良好网络生态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内容运营模式视角分析,长、短视频平台内容的生产方式、变现方式、生产扶持方式的不同,是分别造成短视频内容产品难以监管、对于版权的相对忽略、内容创作者短期逐利的原因。从市场化内容生态运营模式涉及的平台与用户关系出发,可从技术增强、市场合作、加强监管等3个方面探索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如今的快餐文化时代,低时间成本和高信息质量的表达形式受到网络用户的追捧。由于体育赛事中的精彩画面往往就是一瞬间,而GIF动图浓缩、传递体育赛事信息的能力并不亚于长视频且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其自然而然就成为体育赛事网络传播的新宠。体育赛事GIF动图的制作要以体育赛事视频画面为素材,因而这种使用行为介于合理使用与侵权使用之间。中国对合理使用的司法认定吸收了三步检验法和四因素标准一致体现的因素,确立了使用行为的目的、手段和效果三因素。构成合理使用的体育赛事GIF动图也应当符合基于三因素的利益衡量。  相似文献   

11.
由于法律规定存在不足,同人作品与原作之间的侵权纠纷成为焦点。前者主要存在的侵权类型主要是侵犯署名权、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侵犯改编权以及运用原作中的虚拟角色构成侵权等。从我国与其他国家对同人作品法律调整的现状进行分析,我国对该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仍有待完善。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将同人作品纳入著作权法予以明确、依托创作共同协议完善保护机制、借鉴转换性使用完善合理使用制度等措施将有助于同人作品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强大的学习与创作能力颠覆了人们对艺术创作的认知,但是人工智能在创作过程中会以大量的版权作品作为创作素材,存在较大的侵权隐患。为了解决人工智能作画在实质性相似认定、合理使用认定以及维权路径方面对版权制度造成的挑战,通过分析人工智能作画的工作原理,发现运用传统规制方式解决人工智能侵权问题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严格实质性相似认定标准、引入人工智能审查系统、采用准法定许可制度三个解决方案,以期平衡人工智能与著作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过失侵权责任是民事法律责任中较为复杂的一个问题。从过失侵权中的谨慎义务与责任之间的关系角度看,应确立“合理的人”、“合理的谨慎”、“不应该的危险”这样三个基本概念并科学界定其内涵与外延,并以“合理的人”、“合理的谨慎”、“不应该的危险”作为具体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过失侵权的客观标准和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合理使用制度是著作权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同时也是一个著作权法中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制度。通过分析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属性,阐述了合理使用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其法律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合理使用制度的判断标准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对于合理使用的具体类别作了列举式的规定,将合理使用的适用范围限定在了十二种情况之内。这种列举式的立法模式由于适用合理使用的情形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适用范围过于死板,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逐渐暴露出了很多的弊端。鉴于现行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补充合理性判断的原则性条款和适用规则,为司法实践提供比较灵活又相对准确的理论规则。  相似文献   

16.
建筑作品的定义应采用广义概念,范围包括建筑物本身、建筑模型以及建筑设计图;建筑作品的独创性判断较为主观,且与文学艺术等其他作品相比,发挥想象空间较小,对其要求应低于一般文学艺术作品,符合"独立创作与适量创作性"即可;著作权法第22条对于建筑作品的合理使用范围可作进一步明确,但对于商业性目的是否属于合理使用需视具体情形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短视频 APP 风靡当今时代,短视频凭借其内容丰富、拍摄手段多样的优势,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孩子都以短视频为乐趣。大学生群体属于短视频 APP 的第一受众者,但是,三观没有定型,思辨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短视频的迅速崛起,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此时,高校思政教育,就可以合理的使用短视频的优势,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正能量引领大学生的成长,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需要分析的内容和问题,立足实际,探究短视频给思政教育所带来的影响,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互联网根本特征之一的超链接技术在给人们快捷地从一个网站到达另一个网站获取信息资源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对现有版权法律体系的冲击,由超链接技术产生的侵权纠纷层出不穷。然而,超链接是否侵犯版权?版权法能否允许或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允许超链接的存在?这些,当今世界尚未有明确的法律界定。针对这一现状,该文以超链接所引发的版权侵权问题及超链接中版权的合理使用问题为出发点,结合“中凯公司诉圣战网络”一案,对超连接问题展开初步分析,以求为网络版权的维护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又不必向其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他人著作权作品的合法行为。我国著作权采用列举方式明确规定合理使用的事项。网络环境下,这一判断标准已很难适用。因此,我国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可以在传统模式基础之上,借鉴美国判断合理使用的标准来判断使用者的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即使用目的与性质、被利用作品的性质、使用作品的数量与重要性、使用对作品潜在市场或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短视频产业兴起,司法实务中应当以"最低限度"的独创性标准去衡量独创性的有无,进而界定短视频属于视听作品还是录像制品.在判断是否具有独创性时,应当对现有短视频进行类型化,结合具体案情,综合考量呈现效果、镜头的切换与剪辑、视听特效的使用、内容是否具有故事性等因素,以此认定短视频的性质,保护短视频版权,推动短视频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