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新华社记袁克忠,退休以后利用空闲时间,将几十年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在“淮海战役”那一册照片资料中,他特别选出两张照片向我们介绍,一张是“露宿老乡门口”,一张是“冒着炮火冲锋”。摄影门金中在他拍完“冒着炮火冲锋”这张照片后就与他失去了联系。关于门金中,他只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年龄多大?他都一无  相似文献   

2.
陈健兵 《新闻前哨》2002,(12):40-40
如何拍好和用好新闻照片,一个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鉴别标准就是看新闻照片是否有新闻意境。一、新闻照片必须有新闻意境什么是新闻意境呢?新闻意境是渗透着新闻摄影者某种感情的生活图景所构成的新闻作品的意蕴和境象。新闻照片是对新闻事实忠实的纪录或表述,必须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用栩栩如生的图像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新闻照片是一种视觉新闻,它是通过照片上所看到的背景、人物、物体反映新闻主题,使读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就是新闻照片的纪实性。如果一张照片没有新闻意境,它可能是一张艺术照片…  相似文献   

3.
细节的威力     
马越舟 《军事记者》2014,(4):I0002-I0002
人们常说,一张好的照片胜过千言万语。而一张照片中精彩的特写细节,能够“秒杀”千万张平庸的照片。  相似文献   

4.
陶明 《新闻知识》2004,(2):45-46
作为一名摄影记,不仅要有一颗充满激情和敏感的心,更要有记职业所需要的敏锐的目光和敏捷的速度。我到新华社十余年的最大体会就是每一张新闻照片绝对是马不停蹄跑出来的,如果你的照片拍不够好,那是因为你拍的照片还不够多。尽管新华社没有自己的强势媒体,但只要你的照片拍得好,新闻抓得  相似文献   

5.
军事政变,无论发生在哪个国家,都是世界媒体关注的头等重大的新闻。2006年9月19日夜间,泰国发生军事政变,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纷纷在头版配以大幅照片进行报道。但是,在图片的选择和使用上,却千差万别备有不同:有的图片,读者只能看出发生了军事政变,却无法看出政变发生在哪里:有的图片,读者不但能看出发生了军事政变,而且能够看出是东方某个国家发生了军事政变;有的图片,读者一眼就看出是泰国发生了军事政变:有的照片,  相似文献   

6.
徐斌 《新闻实践》2013,(2):85-F0003
2012年年末,世界各大媒体纷纷评选出年度图片。美国《时代》周刊也推出了“2012年年度十大新闻图片”。“这十张图片,是2012年最能打动我们的图片!”《时代》周刊摄影总监基拉·珀拉克说。这十张图片,有两张来自同一个国度——叙利亚,表明了叙利亚内战作为焦点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我们在其中一张摄自叙利亚照片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Goran Tomasevic(戈兰·托马舍维奇)。这位来自塞尔维亚的路透社记者,以《利比亚战争》荣获第八届华赛年度照片大奖。2011年。他可能是离利比亚战争最近的摄影记者,他的照片仿佛让人能听到枪炮声、闻到火药味。2012年,他又挎着相机,一头扎进了叙利亚战火的枪林弹雨中。  相似文献   

7.
季羡林是我国名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外知名的东方学。像季老这样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国家级”人物为数不多。看到8月29日温家宝总理到解放军总医院康复楼病房看望94岁季老的电视新闻,让我再次回想起8年前我抓拍到的一张季老给学生签名的珍贵照片。这张照片不断告诫我:要随时准备抓拍。  相似文献   

8.
照片档案的作用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照片本身鲜活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无论是在报纸、还是在杂志,一张高质量的照片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会使整个版面、网页虎虎有生气。给你一张报纸你可能先看照片,从而被照片牵扯着读它的说明以及照片周围的章。它能使读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最多的信息,读图时代就这样悄声来到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摄影中,可视性是人眼的视觉对所看到的新闻图片直觉、直观的实在反应。新闻照片的可视性,从狭义上讲,是可供观赏的新闻图片;从广义上讲,即是有新闻形象价值的、含有信息量的、高质量的新闻图片。 图片新闻的刊发,是为了传播新闻信息,沟通人们对社会各方面不同信息的需求。但是,若新闻照片的画面是千篇一律的,让人一看就生厌。没有了照片本身的可视性,它的形象价值何在?它的新闻价值又在哪里呢?我们平时看报纸时,常常见到有这类照片:主席台+人+会标;人+机器;或人+办公桌电脑……似这类依样画葫芦1+1=2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一张照片胜过一千个文字。而一篇文字新闻稿件中,一个好的标题、好的场景描写也会胜过一张照片。文字新闻稿件,无论是什么体裁.都要有一种视觉感,让人读起来是亲近的,有人情味,读后忘不掉。  相似文献   

11.
于秀 《青年记者》2005,(8):62-62
前几日,在一家发行量己超过百万的某都市报娱乐版的醒目位置上,笔看到了一张令人十分不舒服的照片。那是一张台湾某当红女歌星的走光照片。  相似文献   

12.
读者的希望     
王胜旺 《新闻窗》2005,(1):40-41
最近,笔者带着“如何办好地市党报”这一问题。与市、县部分骨干通讯员和镇乡一些热心读者作了交流。大家较集中的是两方面的意见:一是言论偏少。尤其是能引起共鸣、产生反响、有震撼力的言论更少;二是一些言论显得呆板、模式化。因此,强化地方党报的言论,是办好地市党报的一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其实,这一命题的讨论已持续很久了,最有名的是围绕1999年美国一记者拍摄的反映苏丹打饥荒的照片展开的。照片内容是苏丹机场一片荒芜的草地上,一只秃鹰正虎视眈眈地盯住一个饿得即将倒下的黑孩子。这幅特写照曾获普利策新闻摄影大奖,确实吸引住千万观众,很有震撼力,充分反映了苏丹大饥荒严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度第49届“荷赛”奖业已揭晓.获奖的图片沿袭了西方新闻摄影严肃、沉重、震撼的一贯风格,大部分的新闻图片都是“黑镜头”。所谓“黑镜头”,是指新闻摄影作品中这样一类照片,它们“形象逼真,细节充分,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震撼力。看过照片的人会产生敏感、脆弱、压抑、忧郁、恐惧、恶心等消极心理情绪。具有负面心理属性,引发受众消极情绪情感体验,是这类照片的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傅洪波 《新闻前哨》2003,(12):59-59
哪里有社会生活,哪里就有社会新闻。作为驻站记者,如果我们能跳出琐碎的工作性报道或成就性报道,把眼光转向丰富的社会生活,就会发现一个社会新闻的“富矿”,不再会有新闻资源匮乏之感。 提起社会新闻,有些人不屑一顾,认为无外乎车祸火灾、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吸毒贩黄、卖淫嫖娼、偷盗抢劫、打打杀杀之类,只不过供人消遣、博人一笑而已。实则不然。只要我们注重积累,深入观察思考,在挖掘深度上下功夫,善于发现新闻事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照样能在社会新闻报道上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6.
营造版面设计的风格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造报纸的版面风格,拥有自己独特而生动的版面"语言",才能够吸引读者。版面的风格正是报纸内在个性的外在表现。人们在浏览报纸版面,看到其形式上的独特性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内容上的独特性。那么,如何打造属于一张报纸的独特版面风格?这就要求版面编辑创造出带有丰富"表情"的版面,新闻版应力求清晰、沉稳、大气,体现新闻内在的分量和震撼力;经济版要活泼生动,巧用照片、漫画及图表,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经济信息和知识;生活副刊版则应热情时尚,通过充满趣味的编排设计方式,传达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或许您刚从丽江旅行归来,照了数百张数码照片,照片里记录了四方街的小桥流水、马队铃声、一米阳光……一张张照片背后,承载着当地的持色文化,记录了旅行经历,然而,这些照片又不足以将如此丰满的故事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逝去,很多故事被逐渐淡忘。然而,一些影像业的时尚引领者.告诉您:未吧,来我们的数码影像中心吧,把您的照片拿来吧,我们可以为您出一本独特的、有纪念意义的杂志.里面有您的照片,也有照片后面的故事。把这一切用图和文字记录下未,做成一本画册,作为您永久的收藏,待您有了大把大把时问的时候,坐在摇椅上.慢慢阅读年轻时的记忆。  相似文献   

18.
飞雨 《北京档案》2007,(2):41-41
答:照片排列是指照片在照片册中的排列顺序。排列时,要注意先排组.后排张。一组照片是指有密切联系的若干张照片,如一次会议、一项活动、一个项目等形成的若干张照片。组与组的排列是按该组产生的时间顺序而定。每组的顺序确定后,就要进行组内每张照片的排列。一组照片应按图像所反映的重要程度结合照片形成的时间顺序排列。如一组会议的照片共归档了5张,第一张应是大会会场的照片,第二张是大会主席台的照片,第三张是大会主持人的照片,第四张是领导人讲话的照片,第五张是大会群众场面的照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报纸是办给人们看的。一张报纸,读者拿在手里,如果眼光停不下来,一翻而过,甚至根本不想多看,那还有什么效果?夜班编辑贯彻落实编委会的编辑思想,采用什么稿件,选用什么照片,放在什么位置,是要反复掂量的。所以,在夜班的岗位上,想得最多的是:在我们编辑的这张报纸上,国家大事要事、国际重要新闻、编辑部的重要言论,安排是否突出、得当;在所编辑的版面上,什么消息最“抓人”,什么照片最有吸引力,“亮点”在哪里?时刻不忘服务大局3月份的一个报道重点是“两会”,这是一场竞争激烈的战役性报道。“两会”期间,既充分报道…  相似文献   

20.
孙阳 《军事记者》2010,(1):21-22
照片,是报纸上第一个吸引读者的元素。无论是大是小,是黑白或是彩色,只要它出现在版面上,总是能最先引起读者的注意。因为照片可以使抽象的具体化,可以把发生在远处的事件“拉”得离读者很近,也可以让一些事件看起来更有人情味。当解放军报部队新闻版编辑每天在几十张、甚至近百张的图片中,发现令人惊叹的佳作时,那种如获至宝的感觉,以及那种试图立即与读者分享的冲动,都会令我们感到振奋,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怎样认识图片、如何使用图片,使之赋予报纸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也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