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他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诗歌方面,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的创作方面,他开创了"豪放派"的风格,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的代表。在书法方面,他位列"苏、  相似文献   

2.
<正>公元1057年,出身书香世家的苏轼,从他的家乡眉州出发,跟着父亲苏洵进京赶考,一举成名天下知。苏轼这个名字,自此在中国文学史上流传千年。【走近苏轼】苏轼是个全才——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在散文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相似文献   

3.
苏轼乃宋代文坛的巨孽,也是古代文艺史上一位旷古奇才,他在诗文、词赋、书画等艺术领域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而自成一家.论散文:“欧(阳修)苏”并称;论诗,“苏黄(庭坚)”并举;沦画,“文(同)苏”齐名;论书法,“苏、黄(庭坚)未(芾)、蔡(襄)”四大宗师并称为“宋四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文坛“三苏”.论及词作,“苏辛(弃疾)”并列,以其旷达、豪放的风格,首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堪称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光辉代表,同时也不乏格律词派的精严和婉约词派的神韵.诚如清代词论家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所赞誉:“东坡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其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①清代诗人王士祯在评论苏轼的婉约词“蝶恋花”(花裉残红青杏小)时也指出:“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②在一百多卷《东坡全集》中,有词两卷,约350首,名《东坡乐府》(又名《东坡词》).苏词内容广泛,题材新颖,除较多的政治抒怀词、咏物抒情词、表白心境、折射多维内心世界的词,还有一部分思亲、念友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4.
宋人论诗,并称苏、黄,说明苏轼和黄庭坚的亲密关系和他们在宋代诗坛上的重要地位。苏、黄并称的习惯沿袭了数百年之久,也说明这两位大诗人在文学史上的深远影响。和多才多艺并取得多方面成就的苏轼相比,黄庭坚有其独特性,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形式的探索,作品很有特色,因而诗名很高,得到众多后辈诗人的推崇与敬仰,被尊为“江西诗派”之宗师。  相似文献   

5.
作家并称     
一、同名并称唐代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代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因而并称“李杜”。宋代文学家梅尧臣和苏舜钦以诗齐名,故称“梅苏”。二、同派并称王维和孟浩然都擅长描山绘水,风格也有近似之处,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故并称“王孟”。高适、岑参两人善写边塞诗,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故称“高岑”。宋代词人周邦彦和姜夔都精于音律,自创新调,是格律词派的代表,故并称“周姜”。三、同门并称北宋六个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和李廌,都同于苏轼门下,当时有文名,推尊他们的人称之为“苏门六君子”…  相似文献   

6.
孙芳 《高教研究》2005,21(2):76-79
和整个人类的命运一样,茫茫历史长河中,中国文人命运多舛。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一位旷世奇才: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在唐诗之后开辟了宋诗新的天地;他是豪放词派的开山鼻祖;他同宋代的著名书法家蔡襄、米芾、黄庭坚一起,号称“苏、黄、米、蔡”;他与画竹名家文同同为“湖州画派”的代表;他具有高度的音乐素养,他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7.
从苏轼的词论可以看出,在创建豪放词风的同时,破“柳七郎风味”也是他词体革新的重要方面;他所崇尚和要创立的是以“豪放”为主的词风;以诗歌的标准要求词,以写诗的笔力写词,则是他进行词体革新的主要途径。苏轼的词论,对于了解他的词体革新具有重要意义,在宋代以至中国古代词学理论发展史上也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8.
田玮莉 《文教资料》2005,(27):155-156
词以独特的文学样式活跃于宋代文坛,影响极大,而提及宋代女性作家无不赞誉李清照之词“情景婉绝,真是绝唱。”“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然而同属宋代女性作家之一的朱淑真亦是不能忽视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与李清照“并称隽才”,魏仲恭称赞她“天姿秀发,性灵钟慧,出言吐句,有奇男子之所不如。”虽然朱淑真的手稿被焚,但终不灭其光辉于后世。在朱淑真现存的《断肠诗词》集中存词31首,其中约有十首与春季有关的咏春词,这些词作展现了朱淑真的内心世界及艺术才华。一、满眼春愁点点在朱淑真的咏春词中,体现出她的情感主旋律——忧愁、怨…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词史发展的繁荣期。而词派的形成,则成为宋词繁荣的标识。虽然,宋人的词派观念、词派意识远远落后于创作实践,但宋代词派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还丰富多彩。关于宋词词派,前人提出了多种说法。但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一派,秦、柳、周为代表的“婉约”一派,姜、张为代表的“清空”一派,构成宋词波澜壮阔的景观。它们是宋词甚至整个词史上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三大词派。  相似文献   

10.
作家并称     
晓秋 《语文知识》2001,(9):38-39
一、同名并称唐代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代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因而并称“李杜”。宋代文学家梅尧臣和苏舜钦以诗齐名,故称“梅苏”。二、同派并称王维和孟浩然都擅长描山绘水,风格也有近似之处,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故并称“王孟”。高适、岑参两人善写边塞诗,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故称“高岑”。宋代词人周邦  相似文献   

11.
自南宋到民国时期,“苏辛”并称观念的演变历经四个阶段:南宋时因风格相似被并提;元明时期对苏辛的认识细化而正式并称;清代时高度认可苏辛创作成就而研究成果丰硕;到民国时期则专注于二人同源异流,词派论取代“并称”论。后一阶段都在继承前代思想的基础上出现新变,每一阶段内部又有丰富而多样的观点,“苏辛”并称的内涵与词学阐释的重点不断发生转向,这是词学自身发展与时代环境影响下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史上,历来认为苏东坡、辛弃疾的词在立意、风格、手法以及遣词造句等方面十分相近,因此,“苏辛”并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高中语文课本长期以来一直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编排在同一课本中,也正是出于“苏辛”一体之说的考虑。其实,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苏、辛词之间的异比同更加明显,《念奴娇》与《永遇乐》就具体表现了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杜琼 《农村教育》2005,(10):61-62
词产生于隋唐初年,最初叫曲子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以音乐为主体倚声填词的新兴样式。到宋代,词进入极盛时期,与“汉赋”“唐诗”“元曲”并称,是我国灿烂文化星河中璀璨的一颗,涌现了众多优秀词人和大量佳作。后人以词的内容和形式将词分为两大流派:一曰婉约,一曰豪放。前者为词之正宗,多以离情别绪,伤春悲秋为主题,含蓄蕴藉,哀婉凄清;后者却打破“诗言志”“词言情”的藩篱,  相似文献   

14.
阿痕 《中文自修》2007,(10):9-11
公元1140年,宋朝江山风雨飘摇,已经被金兵占领的山东省历城县在乱世中又迎来一个小生命。这是一个不平凡的男孩,他在祖父的教育下从小立下了抗金复国的远大理想。他曾横刀立马、驰骋沙场,立下了不少战功;他也爱填词作诗,将满腔爱国情怀倾注于音律文字之中。他一生都渴望在战场上抗击金兵,这一抱负至死未改;他的词风格多样,而以豪放词最为引人注目。这些词充满爱国激情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恨,历来被称作"英雄词"。他,就是与大文豪苏轼并称"苏辛"的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相似文献   

15.
苏轼,是一颗光耀千年的文坛巨星,是我国古典文学以至文化的集大成者。其创作的体裁和内容,“斟酌经传,贯穿子史,下至小说、杂记、佛经、道书、诗词、方言,莫不毕究”;“虽天地之造化,古今之兴替,风俗之消长,与夫山川、草木、禽兽、鳞介、昆虫之属,亦皆洞其机而贯其妙。”(王十朋〈《苏轼诗集》序〉》苏轼一生作诗二千七百余首,与李白、杜甫、韩愈一起,并称“李杜韩苏”;词三百五十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一代词风;论文六十卷,号称万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至于其散文创作,只能用“苏如海”三个字来概括。其实,苏轼的整个文学创作,就是一片大海—海一样的广博,海一样的深沉,海一样的变化莫测。本文拟从苏轼个人的才艺、杂学与文学的联系这一角度,横向挖掘,探讨一下“苏如海”的成因,并请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文学史上,两个以上的作家常常被并在一起称呼,其基本形式主要有六种。因生活时代接近而并称 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唐宋两朝的散文作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因作品倾向或政治主张相近而并称 唐代的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和孟浩然并称“王孟”;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都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并称“元白”;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因生活地点相近而并称 魏晋时诗人嵇康、林七贤”因他们常在竹林聚游,;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  相似文献   

17.
苏轼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散文,笔力纵横,挥洒自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书画有很高的造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齐名,并称“宋四家”;他一生谱写了许多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词,以超迈豪横的艺术风格,开拓了宋词豪放的新天地。在文学理论方面,他虽然没有专门著述,但在他的诗、文、书、序中,对于文学的创作与批评,有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在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他的创作理论,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苏轼、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的两大词家。苏、辛的词,豪迈雄放,气象宏大,意境开阔,代表了宋词的杰出成就。他们都是词体的革新者,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把词从“偎红倚翠”、离愁别恨和诗酒优游、消遣娱乐的狭窄圈子里解放出来,为词的健康发展作出很大贡献。苏轼和辛弃疾在词的创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词史上“苏辛”并称,主要是源于他们共同扩大了词的题材,深化提高了词的内蕴,尤其在追求阳刚之美的词风这一点上,他们更是一脉相承。同时,人们也常以苏“旷”辛“豪”来评论其词风及思想性格的差异。然而,细心的读者不难从二者对陶潜的认识、学习中发现,苏轼的旷达实际上是一种并不厌世的透彻的悲观,辛弃疾豪放的背后则隐藏着深刻的无聊,只不过此无聊是一种伟大的不满足,它催促人从事不断地创造。  相似文献   

20.
陆游作为一个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他的九千二百多首诗,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可在宋代乃至中国诗歌史上名列前茅;他又是个词人,词的数量虽少(一百三十首左右),然“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刘克庄语),在南宋,人称他的词几可与辛稼轩并驾.然而,人们似乎很少注意到,陆游其实还是个成就杰出的散文家,其散文绝不在所谓的“唐宋八大家”之下,完全可与“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四家媲美.本文拟先对陆游散文的成就与风格特色分文体形式作阐述,然后看其在南宋文坛上的地位,并同时与二苏、王、曾四家作概略比较,以确立陆游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