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赵淑娟 《教书育人》2000,(19):17-18
在全国上下一致强烈呼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之际,大多数的学生家长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甚至出现了学校“减负”,家长却“加负”的对抗现象。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广大家长的反对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他们最担心的是“减负”可能会降低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孩子的前途。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使“减负”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从而使“减负”真正落到实处呢?本人谈一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学生“减负…  相似文献   

2.
实施“减负”后,究竟成效如何?家长如何看?实践证明,学生减“负”不减“质”,“减负”减出学生好成绩。本刊选编昆明高新一小的做法和部分学生家长的看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给学生减负如今减出一个不尴不尬的局面:学生家长成了减负的最大阻碍!对于素质教育关乎学生前途命运的重大意义,学生少不经事,教师毕竟又隔一层,学生家长应是最热切、最理智的呼唤者,然而怎么竟“堕落”成素质教育的障碍?是家长的“素质”问题,还是素质教育自身的问题,抑或整个社会管理的问题? 学生家长是个十分庞杂的群体,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说他们不约而同地在这一问题上犯傻似乎没有充足的理由,一定还有其它更为深层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我们目前正在试行的素质教育令家长们放心不下 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受教育者人格、…  相似文献   

4.
自国家教育部下发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以来,引起了学生、家长、教师的不同感想,大家对此众说纷纭。为使学生和家长能够端正对减负的态度,稳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对本班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了有目的调查。  相似文献   

5.
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热门话题。“减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学生家长产生诸多担忧,社会各界人士也产生了不少疑团。要消除目前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在对待“减负”工作认识上的误解,必须正确处理好“减负”这一系统工程内部的十个关系。 1、要正确认识处理好“减负”与负担之间的关系。所谓“减负”,就是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而不是减掉中小学生所有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日前颁布《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教师、家长纷纷鼓掌叫好,学生更是欢呼雀跃,高喊“解放”。然而,走访了一些老师、家长、学生后,记者却发现时下很多人对“减负”的认识已走入误区。误区一:“减负”就是无负。学习作为一种脑力劳动,必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和负担,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志和毅力,付出一定的心血和汗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与一些家长的接触中,有意无意地谈到学生的“减负”问题。有的家长对“减负”顾虑重重,担心“减负”会降低教学质量;有的家长则直截了当地表示反对,认为“读书无用论”把自己害惨了,不能再让孩子耽误学习了;还有的  相似文献   

8.
“减负”后,没有了以往沉重的课业负担,支配课余时间的主动权还到了学生自己的手中。面对一下子“多”出来的时间,部分学生及家长有点适应不过来,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安排。由于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有的学生家长采取“学校不补家庭补”的办法,忙着给孩子请各种家教,一边是学校忙着“减负”,一边是家庭忙着“增负”,有人说,“减负”是“闲了老师,忙了家教”;有的学生则把课余时间及双休日全泡在游戏机室或网吧里玩电子游戏;有的学生觉得无所事事,就东游西荡,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混在一起,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沾染一些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9.
在“减负”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是学校这边减负 ,而家长却在那边加负。二是有些学校、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减负 ,走了另一个极端。本文也拟就如何真正实现减负、推进素质教育问题谈一点自己的浅见。一、真正实现减负 ,需要端正对减负的认识一是对减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有深刻的认识。过重负担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现象触目惊心 ,这里不再去复述。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现在部分家长、教师普遍认为的“压力大一点 ,作业多一点 ,会促进学业”这一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教育学研究证明 ,学习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精神紧张度…  相似文献   

10.
在一片“减负”的欢呼声中,不时会听到不和谐音。如:开学之初,某地教委“减负”通知刚下,大批学生家长涌向书店,购买各种辅导资料,以期“校内损失校外补”。又如某地中小学校实行“减负”,下午放学后“清校”,学生早早放学离校,去掉负担一身轻而又精力过剩的他们无处可去,不少学生一头扎进游戏厅,老板生意兴隆,家长和教师则忧心忡忡。凡此种种均说明,“减负”不只是学校的事情,素质教育不是学校的“独角戏”。 当然,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育人的专门场所,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相似文献   

11.
“减负,减负,越减越负!”学生中的这句怨言反映了当今即使在实施新课程,“减负”口号喊得轰轰烈烈,甚至动用行政手段来强制干预,但学生的学习负担依旧没有减轻,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而数学教学的题海战术是罪魁祸首.数学题海战术在我国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减负”之后 ,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再布置大量作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采用了哪些新方法?为给特别关注“减负”的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一个了解的机会 ,济南市历下区教委于5月7日至11日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减负’之后看教育———素质教育开放周”活动。活动期间 ,各中小学除展示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 ,还安排了许多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 ,向社会充分展示学生们的各种技能知识和兴趣特长。另外 ,青龙街小学、千佛山小学、十亩园小学等学校还召开家长交流会 ,请家长们实话实话 ,探讨子女教育经验 ,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与家长协调配合、共同抓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以往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即使班主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如果家长不配合,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必须重视家长配合这一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则是发挥学生家长集体教育作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人口素质日益提高。学生家长没有一个不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良好的主观愿望,是我们开展这一工作的有利前提。由于特区的学生家长素质和文化层次都比较高,有一定的教育经验,对教育十分热心,所以建立“家长委员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家长的协调配合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 ,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 ,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 ,多管齐下 ,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当前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尤其是学生家长们对“减负”更给以特别的重视。如果没有家长的积极参与、社会的热情支持 ,“减负”不可能落到实处 ,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何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减负” ?转型时期 ,家长应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应教会自己孩子…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创新中的"减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大力实施教育创新的背景中,力求理性地把握和持续推进“减负”创新,需要不断开阔视野:克服对“减负”理论认识的简单化与片面化.理性确定“减负”的内涵;客观评价“减负”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洞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体制的竞争性是造成学生过重负担的深层重要原因;把握“减负”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广泛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举国上下一片“减负”呼声,有老师和家长担心:“减负”会不会减了质量?“减负”腾出的时间学生做啥?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减负”之后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观察与思考,这对于开拓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年初 ,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各省、市教委也相继颁发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公告和若干规定。各级学校迅速响应这一号召 ,可是执行后的效果却不容乐观 :放学后的学生大批涌进“四厅” ;玩电子游戏、看电视的学生增多 ,近视率呈上升趋势 ;初高中学生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入网校 ;教师上完课后不知自己该干什么 ;初中、小学家长增加大量精力照顾提前放学的学生。“减负”似乎成了“无负”、“减少作业量”、“课后自由”的代名词。笔者注意到 ,“减负”正在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识“减负”的真正…  相似文献   

18.
和着国家改革深入的步伐,教育战线上一个重要的改革课题摆在世人面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必须“减负”! 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请他谈谈对“减负”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减负“负”在何处 作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减负”引起了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每一位学生家长的高度关注。然而,学生的负担究竟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之友》2003,(2):58-58
中小学学生学习压力大、课外作业多导致睡眠不足,是家长和社会抨击中小学校减负不减压时的一条重要理由。但广东东莞市教育部门为此专门出台的一个保证学生在晚上9点半前合上书本的“家长签名制”,却遭到家长的“冷遇”。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相心如果自己孩子减了“负”,别人依旧,自己孩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亏吗?于是,便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学校明“减”暗不“减”。本文试从教师视角探讨如何辨证科学地看“减负”,应采取哪些策略来实现“减负”目标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