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高等教育历经了57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始终是在动力因素和约束条件的相互制衡下运行的。在一定的背景下,这种制衡关系是具有一定内在规律性的。但当这个“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时,就会打破原有的制衡规律,进而逐步形成一种新的制衡关系。自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的“质”的变化。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因素和约束条件之间的制衡规律已经被冲破,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因素与约束条件之间新的制衡关系尚在探索和构…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历史合理性,既不能用“谁受益谁付费原则”来解释,也不能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来解释,更不能用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来解释,它必须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解释,这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高等教育既是私人产品,又可以当作社会福利品免费提供。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客观上要求实现高等教育福利化的历史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就会被高等教育免费制度所取代。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历史合理性,在于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及其利益关系调节,还依赖于高等教育收费这种制度安排、服务价格和市场机制来提高效率与增进公平。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高等教育”是国际教育学界的一大研究领域,依据库恩的范式理论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既有研究成果,可以将其归纳为“现代化范式”“批判范式”和“制度范式”。三种范式包含各自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基本理论假设、研究主题和基本政策纲领,分别代表了“自由化的全球化”“不平等的全球化”和“制度化的全球化”三种研究取向。在中国高等教育语境中三种范式之间存在“否定之否定”的内在逻辑,制度范式是前两种范式矛盾对立的辩证统一。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和剖析对外开放与自主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度范式为思考如何化解“跟跑”焦虑和摆脱“亦步亦趋”的发展惯性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一、从历史上和制度上看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发明的大学制度。最早的中世纪大学产生于十二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如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这种大学是一种行会组织。拉丁文叫作“University”,  相似文献   

5.
要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 ,抢占知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赢得新经济发展和高质量人才的竞争 ,就必须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九五”期间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各个领域 ,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为我国进入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大众化的高等教育 ,需要逐步克服“精英教育”阶段不适应新发展的观念 ,逐步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创新观念和制度。要建立新的人才评价和选拔办法 ,扩大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 ,建立新的就业制度和政策  相似文献   

6.
王绽蕊 《江苏高教》2003,(5):111-113
我国当前正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迈进 ,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生力军。在这一过程中 ,处理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及其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问题至关重要。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是英国向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高等教育结构制度 ,其兴衰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启示。本文还简要分析了我国在《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立交桥制度”。  相似文献   

7.
拓展融资渠道 推动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多样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伟 《江苏高教》2000,(2):85-87
一教育部颁布的《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提出了到 2 0 0 0年实现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 1 1 %、2 0 1 0年达到 1 5% ,即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这就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在千年之交、世纪转折和社会转型时期适应性发展变迁的根本任务和总体特征 ,并要求把“大力提升高等教育系统的功能强度、为更多的社会成员提供高等教育机会”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工作旨趣。所谓功能强度 ,即“具有多强的功能” ,它所指称的是系统功能的量度特征 ;功能强度的提升 ,依赖于系统本身可利用资源的增加。因此 ,要想提升…  相似文献   

8.
试论上一个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已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上一个世纪之交的中国形势可以用“国蹙患深”来概括,中国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898年“戊戌六君子”的头颅成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祭祀新世纪的牺牲,而稍后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则预示着中国在20世纪的沧桑变迁与苦难历程。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世纪之交,一批警醒之士抱着“教育救国”的理念,次第创办了北洋、南洋、求是与京师第一批大学堂。像一缕缕迎接20世纪的曙光,高等教育的兴办使中华民族在无边暗黑的沉云中看到了新的希望。本文拟系统论述中国近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创办的历史背景、艰难起步的历程及其带给我们的启迪,旨在为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踏上新的百年征程之际,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英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制度发展的历史背景,无疑有很大的不同。在过去十几年里,中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自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精神抖擞地开始了高等教育制度的重建发展工作。起初,最为紧迫的问题,是恢复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尽快抢救和挖掘为“十年动乱”所埋没的人才,同时重建高等教育的基础物质条件。这些问题到80年代中期基本得到了解决。之后,高等教育中其他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基于党的全面领导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基于国家需求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基于“人民至上”立场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构建、基于共同富裕思想的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高等教育学者需要秉持学科独特的立场,解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现象,探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模式和学说。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已具备“中国式”基本样态,仍需强化“中国式”基本遵循,更需注重“中国式”使命担当。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宜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科学研究规律,以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人民群众的期待为导向,循序渐进地开展创新与改革,更加重视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正处于发展与规范并行的时期。民办高等教育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曝露出诸如经费短缺、生源不稳、无序竞争等问题。本文认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制度问题,尤其是制度环境不畅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实现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有赖于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社会资源重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20余年的实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每年超过1000万人次的考试规模表明,自学考试是将社会教育资源重组从而形成高等教育一体化的高效的教育制度形式。考试评价引导学习进程是自学考试制度的突出特点,贯穿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三个主体构成的方方面面。本文阐述了自学考试评价学习导向制度的结构特征,并试图揭示该制度的动力学因素和制度的韧性。自学考试有着中国传统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广泛而迫切的社会需求背景。良好的学习经济性使得该制度成为向全体国民提供高等教育的有效手段。将学历文凭置于终极目标,可以将分散于社会的教育资源聚合起来为个人学习提供服务。自学考试教育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性和经济性促成了高等教育服务的易获性,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本文对多种形式的自学考试助学模式进行了描述,并对该种现象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既强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伟业建设作出了系统性阐述与战略性部署,也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三位一体”引领下中国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逻辑是高等教育具有自成系统与互成系统的双重属性,依赖并支撑“三位一体”协同演变。新时代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融合行动路向是科学全面把握高等教育之于“三位一体”复杂系统的逻辑关系和多元适应性主体涌现出的复杂行为,以坚持系统认知、以人为本、功能耦合、内外融合为行动准则,奋力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四种经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敏杰在《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第5期撰文指出,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着其经济作用。一、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启动当地的教育消费,带动其它消费,从而有效拉动当地经济增长,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二、成人高等教育支持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制度改革顺利进行,为下岗、分流职工再就业提供了学习条件;三、成人高等教育有效更新科技人员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成人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四种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5.
张超  谢佳 《文学教育(上)》2008,(23):153-153
一、中美德三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一)百年回眸: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1、20世纪上半叶的外来影响 (1)世纪之初日本的影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条全面模仿日本教育的道路,190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和1904年“癸卯学制”皆是日本学校教育制度的翻版。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持续发展的过程,有哲学理论层面与现实实践层面的双重依据。高等教育创新要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构由目标体系和创新领域组成的高等教育创新系统。通过系统的制度安排保证高等教育“与时俱进”,为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提供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清洲 《成人教育》2009,29(6):49-52
成人高等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基本制度的组成部分。在新中国发展的50多年里,已形成了高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制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电大开放教育制度、网络教育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继续教育制度,构建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制度体系,为终身学习法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探讨成人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对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打破条块分割、实现结构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为主旨和特征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并产生了广泛的积极效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目标 ,决定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并决定 3年内“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调整”。那么 ,如何在当前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情况下 ,做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而现阶段的成人高等教育,正是终身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又存在体制、办学主体、内容和形式等不足。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来说,如何应对更大的冲击,使之在竞争中求得更快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人才,是一个关键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成人高等教育投资的多元化和向市场化转变是不可避免的。成人高等教育不应该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克隆”,成人高等教育可以在办学结构、教材的编写、学制的安排、面授时间的安排以及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上,采用较为机动灵活的设置。成人高等教育要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变刚性管理为弹性服务。  相似文献   

20.
郭波  王进元 《大连大学学报》2013,(1):102-107,113
中国私立大学的产生与发展虽然历经坎坷,但在普及高等教育、引进大学制度、提高办学效率和促进社会转型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社会贡献;同时,其演变也可以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因此,通过对中国私立大学的演变进行回顾和反思,可以更好地认清中国高等教育在大学使命、大学精神和大学制度等根本问题上的症结所在,从而为中国的大学改革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