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学生天地》2009,(1):59-59
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对“科学难题”很感兴趣,但又不肯虚心地进行扎实的研究,仅凭着一点基础知识和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敢宣称自己解决了全世界科学家都解决不了的难题,他们被称为“民间科学家”。科学家们常常为应付这些“民间科学家”花去了大量宝贵的时间,那么.怎么应对呢?  相似文献   

2.
《小学时代》2015,(4):30-31
很多奥迷表示“长大了想当科学家”,可是,科学家到底都做些什么?要成为科学家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需要做哪些准备、上大学要选什么专业?这些你真的了解吗?你知道吗?世界上还有比如“野生动物摄影师”“远古动物绘画师”“海洋研究员”“建筑摄影师”“博物馆设计师”等等行行色色、五花八门的有趣职业!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们都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3.
兰西 《初中生》2010,(1):54-57
现今,全球变暖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英国科学家麦克古尔则宣称,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人类将面临自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为了拯救地球,科学家们设想出了许多“怪招”。下面就是这些“怪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数理化》2004,(7):115-116
在许多学作品的描写中.科学家总是喜欢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没有任何爱好,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科学家工作起来“废寝忘食”,简直到了发狂发痴的地步;科学家在研究问题时不放过任何细小的差异和变化,“斤斤计较”得几乎有点“不近人情”,  相似文献   

5.
汪素琴 《科学课》2008,(12):M0002-M0002
一天,我在布置学校橱窗,往里面张贴科学家的图片,一些围着观看的学生在议论:“科学家真了不起!你瞧,爱迪生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你长大了想当科学家吗?”“我连想都不敢想。”“假如我成了科学家,这里也会挂上我的照片,那多神气啊!”……当我贴到最后一张图片时,沈辉同学大声叫起来:“汪老师,刘明说,请你把这一块留着,将来贴他的照片。”咦?!我灵机一动,取下了中间的一张图片,留下了一个醒目的空白,并且激励各班学生:老师相信,十年、二十年以后,你们中会出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块空白将由他(她)来填补,你想成为这样的一位科学家吗?  相似文献   

6.
汪素琴 《小学自然教学》2008,(12):M0002-M0002
一天,我在布置学校橱窗,往里面张贴科学家的图片,一些围着观看的学生在议论:“科学家真了不起!你瞧,爱迪生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你长大了想当科学家吗?”“我连想都不敢想。”“假如我成了科学家,这里也会挂上我的照片,那多神气啊!”……当我贴到最后一张图片时,沈辉同学大声叫起来:“汪老师,刘明说,请你把这一块留着,将来贴他的照片。”咦?!我灵机一动,取下了中间的一张图片,留下了一个醒目的空白,并且激励各班学生:老师相信,十年、二十年以后,你们中会出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块空白将由他(她)来填补,你想成为这样的一位科学家吗?  相似文献   

7.
10月9日,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因“发明了埘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及“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因“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共同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8.
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因为“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光的传输的开创性成就”,而与“发明了成像半导体电路”的另两位美国科学家共同获得了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么,“开创性成就”指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免疫学领域做出开创性工作的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表彰三位免疫学家“发现先天性免疫激活新机制”和“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超光速奇迹     
一下课,大奇就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什么书?”鲁胖翻看书皮,“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你也太老土了吧,看这种书不会是在装酷吧?”“你说什么呀,”大奇抬头,“我发现书里记述了一个科学的奇迹,那就是……哎,跟你说你也不懂,我去找科学家了!”本市有一个传奇式的科学家,今年九十多岁了。据说,他曾经三次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提名。大奇进门问保姆:“大婶,科学家爷爷呢?”“在楼上,”保姆神情黯然地一指,“他快不行了。”啊?大奇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果然,科学家爷爷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大奇急忙叫道:“科学家爷爷,我有话对您说!”床边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本质     
一天,两位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聊天。其中一位科学家对另一位说:“来看看我的新发现,肯定会让你大吃一惊。”第二位科学家非常好奇,就让第一位科学家演示一下他那令人惊奇的发现。应他的要求,第一位科学家从火柴盒里拿出一只蜘蛛放在了桌子上,并命令蜘蛛说:“蜘蛛,前进。”他命令一下,蜘蛛就向前爬去。他又说:“蜘蛛,掉过头来。”蜘蛛又照着做了。科学家又说:“蜘蛛,前进。”蜘蛛再次按他的命令而行。第二位科学家对他的朋友能对蜘蛛下命令感到非常钦佩,并祝贺他朋友的新发现。而第一个科学家却回答说:“不,你还没看到我的发现,来看看这个吧。…  相似文献   

12.
时事回放2004年7月,中德两国的科学家在一项科学考察活动中发现中国南海确实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此次中德科学家的合作项目是从6月2日开始的,科学家们乘坐“太阳号”科考船,在南海上展开了为期42天的勘测考察,7月15日,载有26名中德科学家的德国“太阳号”科  相似文献   

13.
一、二○○二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因“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而分别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4.
晓东 《成才之路》2012,(2):I0016-I0016
沈括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改革家,这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却是名副其实的“妻管严”,甚至经常遭遇“家暴”。  相似文献   

15.
一个世纪前,英国深海科学考察船“挑战者”号在分析从海底采集的沉积物时.发现一种带有磁性的黑色尘埃微粒。在这之后.美国、日本的科学家也都在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具有类似性质的尘埃颗粒。科学家在鉴定其身份时惊奇地发现,它们是具有宇宙物质“血统”的天外来物。因而被科学家称为“深海宇宙尘”或“宇宙尘”。  相似文献   

16.
施红雷 《陕西教育》2010,(11):50-50
上海东方卫视主持人劳春燕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时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成为一个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第二个问题:“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第三个问题:“成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需要什么?”丁回答:“还是兴趣。”可见,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探讨核心素养下中学物理教学的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关注教师的“教”走向关注学生的“学”。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学习困难和学习动机。二是从“知识型”教学走向“思维型”教学。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思维可视化,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化。三是从物理知识教学走向科学文化教育。教师可以挖掘和利用科学家素材进行教学来彰显科学文化教育。科学家素材的利用要关注科学家品质、中国科学家的成就、女性科学家素材挖掘、科学家视频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8.
齐晓明 《成才之路》2011,(31):93-I0022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描述了他们用两块硝酸硼和两块石墨烯组装成一个“巨无霸汉堡”,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将石墨烯变成绝缘体,这个“巨无霸汉堡”有望取代计算机内的硅芯片。  相似文献   

19.
《留学生》2014,(19):14-17
猴子进化成人难,人变成创业家很难,科学家变成创业家难上加难。很多科学家是“伪创业”,很多创业家“人格分裂”,但创业面前,人人平等,科学家尤其要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准晶体”的发现最终赢得评委会青睐。有趣的是,这项研究一开始被许多科学家怀疑和排斥,而固执己见的“准科学家”最终赢得了桂冠。 当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在29年前发现“准晶体”时,甚至难以发表论文。当时所有同行都认为,“准晶体”违背了科学常识。比如直到不久前,“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金属属于晶体,玻璃属于非晶体”的结论,还写在很多中学教科书上。谢赫特曼的发现,显然挑战了这一“科学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