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的《追忆似水年华》确实是一部不同凡响的小说,不但在法国,即便在国际上,它也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普鲁斯特此生也只写了这一部小说,而正是这部小说,使他跻身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列。  相似文献   

2.
普鲁斯特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以其高超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成为小说世界的奇观,此部小说大量应用"叠印修辞",创造了小说作品中奇妙生动的非线性表达的叙事景象。  相似文献   

3.
《追忆似水年华》与《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两部小说分别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普鲁斯特分别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鼻祖和先驱,两部作品不仅写作年代大致相近,而且都以心灵  相似文献   

4.
《追忆似水年华》与《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两部小说分别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普鲁斯特分别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鼻祖和先驱,两部作品不仅写作年代大致相近,而且都以心灵或精神的真实为创作旨归,它区别于18世纪感伤主义以来的心理小说,不仅是精神的表现,更是精神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黄越华 《文教资料》2012,(20):17-19
从叙事学角度看,王蒙和普鲁斯特意识流小说均采用多重叙述视角展示众多人物的各自心理,形成多声部复调的艺术世界;采用心理时间结构文本,文本叙述时间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来回穿梭;采用了自由联想、梦境、感觉印象和内心独白等意识流的叙述方式。不同的是,普鲁斯特意识流小说,根植于伯格森的非理性哲学,表现人物复杂的意识、无意识心理活动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是记忆的断简残篇;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根植于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传统,融入了中国古典的美学意境,是特定时代社会生活在心灵世界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6.
马塞尔·普鲁斯特所著《斯万的爱情》完整地描写了斯万在与奥黛特的恋爱过程中的内心的诸种变化。这部小说小说把音乐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联系,塑造了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体现了普鲁斯特作品的音乐性,表达作者独特的美学观念,为整部作品增添了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7.
宋鸽 《师道》2024,(2):39-40
<正>法国作家法郎士曾说:“生命太短,普鲁斯特太长。”关于这位作家与他长达七卷的小说,早已如雷贯耳。真的翻来开始读,才知道什么叫才思泉涌。这种起源于感官的无意识回忆,神秘流畅,绵延不绝。可以说,细节与细节的衔接天衣无缝,如果再对比伍尔夫的意识流,就发现伍尔夫在衔接上还是能看出接口的。但普鲁斯特显然没有。  相似文献   

8.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萨特,其早期的文学创作受多方影响呈现出别样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表现了他初期的哲学思想。效仿普鲁斯特运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内心独白。采用了互文性的手法,不仅与《恶心》等文本互文,同时也与小说本集内的每篇小说在内涵中构成互文。  相似文献   

9.
《追忆似水年华》是普鲁斯特的创新之作,它的结构和传统小说不同,只有回忆,没有贯彻始终的中心情节。人物塑造上,普鲁斯特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人物的不同映象来刻画人物复杂和丰富多彩的性格,由读者自己通过自始至终的各种印象来形成对人物的看法和评价,这使得《追忆似水年华》中人物的心理、性格都具有开放性。从结构与人物的描写可以分析出《追忆似水年华》“道法自然”的写作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以创新著称的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 ,普鲁斯特突破了传统的小说理论 ,尤其在人物塑造方面 ,运用印象迭加的方法 ,在情节流动中来塑造人物 ,用幽默这一艺术技巧冲淡在时间中流逝的人给读者带来的忧伤。这种全新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 ,与传统小说截然不同 ,为现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了典范 ,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1.
小说叙述形态对传统的背离和反叛已愈演愈烈。伟大的作家都在进行着叙述体系上的大试验。对鲁迅来说,是叙述时间造就了闰土和狂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普鲁斯特,他的巨《追忆逝水年华》更是开一代小说的叙述新风。从此,我国有了新时期以来多元的体探索。  相似文献   

12.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它通过在意识中重建记忆中的美好时光,向世人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呼吁人们用记忆对抗时间,用孤独来对抗狂欢等等,对人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莫颖 《广西教育》2013,(39):119-120,138
分析陌生化语言的发展和特点,以波特的《被背弃的老祖母》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为例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语言,阐述英美文学作品叙事结构的陌生化结构,探讨叙事视角的陌生化特点对小说结构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国著名作家马塞尔·布鲁斯特的长篇意识流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对世界文坛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普鲁斯特使用普通的笔记本,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并在笔记本手稿上不断进行添加和修改。作家在笔记本右面断断续续地写着原稿,之后又在笔记本左  相似文献   

15.
任佳怡 《英语沙龙》2014,(12):32-34
提起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大家或许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然而,这位被经常拿来与他的同胞马塞尔·普鲁斯特相比的作家,不仅创作过三十余部小说及剧本。还在近十年的时间中获得了法国所有主要的小说奖项,至今仍活跃在法国文坛。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一起走近这位擅用“回忆之艺”的大师吧。  相似文献   

16.
依塔洛.斯韦沃被誉为“意大利的普鲁斯特”,在乔伊斯影响下创作的意识流小说《泽诺的意识》是一部可以供读者反复阅读和阐释的“开放的作品”。小说的核心是主人公泽诺对于精神病症的自我分析和辩解。斯韦沃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引入文学创作,不无反讽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此外,小说还以幽默的笔调探讨了吸烟、自杀等严肃的社会问题,并且大胆地预言了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核战争威胁。  相似文献   

17.
论废名与普鲁斯特小说之“断片的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名的长篇小说<桥>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非叙述性、空间化的结构方式,同时借鉴了中国画的册页形式,并使之与现代小说体式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断片化小说结构.而断片化的结构形态,正是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在普鲁斯特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桥>与<追忆似水年华>尽管在艺术风格上不尽相同,但仅就结构而言,两部小说却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即都体现了一种"断片的美学".  相似文献   

18.
“文思泉涌”是人们向往的写作境界。文思怎样才能像清泉一样,自岩层中、山脚下,汩汩溢出,奔涌直前呢?其中的重要秘诀就是要善于联想。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著有自传体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相信读过这部著名小说的人都能记得那一段精彩细腻的文字:当主人公在喝着他母亲拿给他的浸泡着扇贝形小点心“小玛德兰娜”的茶水时,当他将第一勺  相似文献   

19.
普鲁斯特企图以反复的记忆留住时间,博尔赫斯以空间并置的方式诠释他的花园式时间观,纳博科夫因不能留住时间而精神焦虑。时间既是哲学家也是艺术家思考的对象,小说是关于时间的叙事,对时间的思考使艺术家在文学殿堂里构筑一个时间的乌托邦,或许这是人类能够用以对抗时间流逝的唯一武器。  相似文献   

20.
换喻在普鲁斯特的文学世界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却因为隐喻的强势地位而受到了一定冷落。本文旨在通过对隐喻和换喻的关系探讨,对换喻关系哲学意义的探寻,以及换喻对普鲁斯特文学创作的影响这三方面的研究,挖掘并论证国内学界鲜有提及的普鲁斯特换喻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