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就业知识和能力,不仅能够使自己终生受益,而且能直接促进大学生积极有效地安排大学学习生活,并顺利及时就业。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开展就业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作用,认为大学生就业教育应该涵盖就业的相关知识和职业生涯问题解决方法两个部分,增加他们作为就业问题解决者和决策制定者的能力。接着,本文针对目前就业教育的不足,从认知信息加工角度介绍了大学生就业课程应有的教学内容:自我认知、职业知识、作决策的知识和技能、对决策过程的思考和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因素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时代,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本研究以"互联网﹢"时代为前提,介绍了互联网﹢的概念和职业决策概念的界定,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女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现状和困境,探究"互联网﹢"时代女大学生职业决策影响因素,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辅导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闻名  杨琴  基艳 《文教资料》2012,(22):147-148
高校就业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就业和择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就业辅导员的身份对高校"难就业"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他们就业困难的原因有职业生涯规划"空白"、就业政策"模糊"、就业期望过高、就业竞争力差等,从而提出了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难就业"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难就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摘要: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高等教育的一大新难题,他们缺乏社会资源,求职难度更大,主要表现在求职渠道单一、就业质量偏低。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城市化的办学思维使农民子弟很难享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农村籍大学生在重点高校就读的比例偏低,就读的学校层次普遍较低,这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困难将导致社会阶层流动固化,进取和创新精神缺失.社会失去应有的活力,摧毁了农民“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使农村中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不利于农村的基础教育,最终导致贫困的代际传递,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面对问题日益多样化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者应试图积极有效地开展职业心理辅导,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调试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心理,指导他们克服职业决策困难,作出合理的职业决策.  相似文献   

6.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就业行为。要摆脱对大学生个体求职行为的简单价值判断,应运用模型分析法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借助"效用理论"帮助大学生进行较为理性的就业决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也越来越多。由于大学生尚未真正走向社会,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常会陷入相对局限的习惯性思维中。本文重点在于指导大学生学会"换框"思维,利用"换框"技术解决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困惑,进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行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理性即选择,人的有限理性使行为人的决策过程无法获得"绝对最优化"的结果,这一理论为我们分析大学生就业行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在此理论观照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个人利益取向与社会利益取向的错位、物质价值追求与精神价值追求的失衡、"关系渠道"依赖与"市场渠道"怀疑等现象。为消除这些误区,政府宜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破除就业市场的信息非对称局面;高校宜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优化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就业能力;个体需要建立独立性信息筛选机制,增强个体决策纠偏能力。  相似文献   

9.
化解大学生就业危机 拓展高校创业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的扩招一定程度提高了国民素质,但同时也伴生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困难。笔者认为,倡导大学生创业。使他们从"讨"工作就业走向"造"工作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危机的根本之举。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的意义、独特性及创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状况与治安管理状况息息相关,大学生就业状况好,社会治安管理状况也会相应好转,相反,如果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好,就会引发种种不安定的因素,直接导致社会治安状况的恶化。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年轻和知识于一身,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引导大学生朝着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方向就业,他们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如果他们被境外敌对势力或者黑恶势力所利用,将会危害国家和社会,导致治安管理状况混乱。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就业难日益凸显,加之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就业岗位骤减,就业形势更为突出。"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尤为重要。客观认识大学生就业形势,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观念,探析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成为化解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新增劳动力的不断增加,青年就业问题将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矛盾。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他们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首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概述,之后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分三个方面阐述了他们应如何实现就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帮助大学生在就业前景不确定时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基于风险决策理论探讨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框架,并通过蒙特卡洛法来模拟其实践效果。首先,拓展出"期望机会成本"的概念,提出了"期望剩余—期望效用—最大可能性—硬币"的就业决策标准。其次,分别从大学生决策和就业指导的角度构建了4步决策分析框架和6步指导框架。最后,以对某毕业生的就业决策指导为例,展示了利用风险决策来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实践与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4.
"90后"大学生正面临着求职择业,其在就业理想、就业准备、就业选择、就业目标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和时代特点。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必要研究他们的价值观的特点,以及他们就业观与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90后"大学生正面临着求职择业,走向工作岗位以实现人生价值。"90后"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其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受个人、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为更好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考察"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并进行分析,提出加强"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整个社会的密切关注,也成为大学校园中讨论的中心话题之一。那么,现今大学生自身有怎样的就业意向?他们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并希望通过哪些途径求职?他们对就业“难”的基本看法是什么?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需要哪些帮助和服务?他们是否在进行“就业反思”并反思了些什么?我们就此对部分2004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希望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能够得到及时、充分的反映;另一方面能够为政府的决策及所有关心此问题的人们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7.
"90后"大学生有其鲜明的特点,通过对其特点的研究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管理方法,充分提高"90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帮助他们走向成人成才成功之路,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相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可以缓解他们就业困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陈振明  江帆  方秋中 《文教资料》2008,(24):200-202
本文以综合类农业院校为着眼点,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连续四届毕业生进行实证调查分析,试图探索农村和城镇生源理工类大学生就业流向的规律性,归纳理工类农村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解决农业院校非传统专业"就业难"以及农村生源"就业难"等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四个基本观点"即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联系发展的观点、辩证法的观点指导大学生就业,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在面临就业问题时不再感到困惑和迷惘,为大学生指明前进的道路;另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从而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20.
就业制度的改革为高职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也使他们承担了选择主体的巨大压力和竞争的严峻挑战,而大学生的就业去向、择业标准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