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校德育实践中大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理念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主体性德育正是针对这一现象提出来的,它是以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德育。构建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是新世纪、新形势下改革传统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主体性德育模式构建的基本概念、实践依据、基本目标、基本特征、基本原则、构建策略等基础理论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和回答,旨在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德育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动高校德育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论主体性德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传统德育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主体性德育的概念,强调在德育过程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完善人格。同时分析了进行主体性德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指出主体性德育对于素质教育、我国的社会现实及德育本身的意义和作用,进面四个方面提出了实施主体性德育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德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当代学校德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德育工作者有必要在这个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传统的以“灌输”方法为主的德育模式,坚持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丰富德育方法,重视德育实践,构建主体性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育人目标。一、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含义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基本含义是承认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培养人成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体的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以人的需要为…  相似文献   

4.
学生德育主体性的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德育主体性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传统德育的突出问题是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目标和内容上,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造成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方法上,单一的道德灌输,抑制了个人主体性;实践中,德育与生活世界阻隔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当前正处于"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的转型期,因此,要匡正学生德育主体性,提高德育实效:建立交往德育新模式;使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德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当代学校德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德育工作者有必要在这个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传统的以“灌输”方法为主的德育模式,坚持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丰富德育方法,重视德育实践,构建主体性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传统德育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提出构建主体德育模式势在必行,并指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唤起学生的心理需要,实现情理交融;开展讨论对话,引导学生自主判断选择;优化德育环境,发挥隐性课程作用;丰富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主体性德育与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德性是自主建构和主动发展的。实施主体性德育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实施主体性德育就必须创新德育理念,创建主体性德育模式,变革德育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德育自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德育模式与德育有效性的探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走出传统德育模式下存在的诸多误区,需要通过创建主体性德育模式来取代传统的德育观念和德育操作体系。主体性德育模式强调受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强调激发受教育主体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高校主体性德育是一种与传统被动式德育相对应的新的德育理论,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德育理论。它强调学生是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为前提,以民主、平等的交往关系为保证,以大学生的现实需要为动因,以特定的活动为中介。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更新德育观念,以有利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词适德育内容,以有利于教育对象主体的接受;创新德育方法,以有利于教育和受教育主体性的发展;优化德育过程,以有利于师生双方主体的积极参与;转换德育机制,以有利于主体性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学生参与式"德育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优化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的整体性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式”德育教学模式,彰显学生在道德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参与性,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及道德情感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道德选择能力和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是大学德育中的重要内容。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发展、个体精神安顿和道德人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德育要想获得教育实效,必须遵循“人性化德育”的教育理念,创设师生共同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课堂上“活起来”,使优良的道德传统内化为学生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完善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3.
“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从语境、语义的角度对传统文化中的“诚”进行客观的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在内涵上包涵四个层面,即作为道德状态的“诚”、作为道德目标的“诚”、作为道德手段的“诚”和作为道德实体的“诚”。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创新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已是必然,研究生德育工作愈显重要.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创新研究生德育工作.要准确把握当前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现状,明确加强和创新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加强和创新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社会组织,也是一个伦理道德教育的天然实体.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道德经验,它们对现代家庭教育极具启示:耕读传家的家训有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孝亲忠君的家训有利于感恩品德和责任意识的养成;惩戒性规范教育有利于提升抗挫折能力;道德教育强调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子成人的道德理想主义尤其应当成为现代家教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论科尔柏格德育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柏格德育研究充满了现代理念,不仅对反思传统道德教育模式,建构新型的、以主体性道德人格为目标的学校德育模式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应注重现实问题、实践检验、科际融合、科研共建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道德的起点和赖以生长的根基,也是德育的归宿。对生活德育作理性的分析和建构,使学校德育走出传统德育的困境,将德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实现德育转型,提高德育效益。  相似文献   

18.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因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活教育的意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把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与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学校德育应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作为承担学生德性素质培养和熏陶的教育活动,无疑是一种价值性活动。个性发展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其实践是全方位的教育活动,其中包含有学校德育活动。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甚至因果关系。学校德育应该以学生个性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导向,应该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组织与课堂教学模式。“以课题组织课程,以问题组织课堂”是实现传统的数学教育专业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整合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此项改革使零散的课程得到整合,课堂更富生机,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实现了为基础教育培养适用数学师资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