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初,灾荒、战乱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使中国的农村经济趋于破产。当时陕南地区出现"交农"风潮,本文对陕南"交农"现象作了背景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诗人及论家论及鲍照诗歌时多强调其诗"俊逸"的一面,但通过分析当时及稍后之人对鲍诗的评价,可以发现有不少人论到了他诗歌中"俗"的一面。本文试图探究其"俗"的风格形成之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前后,耆英对西方先进的军事装备技术、基督教文化与医疗以及中西的通商贸易等有了新的了解.这些对西方新的认识,是指导其对外交涉的思想前提,也直接影响着当时清政府外交方针政策:诸如"力持和局"、基督教弛禁及"以商制夷"等等.  相似文献   

4.
张耒是北宋中后期的著名作家,在当时的文坛上享有盛誉。张耒的诗文作品浸染着浓浓的雅化色彩,其作品是作者高洁洒脱的胸襟气度、人格操守和审美情趣的流溢与呈现。张耒的"崇雅"意趣,深深地植根于"宋型文化"这一大的时代文化背景当中,是当时文人士大夫崇雅情趣、崇雅心态的折射和反映。笔者在此文章中,对张耒"崇雅"意趣所蕴涵的多重意蕴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通过对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义","恕"、"仁"的比较研究,提出人道主义应该成为伦理思想的主流,自由、平等、博爱是道德的根源,主张人性解放,这给当时中国思想界、教育界带来了全新的内容,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站在反封建的立场,赵树理以"男权"固有的思维模式和道德标准塑造出了一系列"无名无姓"及"有名有姓"的农村妇女形象。但从上个世纪40年代末以来,评论界对赵树理在特定历史变革时期所建构的这些农村妇女形象的确认却一直处在褒贬毁誉之间。立足于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赵树理笔下的农村妇女形象无疑是作家当时用心观照生活的产物。这些农村妇女形象真切地反应出了当时女性在男权文化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7.
近来有学者对陈子昂的诗论持否定态度,但"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是陈子昂对当时宫廷应制、粉饰太平之作所发的感慨,并不是完全否定了那个时期所有诗人的创作.陈子昂的出现是唐前期诗歌理论及创作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陈子昂提出的恢复汉魏并不是停止不前,其本身便是一种创新.我们拿陈子昂的诗放在当时活跃于文坛的所谓"宫廷诗人"的诗中去比较,一眼便可看出陈子昂诗作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对当时妇女解放问题给予了很大关注。他对封建婚姻制度、缠足陋习和妇女装束方面进行了猛烈抨击,对当时妇女的遭遇深表同情,号召妇女解放。他的思想对于妇女解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出楚简中的"性"字都写作"眚",而"情"字则有时写作"青",有时写作上"青"下"心"的结构.结合传世文献进行考察,可知先秦"性"、"情"二字的特殊形体是反映了当时"性"、"情"概念的不同内涵的,而且这些内涵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先秦"性"、"情"概念内涵的演变及文字形体的选择与当时整个哲学思想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田文镜是雍正朝著名的"模范督抚",也是雍正帝最宠爱的心腹大臣之一。在时人及今人的评价中,人们对田文镜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当时历史背景的深入分析,对田文镜及雍正朝的吏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田文镜的宦海沉浮与雍正朝的吏治息息相关,而雍正朝的吏治又与当时的政局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1.
自1899年11月13日岳州开埠、城陵矶设关、1901年城陵矶海关三座"美轮美奂"的关房建成后,民间便因海关税务司等是洋人,而称其为"洋关"。但岳州关并非"洋关"。因为湖南轮运为湖南人首开,岳州是自开口岸,城陵矶海关关房是中国人自己出资修建的,海关税务司由外人担任是历史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李卉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I0004-I0006
中国山水画在五代、北宋时期处于一个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名家辈出.关仝即是其中一位北方山水派的领军人物。《关山行旅图》是他的代表作品,这幅作品无论是空间布局、主体意象,还是留白,亦或是点景,都充满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关羽并无绝伦超群之处。宋元以来,在统治者的提倡之下,关羽崇拜之风日盛,明清时期到达顶峰。宋元时期关羽形象的演变以及明清时期关羽形象的诠释与关羽崇拜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关羽崇拜及关羽形象的演变作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现象,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韩愈以儒学思想修身治国,除了在治国政要上辟佛抑老外,并不一概排斥其他学派思想,对百氏杂家有可取者,不但予以肯定,且兼收并蓄。他的《读(鹖冠子)》一文,较全面评说了《鹖冠子》一书的思想。从黄老道家鹖冠子,《博选》之“四稽“五至”及《学问》之“九道”“礼乐仁义忠信”等方面出发,解读韩愈论鹖冠子及其学说,探讨退之肯定鹖冠子的原因及他对别派学说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以前,涉及伟大戏曲作家关汉卿的生活时代,人们基本上认同元末邾经《青楼集·序》和明末蒋一葵《尧山堂外纪》的看法,说是“金遗民”。这之后,胡适、冯沅君、孙楷第、吴晓铃、王季思诸先生对此说提出了异议,于是展开了持久的论争,尤其在50年代,论争十分激烈。经过争鸣,坚持“金遗民”说的人不多了,“由金入元”说遂占据了主导地位。由于邾经在《青楼集·序》中把杜善夫、白朴、关汉卿并称为“金遗民”,就认为白、关二人或者生年仿佛,胡适、吴晓铃、王季思、蔡美彪等即持此说。而孙楷第则提出关汉卿并非“由金入…  相似文献   

16.
17.
大量的历史资料说明了峣关、蓝关在历史上的确切位置,秦汉时的峣关、唐时的蓝关,都在今商洛市的商州区。有些历史资料虽有不同记载,但追本求源,这些不同的记载仍证明了秦汉时的峣关、唐时的蓝关都在今商洛市的商州区。近代、当代权威性研究成果证明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18.
秦汉峣关、唐蓝关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量的历史资料说明了峣关、蓝关在历史上的确切位置,秦汉时的峣关、唐时的蓝关,都在今商洛市的商州区.有些历史资料虽有不同记载,但追本求源.这些不同的记载仍证明了秦汉时的峣关、唐时的蓝关都在今商洛市的商州区.近代、当代权威性研究成果证明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从审美特质、抒情性、韵致三方面阐述了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秦观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工具书对古人的名或字很少加以注音,依据"名从主人"的读音处理原则,不应以现代的读音去规范古人名字的读音.故而陆务观、秦观、贞观的"观"字应当读guà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