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曾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中国老师为外国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整个课堂学生没有提出什么疑问,教学流程简洁紧凑。课后听课的中国老师赞不绝口,但外国教师却不以为然,说:“学生在课堂上都会了,还要你老师干什么!”是啊,学生都会了,要老师干什么!有学者将中外的教育教学进行对比,发现中国是将有疑问的孩子教的没问题,外国是将孩子教的带有很多问题。那么学生真的是没有问题吗!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的教育方式倒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主抓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我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就听课发现的问题和教师进行交流。更多的时候,我把课堂出现的问题归因于教师,如教学方法、知识水平、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等。我认为,听课是校长了解教学情况的途径,是检查和指导教师的手段。换言之,我总想通过听课发现教师的教学问题,从未考虑过通过听课反思自己的管理工作。一次,我和教务主任一起听一位数学老师的课。课堂气氛相当沉闷。一节课下来,只见老师喋喋不休,学生极少参与。课程下半段,一些学生明显表现出厌倦情绪,趴在桌子上。老师也感觉到不很理想,极力调动学生,想扭转局面,但…  相似文献   

3.
正在下乡听课调研中,我发现有的老师在课堂随心所欲。他们不备课上讲台,手拿书本照本宣科,甚至可以在不想张嘴说话的情况下随便出几道试题应付课堂。有的学校美其名曰电子备课,实则"拿来主义",网上下载应付检查。常态课遭受冷遇,周而复始,教学生态恶性循环。心中无目标,眼中无孩子,教学无头绪,一个个宝贵的40分钟在教师的漫不经心中挥霍一空。如此教学,缺乏基本的教学责任,令人深恶痛绝。学生知  相似文献   

4.
学从问中来     
如果我们留心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经常给人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老师把学生心中所有的疑问都解决了,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一丝不明白的地方。不带着问题进课堂,也不带着问题出课堂,这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典型的“去问题教育模式”。难道真是我们老师的教学解决了学生心中所有的疑问吗?学生真的是没有一点问题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兼职教研员,由于工作的缘故经常深入学校听课,一学期至少也要听加40~60 节课.可我发现,从去年到今年老师们的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油少盐,滋味寡淡.虽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课堂显得沉闷乏味.老师老老实实地在讲台上或讲,或引导,或指挥:学生规规矩矩地在座位上或听,或回答,或做题.  相似文献   

6.
正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表明,问题教学无论在提高课堂效率,还是在提高学生的能力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许多生物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中尝试用问题式教学来解决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过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是我自己在课堂提问中的几点体会:课堂提问的停顿性在听课学习中,看到一些老师上课时提问,刚说完问题就让学生回答,学生往往要么慢腾腾站起来,要么面红耳赤的答不上来,我认为此现象出现的关键在于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  相似文献   

7.
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刚上初中的学生还认为老师是最完美的,课本是绝对正确的。为使学生得以改变这种观念,培养其善于发现问题创造自我的能力,我在课堂上有意警示学生:我本次讲课会出现几个问题,请同学们随时指出或课后指出,指出者为良,纠正者为优,并记入平时成绩。此法使学生课堂听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有兴趣、有激情、有信心、有胆量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以来,令教育工作者最头痛的事情,恐怕就是后进生的管理和教育问题.后进生--课堂上不听老师讲课,老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他们不是开小差,就是左顾右盼,或者影响其他同学听课,有的干脆打起了瞌唾,课余不睡,晚上不睡,就是要在课堂上睡.课余更没有约束,有的进出舞厅、游戏室,有的在网吧一夜到天亮,有的与社会行为不端的人纠缠在一?,乐不思"家",更不用说心理想着读书了.  相似文献   

9.
学从向中来     
如果我们留心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经常给人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老师把学生心中所有的疑问都解决了,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一丝不明白的地方。不带着问题进课堂,也不带着问题出课堂,这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典型的“去问题教育模式”。难道真是我们老师的教学解决了学生心中所有的疑问吗?学生真的是没有一点问题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0.
一、"学什么"找得到与深挖教材上课时会发现,有些学生虽然没怎么听课,却常能做到"每问必答,每答必对。"学生可以猜到老师下一句要说的内容。上课对这部分学生而言没有丝毫的新鲜感,毫无"惊喜"可言。有学生认为,我不听课也可以,题目我也会做。有学生甚至能提前完成作业,且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差分毫。这就造成不少学生课堂上不听课,忙着"赶作业"的现象。纠其原因,是因为由于某些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更新,教学完全按照教材的"套路"走,  相似文献   

11.
王秀玲 《考试周刊》2014,(86):63-64
<正>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很被动,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和难点。一堂课下来学生疲惫不堪,学习效果也不好,有的学生甚至对数学失去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时很被动,究其原因是由于缺少预习,有些学生之所以不预习是因为其思想错误问题,认为预习不重要,嫌费时费力,上课只要全力以赴就可以了。或者是预习了,但方法不得当,从  相似文献   

12.
正一、什么是"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课堂我做主"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由学生当家作主,由学生备课、由学生在讲台上组织教学活动,老师在下面与其他学生一起听课,当学生出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做补充解释时,老师以听课学生身份给予提示或说明的教学形式.该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真正在自己探索中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表现自我的机  相似文献   

13.
柳春晓 《考试周刊》2014,(71):100-101
<正>近年来校内外听课、观课、评课较多,我或多或少地对课堂教学有了一点感想,其中印象较深刻的是:课堂上有的老师问题一出,教室一片寂静,学生鸦雀无声,个个低头锁眉,似乎在深思,又似乎在躲避,可能心里还在默默祈祷"老天保佑,老师别叫我"。老师还在不停地重复着这个问题,结果是没有学生跃跃欲试、蠢蠢欲言,那么多听课老师在场,很尴尬。相反,也有的老师问题刚一出来,学生争先恐后,手举得比头还高,恨不得像变魔术一样突然变长,直接伸到老师的眼  相似文献   

14.
曾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中国老师为外国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整个课堂学生没有提出什么疑问,教学流程简洁紧凑.  相似文献   

15.
一、积极创设问题意识的理论背景在我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上课很安静,都认真地听课,却很少主动提问题.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以解决教师的问题为目标来获取知识.然后学生以教师的答案作为标准,思考问题和板书解题过程千篇一律,很少问为什么这样做?还有第二种方法解吗?在课堂上,学生的语言几乎没有"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等的表达方式.为什么学生不会发现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呢?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走进我们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少不了学生的发言。当一个学生发言时,老师和其他学生是倾听者,那么这个学生的发言质量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进程和效率。在课堂上我们常会看到由于一个或几个学生的发言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致使教学进程受到影响。有的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常常陷于被动,就像踩西瓜皮一样,滑到哪里算哪里。但一节课毕竟有既定的目标和任务,虽说有时可以灵活些,有的目标任务可以暂时不完成,但这种情况毕竟不能太多。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分科学习的时间是既定的、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进行低质量发言时,不能被动地进行“耐心”的等待,而应针对不同类型的…  相似文献   

17.
邱菲菲 《快乐阅读》2013,(12):41-41
近些年,我们教师觉得高中生越来越难管了。不少学生心不在焉,有的在自习课上随意走动,打扰他人学习;有的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插科打诨”,影响上课进程;有的课上睡觉,课后上网成瘾;有的不尊重老师,甚至打骂老师。凡此种种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不想学习。那么他们怎么了?当初他们不是怀着雄心壮志进入高中校园的吗?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听课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性活动,也是每个教师再熟悉不过的日常教学研究活动。不少教师认为听课只需带一本听课薄、一支笔,有兴趣多记点,没兴趣时涂鸦几笔,听完课后上交教导处敷衍了事;有的老师听课时只重视记录教师在课堂中的“表演”,而忽视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有的听课者埋头记录,但字里行间缺少自身的思考和深层次的认识,他们往往不易“知其然”,  相似文献   

19.
“效率”一词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课堂效率没有明确定义。我认为在课堂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占教师讲授知识的百分比就是课堂效率。很多老师课堂上轻松愉快,课后作业量小,教学效果很好,而有的老师课堂上自己忙,课后学生忙,老师累,学生累,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是课堂效率的问题。笔者就自己多年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梁婕 《儿童音乐》2012,(10):44-47
"梁老师,这课简直没法上了……"新老师小查焦急地跑过来跟我诉苦,她表情沮丧,与一个月前第一次走进一年级课堂时自信满满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因为忽视课堂常规或是课堂常规落实不好的事情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特别是才出校门的新老师,她们往往很有才华,专业知识很强,可一走进课堂却慌了手脚,学生根本不听课,使得课堂乱成一团。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首先应该从老师自身对课堂常规的正确认知上找原因。"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可很多老师觉得常规训练是小事,往往一走进课堂就急着完成教学目标,不重视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