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网络语言实际上是社会大众文化发生变动的一种外在呈现、传播的载体和工具,是信息网络化社会背景下的大众文化发生变化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结果。网络语言与社会大众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从网络语言中可以窥见大众文化的特征,遂以网络语言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浅析网络语言的大众文化性,以期从文化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作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是指随着互联网的产生而产生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的运用在丰富现代汉语内容的同时,也给语言规范化带来了冲击.网络语言相比传统语言具有形象快捷、生动有趣、自由随意、独特另类、简洁明了、富于创新等优点,同时有的网络语言也存在一些文字差错、语法差错.在图书编校过程中,我们应在把握其特点的基础上,应用原则性、正确性、特殊性和适当性、分类应对等方面的策略来处理好稿件中网络语言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一是语言滞后现象。语言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媒体在写新闻、播新闻时常用一些过时的语言、词汇来反映当前的生活。二是网络语言及外来词汇现象。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多,一些网络语言越来越多地被年轻人运用。对网络语言除了出于规范目的采取“堵”的办法外.更应考虑采取疏导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尝试使用网络语言,甚至有泛滥的趋势。这种现象令教师和家长非常担心,他们认为,过多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青少年使用语言的准确度,限制其规范语言能力的发展。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络上的交际用语,是在社会变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实质上,它是一种介于书面语和口语的特殊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妤荻 《新闻世界》2010,(12):145-146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现象,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从网络语言的诞生、含义、类型、特点、现状、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对网络语言现象做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并就其中主要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金鑫 《报刊之友》2012,(11):98-99
本文从网络语言中盛行的“体”范式入手,对于这一现象进行了完整的描述,并且根据“体”范式流行的源头对其进行了粗浅的分类。文章由现象展开,对“体”范式所代表的网络语言的变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和对话目的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总结了在新媒介时代中,网络语言对传统的话语造成的一系列影响挑战及对网络这个新媒介产生的反作用。只要进行特定场合的疏导和规避,“体”范式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的网络语言其实是语言发展中产生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形式。现有研究过多地关注网络语言的符号意义与社会影响,而忽视了对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流动过程的全面理解。本文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不断流动和变化的文化现象,因此有必要从过程视角对网络语言的生产来源、流变过程和再生产结果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将青少年这一促进网络语言产生与发展的重要主体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更为客观地解释和探讨网络语言流动与再生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杨芹 《出版广角》2013,(22):84-85
历经十年,网络成为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语言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也为语言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互联网普遍融入我国人民生活,一股关于网络语言的潮流正在兴起。由于网络语言本身所独具的魅力,其迅速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并引起了很多学者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语言上,为寻求网络语言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努力。在这一研究领域,颇为成功的是安志伟博士的著作《网络语言的多角度研究》。该书内容广泛、表达形象,颇具研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用户与日俱增,网民们为了适应网上交际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和趣味性的“在线”流通的语言-网络语言.这种颇具特色的语言不仅在网上备受青睐,各类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纷纷采纳一些经典网络语言,以此不断地自我调适与革新,使新闻报道更具时代特征.本文将对新闻报道中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余艳 《图书与情报》2008,(2):98-100
汉字是中国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从语言认知的角度,在基本范畴、意象图式、隐喻、转喻等几个层面,讨论了网络语言中汉字的语言问题。熟练运用认知机制将加深使用者对汉字以及对英语单词一词多义的理解,应用语言认知机制对网络环境下语言现象进行探索,为汉字宝库输入新鲜血液,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李琳 《青年记者》2012,(18):30-31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在给网民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语言失范现象,对此应当及时纠偏,在网络语言规范化上不断总结、归纳,为网络语言使用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平台,进而在全社会建立起规范化的网络语言大厦. 网络语言的类型和性质 (一)网络语言的类型 根据网络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叠音型、谐音型、符号型、词义新解、英汉结合等几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大学生尤其偏爱网络语言。这一现象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如何运用网络语言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迅猛发展是信息社会到来的重要标志,它所拥有的开放、互动、自由等特点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丰沃的土壤,网络语言便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本文对热点新闻事件中产生的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语言本身就在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变革的过程,网络流行语鼓励创新,可以给语言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让语言文化更加丰富多姿。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语言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丰富和发展了我们的语言,同时也对传统的书面语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汉语词汇,由于受网民求异创新心理的影响,在网络应用中往往偷梁换柱,反其意而用之,赋予原词以新的含义,以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我们称作"旧词新解".新旧所指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上存在极大偏离,能产生一定的幽默效果.这种利用旧有的词的形式完整表达短语甚或句子要表达的意义,既简洁高效又便于传播.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濂 《新闻记者》2004,(10):44-45
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过程中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在网络时代,巨大的信息量要求网络人际交流迅速快捷,此时,传统语言的表达已不足以将信息转变成最简洁的形式输入输出,于是,有别于中国传统语言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普及和在社会中传播。 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传播是一种时尚的大众传播方式,它因前卫和新潮受到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对社会具有深刻影响,传媒上的语言文字对社会用语起着导向和示范作用。然而,实际传播媒体中语言文字经常出现不规范的现象。本文选取网络语言、方言、文言、外来词等特色鲜明的语言现象,探讨其对语言规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时代主持人在节目创作和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积极因素是网络语言丰富和生动了主持人的有声表达,迎合了网民的喜好兼具时代感;消极因素则是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的冲击和混杂其中的"三俗"内容。因此,本文从网络语言的特点出发,研究全媒体时代网络语言对主持人语言的影响,并对主持人准确把握网络语言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解读了网络语言的形态变异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文章认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造成了话语权的转变,而网络狂欢化的氛围导致语言形式的变异。同时,网络语言的变异还给当前的社会文化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臻完善和普及,网络语言以其独有的幽默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在各大门户网站的SNS社区中风靡开来。其中由非语言符号构成的网络语言已被普遍接受,这些非语言符号在网络语言传播中起到了增强亲切感,增进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儿童读物语言偏离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儿童读物创作在一片繁荣的背后存在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问题。儿童读物语言成人化、戏谑化,语言偏离现象严重,如何为孩子出版更多好书,成为创作界、出版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儿童读物的语言偏离现象和语言偏离的原因等方面来探索儿童读物语言编辑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