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中日甲午战争,腐败的清政府屈服于日本的武力胁迫,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一条约,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马关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开设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中国设厂等,由此而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相似文献   

2.
试论《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甲午战争中,中国被日本打败,清政府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本文拟就《马关条约》给中国近代航运业造成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玉英 《历史学习》2003,(10):20-21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定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国际方面,关于《马关条约》的纷争,主要集中在割让辽东半岛的问题上。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天,俄国政府就正式向法、德两国政府建议:三国联合“劝告”日本退还辽东半岛。俄法德三国为什么“干涉”?日本为什么“还辽”?“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是什么呢?俄国是一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工业比较落后,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同英美等列强竞争,企图通过进一步扩大领土的办法来弥补经济力量的不足。列宁指出:俄国“军事力量上的垄断权,对…  相似文献   

4.
第一节马、辛条约签订前后的天津经济和天津银行业的兴起及发展一、《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签订前后的天津经济《马关条约》前外国侵略者由于没有取得在中国投资设厂的权利,因此,所办的工厂主要是为其商品输出服务的一些规模不大、资本不多的小型厂。《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帝国主义国家在获得  相似文献   

5.
1894年日本为推行其独霸中国的战略,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1895年中国战败并签订了《马关条约》,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契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高潮到来了,并由此展开了对中国的争夺,进而引起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动。一1895年4月17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中第四款规定:“中国约将库平银贰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伍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后六个月内交清,第二次伍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后十二个月内交清。余款平分六次递年交纳,……”第二款规定:“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  相似文献   

6.
由于清政府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这种亡国灭种的厄势,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世界资本主义经过三十年的过渡期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就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进行了瓜分世界的斗争;而一八九四——一八九五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正是帝国主义在远东进行这种斗争的一个重要开端。甲午战争以满清战败订立了屈辱的马关条约而告结束。马关条约第六款第四项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  相似文献   

8.
第四课百日维新 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不甘落后于日本,也加紧争夺在华权利,各自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被瓜分的严重危机.  相似文献   

9.
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腐败的清朝政府向日本屈膝求和,于1895年4月11日同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台湾、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赔偿军费二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一水相隔,唇齿相依,当割台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各族人民群情激奋,痛斥卖国贼,反对割地。台湾人民对清政府的卖国行为,反对更为强烈,在《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二天,台北民众“鸣锣罢市”,愤怒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台中、台南一带人民发出了“桑梓之地,义与存亡”的誓言。就在台湾人民积极准备抗战时,清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悲愤抗议,不顾台湾人民的死活,竟电告当时  相似文献   

10.
一、甘肃举人《请废马关条约呈文》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三月二十三日(公历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由清廷主和投降派首领那拉后派往日本求和的李鸿章在日本马关签订了卖国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之后,引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愤怒和抗议。当时余栋臣领导四川农民起义,就提出了反对割台赔款的口号?主张抵抗到底,驱逐外国帝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史海钩沉: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读史明智:(1)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通过综合分析而明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3)民族的光环与污点: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时期杰出的民族英雄。清政府腐朽没落、决策集团妥协退让、军备废弛,使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4)教训:①和平崛起,振兴中华;②政通人和,拒绝腐败,建立威武之师;③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④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避免中日战争。本课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历史重现(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常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他们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盛大繁荣的盛世景象,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进入近代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让...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1895年4月,中日签署了《马关条约》。该条约规定,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就在《马关条约》签字的当天,沙俄得知日本割占了其早已视为“势力范围”的辽东半岛,便正式邀请法、德两国,共同对日进行干涉。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2.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装备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最为严…  相似文献   

14.
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笔者遇到过这样一道选择题: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学生都选择了c.主要依据是《马关条约》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内容.答案给出的也是C.可见该题的出题意图就是要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后,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和《通商行船条约》,强占台湾省、攫取巨额战争赔款、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将朝鲜变成其殖民地,攫取了一系列侵略权益,快速积聚了巨额资本。利用战争赔款加速完成了产业革命,大大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其政治经济力量也随之迅速膨胀,为进一步对外扩张、掠夺财富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可以说对华战争的利润对于日本现代化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甲午中日战争的风云已过去125年,此次战争深刻地影响了当时国际局势的走向。清王朝和日本这两个亚洲"明星"的国运也因此次战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次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日本跻身于帝国主义强国之列,并开始大踏步地走上侵略扩张之路;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一经签订,清王朝的真正实力暴露无遗,直接诱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从此山河日下。  相似文献   

17.
口水战     
甲午之役,中国战败,割地赔款。朝廷命令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最后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条约乃是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大关键,从此,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而日本则走向对外侵略的疯狂之路。晚清文人况周颐在笔记著作《眉卢丛话》中记载了一  相似文献   

18.
1895年,腐败的清王朝被迫在日本马关签署《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割让给日本,日本统治台湾长达50年。虽然历史已成为过去,但历史的影响却依然存在。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上,温故而知新。  相似文献   

19.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状最终形成,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新兴资本国家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国家的沉重一次打击,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半殖民度半封建的社会和经济带来影响巨大,它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过程,也动摇了中国半封建社会的统治,对中国国运的走势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20.
一百年前的4月17日,腐败的清朝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以战争的手段逼迫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日本为夺占朝鲜和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就作了准备。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年)趁钥鲜政府请求清朝政府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之机,日本出兵侵占朝鲜。并于7月下旬突然袭击中国海陆军。8月1日,双方正式宣战。9月,日军经平壤战役控制了朝鲜全境;又经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