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晏阳初不仅是我国的平民教育家、乡村建设家,而且还是一位道德教育家,他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把道德教育纳入公民教育理论中,并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道德建设体系。晏阳初公民道德教育思想以"教人做人"为核心、以"家庭、社会、学校"三大方式并存为实施办法、以"弘扬爱国主义传统"为精髓,文章通过对晏阳初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探究为新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多种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公民道德教育的创新载体及其组织模型设计,即建立公民道德自律教育委员会,通过强化公民群体道德自律教育而强化公民个体道德自律意识,充分发挥公民作为道德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公民在道德自律教育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真正体现公民道德教育关爱人生的本性,达到公民道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公民的本质精神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本质精神体现在公民实存的历史和发展中,古代社会确立了公民的基本内涵,近代社会发展了内涵丰富的公民精神。我国公民道德教育是传统道德教育实行转向并回应现代公民精神缺失的一种建构性策略,公民道德教育所要建构的就是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相契合的体系。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为对象,以培养“德性公民”为目的,以实现公民精神为宗旨的社会系统工程和终身教育体系。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的建构不仅要以公民的本质精神作为着眼点,而且要针对公民本质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实存状况,确定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和有效途径,并将建构的关键点放在提出实践措施上。  相似文献   

4.
公民道德教育是与公民作为法定政治权利和义务主体相关的道德教育。高校是系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进行行公民道德教育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社会道德要求为取向的教育形态,是我国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鉴于公民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理性化的价值生态,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在方法择取上,以“道德灌输”为承载的理性化教育形式,在塑造公民意识与公民道德人格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公民社会个体的主体性与心性价值世界的多样性,又使理性化教育有一定的局限,而情感化教育可以弥补理性化教育形式的缺陷并对公民意识与公民道德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必须在理性化教育与情感化教育的关系之间形成合理张力。  相似文献   

6.
为“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正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般来讲,道德教育是培养人处理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善恶好坏的行为规范,公民教育是培养现实公民的活动,其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技能、道德、价值观等,核心是公民权利教育和公民义务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特指培养公民的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的活动。三者在"公德"方面既有交叉点,又各有其基本内涵和教育重点,在特定的教育实践中不能混用或套用。  相似文献   

7.
立足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思想,从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方面对搞好公民道德教育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律己修身、仁爱孝悌、尚群为公、崇尚节俭"是提高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源泉,而"以身作则、为仁由己、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则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要重视公民行为规范的训练,形成由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指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教育。目前,要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必须在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实践中,体现贯彻其内容的前提、建构和完善其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加强其载体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教版《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的公民教育价值取向进行研究,笔者探讨了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结果表明:两版思想品德教科书内容中的道德教育,实现了由阶级道德向公民道德的转变,公民道德是有阶级性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德育切入点;转型期我国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道德教育面临的选择是主体道德人格培育。  相似文献   

10.
教育环境是人接受社会影响、社会作用的外部客观存在,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必备因素。教育环境美化对促使公民道德内化的功能是显的。社会倡导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要求只有内化为人们的信念,才能表现为公民外在的自觉行为,才能遵循道德、维护道德,进而达到道德自律。教育环境美化就是以新的道德教育理念,构建公民道德内化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公民道德能力是现代型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一种理性地参与公共政治活动,合理地规划自己生活的能力。公民道德教育应该以培养公民道德能力为重要内容,关心道德生活、道德实践,塑造好公民。  相似文献   

12.
国家伦理是由党和国家倡导、提出的道德体系,公民道德建设本质上是公民道德对国家伦理的最大化实现。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中,国家伦理可以有三种实现方式即强道德意识形态、弱道德意识形态、潜道德意识形态。有时这些内容是综合运用于道德教育之中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熟人社会必须走向现代公民社会,熟人道德必须提升到以民主、平等为基点的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有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公民人格的养成;社会私德与公德的和谐接轨;法治国家构建的基础;社会公共精神的养成;促进国际理解和世界和谐等方面。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当前需要注意在国家政策法律层面构建公平正义,建立国家道德荣誉体系,建立国家层面的道德维护保险措施,重视推进健康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4.
公民道德教育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各国政府在推进公民道德发展上基本形成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模式。成功的公民道德教育,不仅要求道德教育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关系的"应当",还依托于公民良好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有效的传统文化浸润。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品格教育和公民教育是当前西方教育学界热议、我国教育学也日益关注的话题.三者都与人的德性成长有关,但重心各异:道德教育在西方有着特殊内涵,受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浓重,偏重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品格教育以培育"好人"的品格、能力和习惯为指归;而公民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种形式,重心在于传递政府、制度方面的知识,形成"好公民"参政议政的能力为主旨.在关系上,公民教育需要品格教育和道德教育作为基础;反过来也有助于加强和拓展品格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曹辉 《中国教育学刊》2005,4(7):29-31,40
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的本质特征为基础和核心而建立起来的教育目标体系.这一体系的确立标志着道德教育的历史性转型,必将对我国公民社会的建立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产生积极影响.公民道德教育应以培育平等健全的独立人格为立足点,以追寻公民权利与义务的高度统一的自由境界的教育取向,以倡导人与人之间遵守普遍道德契约的和谐状态为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公民道德教育是提高全民道德素养的一项基本工程,也是各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趋势。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势必成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将高校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现状进行探析,目的是为高校道德教育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使公民道德教育与高校德育切实的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第一次现代化发展时期道德教育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公民教育开始萌芽,并与道德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功能互补与联结。公民教育的初建历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社会成员身份的普遍认知:道德人就是好公民。  相似文献   

19.
卢梭的著作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的总体任务是人的自由的实现,目标是培养自然人和道德公民,并将二者统一于总体目标。自然人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培养拥有国家整体向心力的"爱国公民"则是道德公民教育阶段的终极目的。其道德教育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功利化、道德价值多元化等问题,重塑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教书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民道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作用.目前,公民道德教育还存在道德目标上的泛理想主义、道德建设全民参与不够、道德号召缺乏约束机制、量化测评标准缺乏等问题.这与道德行为评价标准混乱、道德教育实践滞后、领导干部官德不足、制度化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有关.为加强公民道德教育,需要把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与培养公民的道德主体性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与法律惩戒结合起来,把道德的先进性需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加强党的作风结合起来,把公民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把优化公民道德教育环境与构筑坚强的民族精神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