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课文分成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从第二学段开始“略读课文”这个词眼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顾名思义,“略读”就是简单地读一读,略微知道大意即可.于是很多教师便有了忽略的念头,在现实课堂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或是量之度外,任其自说;或是轻描淡写,放手自读;或是难以割舍,精雕细琢……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正式安排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当下大致有以下三种状况:其一,因为各项考试的命题编制很少涉及略读课文,因此,草草教之;其二,受"将略读课文教得像精读课文是对学生负责"的错误观念影响,精耕细作;其  相似文献   

3.
一、透视现状精略两难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透视当前略读课文教学,存在以下两种误区: 1.一"略"而过. 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学习要求,没有作业练习,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有的教师就认为略读课文不重要,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能说出主要内容即可,使略读课文一"略"而过.  相似文献   

4.
<正>当略读课文教学开始进入一线语文教师的实践和研究视野后,一些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念也逐渐在教师们脑子里清晰起来。如略读课文要有整体意识,要让学生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略读课文要强调和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让学生自主获得阅读成果;略读课文还要教略学丰,准确聚焦,既不可草草了之,又不可精雕细琢。但回到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实践这些理念,又让一线教师十分的困惑和迷茫。困惑一:如何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在导入部分主动质疑,奠定略读课文教学基调;深入研读时依托提示,突显课文学习的重点;把学生自读自悟和教师的精彩点拨相互融合;通过拓展来扩大学生的视野,重视学生能力的迁移。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打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从二年级开始,每一组课文都安排了略读课文,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略读课文的篇目。可见略读课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参考》2014,(10):51-52
当略读课文教学开始进入一线语文教师的实践和研究视野后,一些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念也逐渐在教师们脑子里清晰起来。如略读课文要有整体意识,要让学生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略读课文要强调和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让学生自主获得阅读成果;略读课文还要教略学丰,准确聚焦,既不可草草了之,又不可精雕细琢。但回到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实践这些理念,又让一线教师十分的困惑和迷茫。困惑一:如何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8.
钟亚丽 《学语文》2014,(5):76-76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是叶圣陶先生对精读与略读之间关系及作用的辩证分析。一线课堂上,师生都十分关注精读课文,殊不知略读课文的学习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上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略读课文,但篇目比例较小,且每篇略读课文基本只安排一个课时完成。因此,要想上好略读课文,教师必须在这一个课时上做足功夫。大量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略读课文教学必须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9.
从三年级开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把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部分,但是许多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种种误区,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一、粗中求精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经过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已经理解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所以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并不重视,只是任由学生读几遍课文就结束了;而有的教师却把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褚晓泓 《广西教育》2014,(25):41-41
正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与精读课文教学相比,略读课文教学对学生的自学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略读课文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或者把略读课上成精读课,字词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读、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人教版教材从中年级开始安排了一定比例的略读课文,并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增加分量,这些文章的阅读价值不亚于精读文章,但它又不能精细地上,那么,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上呢?我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一、加强单元整组教学意识现行语文教材一般是以专题组织单元,从中年级开始,每一个单元中又安排了略读课文,而且所占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  相似文献   

12.
从三年级开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把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部分,但是许多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种种误区,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中年级学生要学会"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方法。因此,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就选入略读课文,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略读课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可用的教学资源和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较高。因此,许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感到困惑。如何上好略读课文?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正>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重在粗知文本大致的内容,迅速把握文本的大致意思。略读课文教学旨于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同时学习略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入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15.
<正>略读课文在统编本教材中占比很大,是单元语文要素延展、强化、补充的有效资源。略读课文不能粗略地读、忽略地读、简略地读,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实施适合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探究、合作、个性化学习,领悟略读课文“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真意。一、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起开始有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增加了教学的厚度,让学生由信息检索转向归纳梳理,由知识提取转向重组运用。1.教材新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编排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一般都设置了“学习提示”,课后没有练习思考题。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既相似又有区别,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共同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中所获得的能力去学习略读课文,将在精读课文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进行实践性操练,让学生巩固学习方法,深化对单元主题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陈超 《生活教育》2014,(4):35-37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而略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联系自己教学高年级的略读课文,要么是课复一课的串讲,孩子就像"应声虫"一样,而没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思考,要么是一带而过。于是,笔者结合高年级的学情,尝试从变革略读课文的教学开始,变"内容分析式"教学为学生的四次"相遇"。让学生与文本相遇,培养自学能力的"练兵场";让学生和小组同学相遇,打造知识的高地;让学生和全班同学相遇,开展一场没有失败者的"战争";让学生和自己相遇,抓住提升知识和能力好时机。借此展开一次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的破冰之旅,共享骨骼拔节的脆响与生命生长的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略读课文是学生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的一次实践机会,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迁移的有效平台。因此,略读课文要略"教"重"学",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自学能力。可是略读课文该怎么学呢?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曾春香 《师道》2012,(1):38-3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初中语文教科书将选人的课文分为两类,一类为精读课文。一类为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数量占了将近一半,融在各单元之中。与精读课文密切联系。可见教材编定者对略读课文的重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往往不能把握略读课文本身的特点,对略读课文的教与学仍存在着种种误区,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或是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或是任其自读、轻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略读课文的教学,通常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精雕细琢,面面俱到——略读课文精读化。第二,蜻蜓点水,不求甚解——略读课文泛读化。第三,信马由缰,开放过度——略读课文自读化。1.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原则。2.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发展学生的思维。3.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关注语言表达、重视语言积累。4.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