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大学生运动员与普通专业大学生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探讨不同锻炼水平间的差异.方法:对受试者进行5min时长的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性测量.结论:不同锻炼水平可以使大学生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适应性变化,增加总体心率变异性的大小,提高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性,使交感-副交感神经均衡性向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运动处方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运动处方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标准》中的运动处方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效果显著;对锻炼态度较差的学生提升锻炼态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对锻炼态度一贯比较积极的学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实验验证了《标准》中运动处方的个性化、可操作性等实用价值,建议对《标准》的运动处方系统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乒乓球锻炼后老年人动态平衡指标变化,探讨乒乓球锻炼对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乒乓球作为一种提高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的锻炼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1名无乒乓球运动经历老年人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乒乓球锻炼12周,每周4次(隔天一次),每次60min,心率保持80~120 bp/min,保证心率在靶心率的持续时间为 15 min左右的乒乓球练习,在实验前,每阶段最后一次运动后次日采用星状伸展平衡测量受试者动态平衡能力。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受试者在各个方向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实验后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其中在第2阶段末右前方、右内侧、右后方、左后方和左外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外侧和左后外侧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第3阶段末右前方、右内侧、右后内侧、左前方、左外侧和左前外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前内侧、右后方、右前外侧、左前内侧、左后方和左后外侧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第1阶段末相比,第3阶段仅有右后内侧出现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12周乒乓球锻炼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动态平衡能力,对预防跌倒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参阅文献资料,参与《锻炼标准》的检查验收,对推行《锻炼标准》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找出了问题,对发展对策作了积极而有成效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不同距离全速跑前后对人体心率和血乳酸值的影响,比较其心率的变化特点和血乳酸的生成规律。方法:受试者分别全速跑完100m、400m、800m、1 500m,记录受试者运动前和运动后3min的心率值和血乳酸值。结果:进行100m无氧运动的两名受试者,心率和血乳酸均有所升高,但升高幅度较小;进行400m、800m、1 500m有氧运动的七名受试者血乳酸升高幅度较大,最高达到18.6mmol/L;其心率都大幅升高。结论:人体进行有氧和无氧运动时,心率和血乳酸均呈升高趋势,有氧运动前后血乳酸值升高幅度明显大于进行无氧运动。  相似文献   

6.
改良广播体操对男性大学生机体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改良广播体操对30名男性大学生机体血脂代谢的影响。选择无遗传病史,无经常锻炼史的30名男性大学生为受试对象,每天进行两次30 min多组数的改良广播体操锻炼,锻炼强度以心率来控制,要求锻炼后心率在125次/min左右。观察受试者实验前、锻炼后第15 d、30 d、45 d晨安静空腹状态下,TG、TC、HDL-C、LDL-C和瘦素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45 d每天两次30 min、多组数的有氧广播体操锻炼可显著降低机体血浆TG和TC,预防TG堆积;HDL-C和HDL-C/LDL比值显著升高。说明有氧广播体操锻炼可使血浆脂蛋白的分布得到有效改善,从而预防和有效抵抗AS发生。  相似文献   

7.
足球运动员平原及高原匀速耐力跑时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高原所有受试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率漂移现象.但高原各心率指标均高于平原.不同运动能力受试者所存在的心率漂移现象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最大摄氧能力差异.平原及高原血清心肌同功酶的升高表明心率漂移现象对心肌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并伴有轻度缺氧性心肌受损,在高原该症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室内运动场馆O2和CO2的变化浓度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通过实时监测,确定适宜学生身心健康运动的O2和CO2浓度范围.方法:实时监测240名学生室内运动场馆活动时的温度、O2和CO2浓度;测试受试者递增负荷运动心率和血乳酸并记录分析.结果:受试者活动40min,室内运动场馆CO2达到0.113%,临近最低标准;15min后心率阈值达到155.46 ±6.3次/min;3min后受试者血乳酸阈值4.86mmol/L.结论:安静状态下,受试者在室内和室外运动场馆的心率无明显差异,进行递增运动负荷至力竭,室内运动场馆心率上升明显,受试者室内运动的心率阈值比室外运动提前3min.受试者进行递增运动负荷持续至力竭,室内受试者血乳酸浓度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室外,血乳酸阈值比室外提前5min.  相似文献   

9.
台阶指数的年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照国家国民体质监测的细则要求,对36 267名20~59岁的成年人进行台阶测试,统计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人群安静心率、恢复期心率和台阶指数的变化规律,发现其与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安静心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运动后心率的升高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恢复也较慢.对受试者安静心率、身高、体重与运动后恢复期心率、台阶指数的相关性比较显示,安静心率、身高与运动后恢复期心率呈正相关,而与台阶指数呈负相关,其中安静心率的相关性较高,而体重则与台阶指数不相关.提示台阶指数作为大众体质测试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指标,在计算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还可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修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在北京选择了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进行小范围的为期一学年的实验。一、实验目的(一)评定《标准》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实效,为《标准》的实施提供实验依据;(二)摸索试行《标准》的教学、锻炼程序的做法和具体经验,为进一步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12175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中,有278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不合格,抽取这278名学生的资料进行单项指标综合分析。了解这些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对提高他们体能锻炼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标准》进行分析后发现现行的《标准》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取名过大而实际测试内容少、《标准》的实施办法与《高等教育法》相冲突、奖励与降低分数办法不合理、身高标准体重反映身体成份不全面、肺活量的测试只能反映学生的静态心肺功能、选测项目的可替换性不高、台阶试验反映心血管功能受到质疑等。建议有关部门对《标准》进行修改,体育教师和学生应从根本上认识体质的重要性,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状况及其与锻炼行为的关系,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黑龙江省7所大学的一至四年级在校大学生891人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总体得分较高,除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以外的其余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量表平均分;在行为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以及主观标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行为认知维度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感3个分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锻炼行为方面,男生较女生有更大的运动强度,更长的运动时间,锻炼次数更多;大三学生在锻炼时间上最长,显著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在锻炼频率上,大二和大三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锻炼强度上,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可以有效预测其锻炼行为,包括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并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进行分析。认为现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标准较低、评定学生健康水平不够全面,新、旧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学校、师生较难适应,并且忽视了高校中的特殊人群,新的测试标准的实施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进行锻炼。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学校内开展“达标”活动,每个学年都要进行测试,对全学年各年级的“达标”等级要进行上报。然而每年总有一些不常锻炼的体育差生,本年度内未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学校各年级体育差生的“达标”运动会,来推动这些不常锻炼的体育差生参加体育活动,促进他们在本年度内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我们对这些未能“达标”的学生进行了全面了解、分析。这些未“达标”的学生,有的  相似文献   

16.
体力活动运动处方对老年妇女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力活动运动处方对老年妇女心肺功能的作用.对象:65~75岁健康老年妇女.研究方法:借鉴日本老龄人行动能力和体力测定的最新方法与评价标准,测定部分老年妇女行动能力及体力,根据体力等级分别进行三个月不同体力活动运动处方锻炼,并于锻炼前后对心肺功能进行测试,用上海产TK-90型多功能电脑心脏诊断仪同步测量Ⅱ导联心电图、心音图、心阻抗微分图,计算机自动测量、记录和分析心率(HR)、左室射血前期(LPEP)、左室射血期(LVET)、左室射血前期与射血期之比(LPEP/LVET)、每搏输出量(SV)和每分输出量(CO);同时测量血压和肺活量.结果:锻炼后,两组受试者肺活量及其指数提高,LVET/LPED比值减小,CO增加,平均动脉压下降,行动能力和体力提高,行动能力好的组别还同时出现SV增加的现象.结论:针对老年妇女体力所制定的体力活动运动处方对改善心肺功能具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以60名健康产后女性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5min有氧健身操锻炼组、90min有氧健身操锻炼组和无运动对照组,两个运动组分别进行12周不同运动负荷有氧健身操锻炼,无运动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实验前后统一监测受试者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和心理健康状况,以此探讨不同负荷的有氧健身操锻炼对产后女性机体心肺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12周有氧健身操锻炼可以有效改善产后女性心肺功能,提高其有氧能力,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氧健身操锻炼可以有效改善产后女性心境不良情绪状态,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产后女性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随机选取的研究对象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条件下,同步测定其通气阈和心率阈,目的在于通过对不同耐力水平者的测试结果比较分析与评价,以期对耐力性项目的训练尤其是基层训练或训练水平相对较低的运动员训练给予指导.研究结果表明,摄氧量、心率与采用计算机EXCEL电子表格的绘图功能与人工判别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获得在标准递增负荷运动中的心率阈和通气阈;通气阈与心率阈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有耐力训练者的心率阈值显著低与无耐力训练者,但对应的阈值跑速却显著高于无耐力训练者;不同耐力水平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和通气阈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通气阈占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却是有训练者低.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讨踏板操的健身功效,为踏板操在健身领域中的推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健身房内参加踏板操锻炼的32名职业女性锻炼前后身体形态指标、心肺功能和相关脂代谢指标进行测试。结果:1)受试者安静心率与练习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台阶指数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等肺功能指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2)经过6个月踏板操练习后,体重、体脂百分比、体脂重等指标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瘦体重和显著升高(P<0.05)。3)受试者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踏板操练习可以有效改善受试者心肺功能身体成份和脂代谢水平,是一种较好的健身运动方式,可以在大众健身领域推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实行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一项有力措施。它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其重要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是,现行的锻炼标准还不尽完善,它只包括了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各学段,而缺少小学一、二年级的锻炼标准。根据这一年龄段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制订相应的锻炼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