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1月17日,《海峡都市报》N1版刊发一则题为《茶叶店老板头像上了瑞士邮票》的消息(图1),文中称福州一位姓蔡的集邮者参与瑞士邮政举办的网上征集个人肖像照片作新邮图案的活动,被选中而登上了瑞士邮票,并附图为“证”(图2),说明他在邮票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数字在邮票上的主要作用是表示面值,多国早期普通邮票(图1,瑞士19世纪发行的数字邮票)或欠资邮票(图2,中国1950年、1952年发行过两次欠资邮票)上的数字都十分突出,以示面值,提醒收件人或邮政人员所贴邮票的资费是多少。随着邮票图案设计的日益丰富,数字已不仅仅是面值的表示,邮票设计人员往往用数字来强调重要的年份或其它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瑞士邮票以苏黎世州票为发端。19世纪40年代初,在英国“黑便士”问世几年后,苏黎世(1843)、日内瓦(1843)、巴塞尔(1845)相继发行邮票。苏黎世邮票全套2种,主图是大大的阿拉伯数字:“4”(拉盆)——州内邮资,“6”(拉盆)——州外邮资。  相似文献   

4.
我国1985年纪念徐悲鸿诞生90周年邮票之一上的肖像,选自他的一幅白画像(图1),这也许是至今出现在新中国邮票上唯一的画家自画像。  相似文献   

5.
香港在1946年8月29日发行《胜利和平纪念》邮票,全套2种,面值分别为3角和1元(图1)。根据“香港邮政集邮目录》(2004年版),这套邮票的谢斗是钟思(W.E.Jones)。笔编的《香港邮票》一书中提到“这套邮票是一位英国公务人员钟惠霖先生(William E.Jones)于沦陷期间,被关押在集中营时设计的,邮票中的中也是他亲自书写的。”  相似文献   

6.
戴定国 《上海集邮》2008,(10):29-30
法国邮票(图8,5.5)上表现了书写工具的进步,图为一支羽毛装饰的蘸水钢笔。波黑(克族地区)邮票(图9,4.5)上则出现了比蘸水钢笔更进一步的自来水钢笔,设计者还将欧罗巴邮票标志巧妙地化作钢笔牌子。  相似文献   

7.
徐金德 《上海集邮》2009,(10):28-30,F0002
1970年5月,万国邮联总部新大厦在伯尔尼落成,会员国为此发行邮票以志庆贺(图1),其中惟有上沃尔特(今布基纳法索,图2)和格林纳达(图5,部分图刊封二)邮票与众不同,印有神情坚毅的林肯头像。  相似文献   

8.
罗琳 《上海集邮》2005,(10):42-42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邮票的表现形式越发千姿百态,甚至能逾越画笔、电脑CAD之不能,因而有了引起食欲的瑞士巧克力邮票(参见0109f1)、装点时令的俄罗斯圣诞讨邮票(参见050146)、置入客厅镜框的奥地利水晶邮票(参见0412f1)……其中大多蕴含非—般的科技含量,以及不低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瑞典橘黄色斯基林班科邮票(图1),全球闻名珍稀错色票之一,至今所知存世仅此一枚,1990年来它一直保持着世界单枚邮票拍卖价最高纪录。今年5月22日,在瑞士菲尔德曼拍卖公司主办的一场仅限特邀对象参与的拍卖会Private auction上,  相似文献   

10.
周作为 《收藏》2006,(9):100-100
这是一枚英国乔治五世头像加盖“中华民国”字样的半便士邮票(图1),原票幅25&;#215;20毫米,于1991年集得,因其粘在一枚未加盖的同一邮票(图2)后而,当时未发现。  相似文献   

11.
《上海集邮》2009,(9):35-35
本期封面是法国今年5月25日发行的全套10(2×5)枚巧克力香味邮票小全张。10枚票图宛若10块表面敷以不同图案的巧克力,惟妙睢肖。边纸被设计成撕开后半包裹着10枚“巧克力”的锡纸状,使得那些邮票“巧克力”更具令人垂涎的吸引力。当然,有了此前瑞士巧克力邮票小全张的别致边饰先入为主,这样的边饰看上去貌似不尽完美,会有种破损感的视觉效果。但残缺有时也是一种美。两者都是蕴“味”于“形”,两相对比只是各有千秋。法国这套邮票及其边饰同样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12.
本刊第8期刊登了朱军先生的《国际数学家大会邮票》一文,现作一点补充:1994年第22届大会在瑞士苏黎士召开,瑞士邮政部门曾发行纪念邮票1枚,图案为雅各布·伯努利像和他的大数定律(图1)。该定律是  相似文献   

13.
黄山 《上海集邮》2007,(3):41-42
美国在1930年代到1940年代发行了大量的紫色邮票。如大家熟悉的由罗斯福设计,以惠斯勒的油画为图的《母亲节》纪念邮票(图1,本图刊封三)、美国第3次举办国际邮展的纪念小型张(图2),波提切利油画《春》中三女神的邮票(图3),以及其它一大堆紫色邮票(图4),被集邮戏称为“紫色恐怖”。不过,虽都是紫色,但从邮票刷色而言还是有差别,目录上标示的有紫罗兰、红紫罗兰、亮红紫罗兰、深红紫罗兰、亮紫罗兰、淡紫罗兰、澡紫罗兰、玫瑰紫罗兰、紫色、亮紫色和深紫色等。这么多紫色,是设计的爱好还是别有原因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法国在今年1月23日发行生肖系列的第2套——狗年邮票小版张(见封面图),再次引起法国公众和世界各地集邮的浓厚兴趣。曾在去年为法国鸡年邮票题写中书法的旅法华人艺术家李中耀,这次不仅是生肖纪年中书法的执笔,而且还成了邮票设计。他用酣畅淋漓的中国水墨画绘出了法国的下山猎犬。使这套法国邮票具有浓郁的中国气息。他的姓氏“Li”用红色小字标记在邮票左下角。  相似文献   

15.
(续上期)邮票上的希土宣传战 希土两国、两族立场针尖对麦芒,难以调和,在邮票上也是针锋相对,互相展开宣传攻势。如在1984年土耳其出兵塞岛10周年之际,7月10日希腊发行全套2种邮票,其中一图是坦克辗过塞岛北部,鲜血满地,寓意土耳其入侵塞岛(图30)。  相似文献   

16.
付力浦 《收藏》2008,(2):140-144
附票起源于比利时1893年的国徽邮票(图1),每枚邮票下面附带了一段小条,上面印着“星期日是奉献给主的日子,请勿投递”,并用齿孔隔开,以便如果有人希望在星期日也投递的话方便把它撕去。图2是1894年安特卫普世界博览会邮票,图3是1896年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邮票,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月24日,瑞典王国邮政为追思"国宝级"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 1918—2007)推出邮票和小型张,其时离他在瑞典法罗岛辞世不到半年。单枚邮票为伯格曼晚年肖像,睿智苍劲的脸宠皱纹密布,历经沧桑(如图)。小型张回顾了他在影片《芬妮和亚历山大》拍摄现场谆谆启迪演员的情景。两种雕刻版邮票分别由史杰奥布洛姆和穆克主刀,尤其后者堪与雕刻大师斯拉尼亚齐名。观赏小型张整图可见到中心画面采用雕刻版工艺,四周边纸则以平版围绕;突显中心,  相似文献   

18.
程宏谊 《上海集邮》2010,(2):F0003-F0003
我国1985年纪念徐悲鸿诞生90周年邮票之一上的肖像,选自他的一幅白画像(图1),这也许是至今出现在新中国邮票上唯一的画家自画像。  相似文献   

19.
徐冶敏 《收藏》2009,(3):152-153
木质邮票指采用木质材料印制的邮票,相对于常见的纸质邮票,属于更原始、自然的特殊材质邮票。1982年,为纪念建国22周年,非洲的加蓬共和国邮政率先采用当地特产树皮印发邮票小型张一种。规格为13毫米&;#215;108毫米,图案反映了该国的木材加工与运输情况;小型张上的邮票像纸质邮票一样打有齿孔,面值为2000西非法郎(图1)。  相似文献   

20.
金泽 《上海集邮》2007,(9):31-31
翻阅瑞士邮票目录,发现有3套的主题和票图与三个姓氏都是“皮卡尔”的人有关。查阅有关资料后才知晓,这三个皮卡尔原是祖孙三代,分别在高空、深海创造过3项世界纪录,难怪瑞士邮政多次为他们的科学成就发行邮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