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2009年全国龙舟锦标赛和2010年亚运会龙舟全国选拔赛中各单项前6名的18支优秀女子龙舟队伍的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确立我国优秀女子龙舟运动员身体形态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优秀女子龙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主要由匀称度、长度、充实度、高度、围度、高度比例、宽度等七个因子构成,其中匀称度因子和长度因子的载荷贡献率较大.(2)优秀女子龙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表现为:上肢和指间距较长,身材匀称、比例协调、有良好的充实度.  相似文献   

2.
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对87名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试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一般女子摔跤运动员相比,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具有上肢较长、去脂体重高、体脂含量低和腰臀比值低的形态特点;不同体重级别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在身体长度和宽度比例以及体脂含量较为一致,显示出适应项目竞技需要的共同形态特点,但级别越大的运动员,体型越粗壮;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主要由身体充实度因子、身体长度因子和身体成分因子构成,表现出:体型粗壮、上肢长和体脂含量低的特征;克托莱指数、上肢长和体脂百分比3项指标,可作为评价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典型指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在训68名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结果显示:1)我国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主要由身体围度因子、四肢长度因子和体脂因子构成,表现出:四肢长且粗壮,肌肉发达,体质含量少的特征;2)上臂紧张围、上肢长度和皮褶厚度3项指标,可作为评价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典型指标;3)制订的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单项或综合评价标准可以为武术散打运动员的选材以及训练监控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身体机能评价模型是龙舟运动训练体系的重要框架内容,通过测量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男子龙舟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分析,分析得知,龙舟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主要由无氧能力因子、心肺功能因子、恢复能力因子、有氧能力因子、激素水平因子等5个因子构成,其中心功能指数、肺活量、最大功率、最大摄氧量、血红蛋白、血尿素、尿蛋白、血清睾酮等八项指标的载荷贡献率较大,优秀龙舟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征表现为:心肺功能较好,无氧做功能力较强,恢复能力较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求优秀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选材模型。方法:福建省在训的25名健将级和一级少年轻量级男子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筛选法、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探寻举重选材的指标模型,进而探求选材模型。结果:体型因子为髂宽指数,充实度因子为克托莱指数,围度因子为上臂松紧差,上肢力量因子为左握力,腿部爆发力因子为纵跳,专项素质因子为后蹲。结论:在对主成分因子处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选材的均值模型和权重模型,其中一级指标形态与素质的权重为0.48:0.52,构建了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单项和综合评分标准的选材模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长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研究,选取以长度因子(身高、指间距、上肢长、前臂加手长、下肢长B、坐高)、充实度因子(体重、克拖来指数、体脂百分比)、围度因子(臀围、小腿围、臂围差)三因子构建了现阶段我国长拳顶尖水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简易评价模,为我国长拳运动员早期选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国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确定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探索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明确了我国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桩舞狮60名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1)对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类要素指标确定了24项身体形态指标、9项身体机能指标、19项身体素质指标、8项技术指标和18项心理指标;2)狮头运动员身高低于狮尾运动员,狮头狮尾运动员身体上下肢比例协调、匀称,肩略宽,髋部较窄,躯干呈倒三角形,上下肢、跟腱较长,身体围度和充实度适中;3)我国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具有较高的有氧能力,并且无氧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平衡能力、反应灵敏和空间感知觉能力;4)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需要有较大的手臂力量,较好的下肢爆发力、腰腹力量、空间感知觉的把控能力以及高度的灵敏协调性;5)单桩双腿上跳下接180°左转体凌空占位上单腿指标构成旋转位移因子、动作规格完成分值指标构成动作规格因子,很好的体现出运动员难度技术能力和整体的技术水平;6)顽强意志力、良好的赛前情绪控制能力以及较好的认知能力3因子,则很好的反映出了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所具备的心理素质。7)通过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理论知识三结合的方法,确定了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各要素的构成成分的典型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建立了我国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能较全面、系统和准确地反映我国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的共性,为高桩舞狮运动发展提供训练目标体系,为竞技高桩舞狮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及素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的权重排列分别为身高、下肢长度、跟腱长、踝围、髂宽、髋宽、肩宽、体重.(2)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踝围/跟腱长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托莱指数、下肢长度、髂宽/髋宽指数、髂宽/肩宽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3)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指标的权重排列分别为助跑摸高、纵跳高度、100m跑、30m起动、立定跳远、负重半蹲、抓举和后抛铅球.(4)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30m、100m)有显著性差异;专项跳跃能力(纵跳高度和立定跳远)以及反映绝对力量的负重半蹲、抓举和后抛铅球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表现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的助跑摸高成绩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少年乙组的女子健美操运动员的的身体形态指标进行主因子分析,得出少年女子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有身体长度和围度、宽度、身体成分等三个主要的因子。这一重要结果将成为少年女子健美操运动员选材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优秀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和目标结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优秀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的长度、体格和围度指标的测试,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在此基础上深入的分析了我国优秀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并建立了我国优秀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目标结构模型,为我国优秀足球运动员的选材和选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双核”理论的视角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的传承内容及范式是龙舟体育文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问、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龙舟体育文化的传承内容及范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包括龙舟精神文化、龙舟竞渡文化、龙舟教育文化、龙舟娱乐文化、龙舟物质文化与龙舟经贸文化等六类亚文化及其它们所涵盖的二十种具象文化.而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范式可概括为基于血缘关系的宗族传承范式、基于自在自发的民间传承范式、基于政府促进的社会培养范式与基于学校领域的教育培养方式.廓清上述龙舟文化的传承内容及范式对于当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难题破解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龙舟竞渡仪式的属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龙舟竞渡中包含着对龙图腾的崇拜,竞渡的缘起也与这一崇拜密切相关;依据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体制的宗教本质四要素理论,认为龙舟竞渡仪式为宗教性的民俗活动。龙舟竞渡仪式作为一个象征体系,包含着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自然象征符号和社会象征符号等诸多因素,龙舟竞渡仪式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是其传递象征意义的方式。龙舟竞渡仪式作为一项宗教性的民俗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它能够促进中华龙舟竞渡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社会成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为民族文化大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并促进社会群体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3.
现代龙舟运动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顾和分析龙舟运动的现代发展。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龙舟运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竞技化使龙舟运动向组织化、规范化发展,市场化使运动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国际化使龙舟运动走向了世界体育文化舞台。中国龙舟运动的现代性发展使这一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建立与市场经济适应的产业发展观是基本出路;实现竞技化与传统特色并重是立足之本;政府作为等是现代龙舟运动发展实践提供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赛龙舟从古朴走向了世俗、从断裂走向了回归、从传统走向了创新.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边城》中湘西原生态的赛龙舟来窥探现代龙舟运动的发展.研究表明:只有在保持传统文化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赛龙舟这项运动才能够得以传承、发展,才能将龙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完成的更好,最终让龙舟文化真正的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活态文化.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厦门市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研究表明:厦门市高校龙舟运动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开展龙舟运动的高校增多;队伍竞争力提升,社会影响力扩大;与港澳台高校龙舟队的交流频繁;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学校领导对龙舟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训练水域匮乏、女子龙舟队发展缓慢、资深教练员缺乏、学训练矛盾等困境。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推动厦门市高校龙舟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龙舟运动现代化发展的文化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文化形态学为视角,对龙舟运动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进行了剖析,并提出龙舟运动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发掘龙舟运动文化资源,科学开发龙舟运动;完善组织管理机构,提高竞赛组织管理水平;普及教育,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龙舟运动;保持民族文化特性,促使龙舟运动价值功能转型。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龙舟优秀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其评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6年"中国天津‘塘沽杯’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暨中国首届大学生龙舟锦标赛"62支参赛队伍中的部分运动员(男子)为研究对象测试了63项指标,其中形态指标29项指标,机能指标11项,素质指标23项。利用T检验、相关矩阵进行指标筛选和因子分析法得出有效反映龙舟运动员体能结构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从龙舟竞赛发展现状研究入手,从其发展的角度分析制约龙舟赛事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龙舟赛事市场化运作途径,并提出建立科学的赛事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制度、政府制定龙舟赛事产业扶持政策、与现代传播媒体的联动、精心打造赛事品牌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龙舟运动的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通过对龙舟运动的发展和所具有的丰富内涵的阐述,针对目前龙舟运动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探讨,结合体育无形资产的内容,设计出龙舟运动无形资产科学开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问、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人才类型、培养策略等发展问题展开深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人才诉求主要为龙舟竞技运动人才、龙舟礼仪服务人才、龙舟文化管理人才、龙舟商贸旅游人才、龙舟专业教育人才、龙舟制作工程人才与龙舟项目科研人才等七种人才类型;其主要培养策略可概括为"更新观念,提高人才培养地位"、"适应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类型"、"强化领导,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提振教育,开拓人才培养渠道"、"明确目标,廓清人才培养规格"、"文化修为,开展人才培养研究"、"优化队伍,加强师资培养力度"、"制定法规,加大培养经费投入"与"加强协同,促进人才培养合作"等九大策略.上述龙舟体育文化人才类型的明确及其培养策略的制定,对于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人才培养摆脱困境、实现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