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圣经》作为西方两大文化渊源之一,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圣经人物原型,在西方文学经典中不断变相重现。在维多利亚前期女性文学中,也同样出现了大量与圣经原型类似的人物。在这些典型形象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羔羊"原型、"撒旦原型"、"摩西"原型、"约拿"原型和"女先知"原型等圣经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2.
《圣经》作为西方两大文化渊源之一,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圣经人物原型,在西方文学经典中不断变相重现。在维多利亚前期女性文学中,也同样出现了大量与圣经原型类似的人物。在这些典型形象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羔羊"原型、"撒旦原型"、"摩西"原型、"约拿"原型和"女先知"原型等圣经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3.
《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当代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凯瑟琳·安·波特深受《圣经》神话的影响,其小说征引了丰富的《圣经》原型、典故、意象和象征。文章依据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从原型场景、原型人物、原型结构与主题、原型意象和象征等方面分析出现在波特多部中短篇小说中的《圣经》原型,指出她对《圣经》原型有直接引用和间接的创造性"置换变形"或"魔幻变调",说明她借助如此多的原型旨在清晰地透视她笔下人物的精神现状和心灵世界,描绘精神生活的多样图景,从而表现她作为小说家对人性、对社会、对个体生命的精神生态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4.
从圣经原型这一崭新的视角,探究福克纳如何借用或再现圣经原型来塑造人物。结合典型实例,论证福克纳对神话原型模式运用的独创性:他成功地将圣经原型与美国南方社会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批判了美国南方种族冲突、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践踏,从而导致美国南方的衰落和颓废。  相似文献   

5.
《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原型。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从语言原型、人物原型、情节原型、观念原型、意向原型和音乐原型六个方面对新版影片《大地惊雷》中蕴含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尤金·奥尼尔的戏剧创作深受圣经神话的影响,将圣经原型与相对应的现代生活题材进行了移位和置换变形,来挖掘现代人悲剧的根源。在《送冰的人来了》中,奥尼尔植入了圣经叙事结构、人物原型和意象原型,表达了他晚期对宗教救赎的否定和怀疑及对基督救世的悲观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对原型批评和福克纳一些作品的研究,将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与圣经故事进行比较,力图从原型批评角度对本作品进行分析和探讨。文中运用"置换变形"的原理再现圣经原型在作品中的置换。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圣经原型来剖析人类社会的一些共有主题和南方失败的必然性。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圣经主题在作品中的重述,来揭示和讽喻美国南方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道德价值观沦丧的悲剧性下场。  相似文献   

8.
曹军 《考试周刊》2009,(9):42-43
纳撒尼尔·霍桑的象征主义名作《红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浓厚的圣经情结,因此对小说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人物、叙事结构和情节三个方面对《红字》中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正是这些圣经原型的巧妙运用,使《红字》呈现出一种灵性的光辉,成为一部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9.
戴.赫.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采用了很多的圣经原型,比如主题、人物、叙事结构和意象原型。根据诺思若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读者可以在更好地理解劳伦斯和《圣经》关系的同时用另一种角度来解读《圣经》这一文学经典,并更好地领悟劳伦斯的救世情怀。  相似文献   

10.
唐霞 《文教资料》2008,(3):41-42
国内研究<圣经>对莎士比亚戏剧影响的著作颇丰,但从<圣经>的角度阐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思想与原型却少有人问津.莎士比亚把贯穿<圣经>的爱、仁慈和宽恕等观念以及<圣经>中重要的原型运用到十四行诗的创作中,极大地丰富了诗的思想内容,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相似文献   

11.
《圣经》中的许多典故被广泛运用于西方各种艺术形式中。俄罗斯的诗歌也不例外,许多俄罗斯诗歌创作的原型、意象和底蕴都源于圣经。了解圣经典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为赏析俄罗斯诗歌另辟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其背景是深蕴的,因为它织进了《圣经》中的“基督受难”的原型底色,从基督受难过程中的三个原型相——肉体、神性、受难人手来透视伍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中赛普蒂默斯的疯癫经历,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代女性主义作家伍尔夫是如何在圣经的背景下演绎出一幕幕旨在揭示与拷问现代人性的悲剧。伍尔夫并不相信拯救和再生。因此,文本是对圣经结构的反讽式运用,这也是现代主义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姚彤 《培训与研究》2007,24(7):13-14,107
《牛虻》不是革命小说,而是以圣经结构为原型,围绕着父与子、复活与复仇和罪与罚这三个圣经主题和观念进行叙述的,它是将革命作为背景对圣经中神话故事的重中和借用。  相似文献   

14.
《圣经》不仅为西方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源泉,而且它所包含的很多原型意象,形成了一种跨文化符号,在西方文学中反复呈现。  相似文献   

15.
《圣经》中的上帝是犹太人和众基督徒信仰的神,对上帝的起源或原型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西方文化的渊源。通过对圣经中上帝形象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上帝的原型就是"神秘的大自然"、"原始父亲或王"与"人类自身的映射"。  相似文献   

16.
从圣经原型角度来分析《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让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部文学作品,从而更准确的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7.
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百年孤独》将拉美文化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一个家族的孤独处境浓缩了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然而,在古老的拉美文化背后,还潜藏着一个以《圣经》为原型的象征体系,包括原型性主题和原型性叙述。正是这一隐喻的原型模式使其“孤独主题”上升到了一个形而上的层面,与20世纪现代意识相契合,同时具有了历史深度和哲学高度。  相似文献   

18.
<冬天的故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传奇剧,它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都与圣经存在着密切联系.文章首先分析<冬天的故事>中的主人翁原型,进而探讨对圣经母题--罪和救赎的化用,从而揭示莎士比亚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9.
哈代对苔丝人物形象的塑造受到宿命论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苔丝具有传统的美德,也有独特的自我奉献精神;苔丝受到两个男人在身体和精神上的迫害并逐渐体现出她对当时社会、宗教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反叛精神;圣经中的原型意象也丰富了苔丝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大量地使用典故、圣经和神话原型意象是艾略特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之一。在诗歌《圣灰星期三》中,艾略特运用意象、原型、典故、象征和残缺的情节等艺术手法勾勒出一幅诗歌图画,传达了渴望宗教救赎和精神复生的心声。本文通过分析诗歌中庞杂繁复的原型意象,解读了瑰丽的诗歌图景下诗人的感情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