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和印度都是高等教育大国,两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还是在教育方法方面都各有其特点。通过对中印两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分析,着重指出两国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特征,提出印度大学生公民教育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海艳 《林区教学》2011,(5):144-145
瑜伽的思想和实践起源于古代印度,至今有5 000年的历史。论述了高校体育课中开设瑜伽课程的必要性,分析了开设这一课程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并指出促进这一课程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起源于印度的瑜伽,被称为"世界的瑰宝",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创立的瑜伽体位法,经过五千多年的锤炼,让世世代代的人从中受益。在各种压力增生的社会,瑜伽体位受到人们的欢迎。但经过长时间的体位锻炼后,很多人的锻炼热情慢慢消退。舞韵瑜伽满足了锻炼者对新健身项目的渴求,再次激起人们对瑜伽的热爱。  相似文献   

4.
刘钊 《江苏高教》2015,(2):116-1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关于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伦理意蕴,是从伦理视域以对"人的发展与需要关注"为价值取向,对教育目标实施中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方式,对其进行"合道德性"的结果预期和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5.
瑜伽是源于印度的一种古老的健身法,近年来非常流行.但"瑜伽"的"伽"该写作"珈"还是"伽".就不太确定了.笔者在此略陈己见,与大家交流一番.  相似文献   

6.
"瑜伽"这个词,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哲学体系及其指导下的运动体系。瑜伽传到我国后,形成民众用瑜伽健身的现象,但瑜伽进校园、进课堂成为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现象在全国却不多,瑜伽进中学校园,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本文对瑜伽在中学生身心的调节作用作一定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7.
秦浩 《成才之路》2012,(9):19-19
正一、前言瑜伽起源于印度,是梵文"yoga"一词的音译,有结合或链接、统一之意,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是为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之义。瑜伽锻炼特别强调呼吸规则和运动规律,它注重"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实现身心和谐的过程。它通过极限的姿势,融合伸展运动、呼吸和放松运动以及冥想为一体,以其  相似文献   

8.
《小读者》2011,(9):62-62
一英国男爵特别喜爱印度的瑜伽术,为此,他买下一所练身房,经常和4个印度人一起在里面练习瑜伽。出人意料的是,有一天男爵被发现死在练身房里。  相似文献   

9.
儒家教育思想是一种和谐的教育思想。在性质与功能上强调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和谐,教育目上,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在教育主体上,既注重教育对象的和谐,又强调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教育内容上,重视品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知识教育与能力训练的和谐。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追求"学、问、思、辨、行"的和谐,注重教育过程的完整呈现。这为我们构建当代和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瑜伽是一种非常时尚的运动,有着非常强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及娱乐功能.瑜伽运动在目前的高校非常流行,深受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喜爱.在普通高校开设瑜伽课教学不但符合高校体育教学多样化、娱乐化及终身化的目标,而且对于在普通高校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普通高校开设瑜伽课教学,必须要认清当前瑜伽课教学的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瑜伽课教学的内容制定及教学方法和模式选择等方面探讨高校瑜伽课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论证瑜伽增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价值,揭示瑜伽教育“健身育人”的价值理性,为瑜伽教育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的贯彻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图读懂"、微视频等视觉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并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传播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来看,视觉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所迫、教育所需、规律所致、学生所喜、创新之举、育人之方,文章旨在对视觉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和防控点进行分析讨论,以帮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利用好这一教育新途径、新方式、新办法,避免"思想理论教育的简单化和碎片化,价值引领的多元化、娱乐化,教育方式的单一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13.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以“心即理”为逻辑起点,以思孟学派的“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并批判地吸收了佛、老的思辨结构而形成的一种教育理论。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以明理、求放心为教育宗旨,以培养圣贤为目标,在尊德性以御道问学及与此相关联的易简原则指导下,教育方法论有立志辨志、优游读书、师友相辅、剥落减担等。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在承袭欧洲国家"七艺"和文雅教育的基础上不断革新和发展,明确了教学课程,形成了培养"完整的人"的目标.通识教育以渗透的形式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教育目标、教育课程实施和实践教育中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教育评价中更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技术本科教育在现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理念上的困局,如"专业教育"与"学科教育"之辨,"经验教育"与"理性教育"之辨,"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之辨等等。从"技术本科"这一特定概念的本源出发,考察其符号能指背后的真实所指,有助于从抽象层面消解上述困扰技术本科办学的理念困局。  相似文献   

16.
陈晓霞 《教师》2013,(20):113-113
为师十几载,困惑与彷徨难免,欣喜与自豪也曾体验。如今,再次审视,才发现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其实并不容易。一、"人"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免除恐惧。"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一方承担的事,更应凝聚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的合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只限于高校,而应有"纵深"联系的.要改变大学生不良思想现状,一方面需要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关注学生的"纵深"教育,杜绝大学生不良思想的源头,从幼儿抓起,不放松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的教育才行.只有当"面线结合","合力"教育和"纵深"教育齐抓共管、互通互助,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思想教育体系,才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达成理想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2018年11月12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的著名教授孙喜亭先生在与病魔抗争15年后不幸仙逝,走完了他89年的光辉历程。孙喜亭先生是一心向学玉汝于成的励志楷模,是爱生善教乐育的人生导师,是独立思考守正出新的刚毅学者,是不畏困苦挑战命运的生活强者,是教育学园的永恒记忆与不朽丰碑。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时代教育研究的积极推动者、研究者和传播者的杰出代表,孙先生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的使命担当、求真勇气、务实品格和远见卓识,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上下求索;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为推动我国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教育学科的重建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国教育基本理论领域留下重要学术成果,他和师长同道一起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他的离去,使教育学界失去一位杰出学者,晚辈失去一位优秀教师,家庭失去了朝夕相处的亲人。先生虽逝,他给后世留下永不消退的美好回忆和历久弥新的学术遗产。为了传承和学习孙喜亭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孙喜亭先生为榜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研究的全面深入发展,2018年12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举行"孙喜亭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百余位学者专家与孙先生的亲人、同学好友以及数十名弟子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缅怀孙先生的光辉一生和高尚品格,研讨孙先生的教育思想。今年,《当代教师教育》设专栏发表研讨孙喜亭教育思想的论文和缅怀文章,特邀我提供"孙喜亭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的发言稿件,并以此摘要兼作编者按,我很高兴,也特别感谢!愿意以此表达对孙先生的敬意、感谢和怀念!  相似文献   

19.
瑜伽起源于印度文明,是一种由内而外、心灵控制身体达到最佳状态的绿色运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科研方法对高校瑜伽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瑜伽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可行性建议,旨在全面提高瑜伽教学的整体效果,实现高校瑜伽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社会工作方法作为社会工作一种实施各种服务的方式、程序与步骤,契合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助人自助"的目标述求,既为研究生管理中的事务性工作提供了处理方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专业技术手段,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