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个眼神失去了寻常女童的天真柔和,却似曾相识。25年前刊登在《国家地理》封面的阿富汗少女也是这样的眼神——清澈,面对镜头没有丝毫躲闪;狐疑,充满对世界的不确定感;凌厉,也许她的心灵经过重重磨砺已经坚硬;惊恐,一种身处危险之中的动物本能。这是所有难民营孩子们的标志性眼神。你身旁的孩子直到长大都不会有的眼神。  相似文献   

2.
限量版青春     
直到30岁,薇薇都是一个乐在其中的限量版爱好者。她用粉红色的诺基亚限量版7610手机;穿一双耐克限量版球鞋——懂行的人才能看得出那是高仿;迪奥限量版太阳镜(同上,是高仿)轻轻地挡着阳光,也挡住了薇薇睥睨众生的眼神。  相似文献   

3.
小记者     
梅花香自苦寒来 ●登封市实验高中 三十一班 李晓蕾   手上捧着那沉甸甸的成绩单,脸庞上既漾溢着微笑,又挂着泪水。   记得在考前训练的那段时光:晚上速写课的第三节,班内其他同学都在画室里苦练速写,而我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满肚子只有痛苦、悲伤和沮丧,再也没有力量使我把头抬起,自怨着为啥自己就那么笨,竟连几根简单的线条都画不成呢 ?所有的悲伤都一起涌来,悲伤得使我趴在桌前,朦胧中仿佛看到了亲人那期望的眼神,老师那鼓励的眼神、友人那关心的眼神、他们都一齐射向我,那眼神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冲击力,给了我再次奋斗…  相似文献   

4.
朱艳云 《大观周刊》2011,(5):28-28,18
美的话题是自古有之,美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他们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体,在后代现代主义成为主流的文化条件下,在消费成为时尚的情况下,文艺应该怎样更好的体现美。美带给人们的魅力是无处不在的,给人们的是精神方面的享受,是不同于我们平时看见的自然美,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通过自己对审美文化的浅显理解,以山楂树之恋这部文艺作品中的眼神美来阐述审美文化,阐述精神与形式美的内在统一,作品中的主人公有神的眼神来演绎关的内涵,让眼神和心理活动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眼神是外在美的体现,心理是内在美的体现,将两者有力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展示关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5.
电视台是在受众眼神的关注下生存、成长的。当受众的眼神离你而去的时候,电视台的生命也就宣告终结了。吸引眼神的是好节目,失去眼神的是差节目。珍惜受众的眼神,竭尽全力把节目做好,这是电视人的天职。在电视台内部要一切服从于节目,一切服务于节目,要形成以节目论英雄的氛围。做好节目必须坚持以质取胜,以人为本,以新谋生,以互动为纽带,以本土为依皈。  相似文献   

6.
记得是在两年前的一个小型行业聚会上记者第一次见到祁欣,来自天南海北的著名快印企业的老总们在一起分享经验、探讨困惑与危机。祁欣的长发、刀削出的面庞棱角分明、深邃的眼神以及对行业症结的一语道破,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群有共同理想的同行伙伴,大家都意识到了行业发展的障碍与瓶颈,都有愿望携手为规范行业做些事。  相似文献   

7.
虽然人们都明白符号是代表某物的某种东西,指代意义是符号的重要特性。但在判断符号时,却常常把是否负载、传递信息作为标准,因而出现判断失误,如把人类的所有面部表情、动作、姿势、眼神等都作为符号。本文通过分析指出符号的意义指代与事物的信息负载的区别,总结符号判断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充分积累 轻松主持——主持人张越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我们应约来到了张越的家,与她进行了一次短暂的交谈。(下面即为谈话内容)。主:张越,我想和你聊一聊潇洒的问题。人们都说张越活得特别潇洒,那你说说人怎么样才能活得潇洒?张:我活得潇洒吗?我怎么不觉得呢?我觉得我活得挺累的。如果要说潇洒的话我觉得,其实是挺简单的一件事情,就是第一,别太爱自己;第二,别把事情看得那么复杂,就是人容易太拿自己当回事了,觉得我怎么着怎么着之后吧,你就会永远地对生活不满,永远地对周围的人不满,永远地都觉得别人薄待了你,对你都是特别不公平,要这样话,你的心态就…  相似文献   

9.
第一节传播的历史人类的传播活动早在人类历史产生之际就已经开始了。人类最早的传播形式是形体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是表述某种信息的。人类思维达到一定的阶段后,产生了有声的口头语言,经过不断发展,人类开始发明了文字。语言和文字的诞生是人类发展史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它们是在人与人之间频繁来往的过  相似文献   

10.
孙晓菁 《视听纵横》2005,(4):106-107
对于电视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的唯一沟通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眼神、表情、身姿、手势等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关连。因此,非言语信息的运用,对电视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非言语信息,别称为身态语言,是不用嘴说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1975年成都羊市街出土"别部司马"铜印一件。资料显示,这种东汉军队官员印章,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少量发现。据文献记载,别部司马是东汉时期别营的领兵官,早期直属于大将军。东汉末年,兵制受到破坏,别部司马的隶属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东汉军队中,虽然别部司马的地位和官秩都不是很高,但东汉末年至三国一些著名历史人物,都曾担任过这一官职。由于东汉兵制对别部司马的领兵数并没有作出严格规定,加上"别营"、"别部司马"属于比较特殊的编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朝廷和各大割据势力也就将其作为收编流散武装、增强自身实力的手段和工具。在东汉末年争霸战争中,别营、别部司马为各方霸主争夺势力范围,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别营和别部司马已经不适应当时形势需要,并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余秋雨 《报林求索》2009,(11):36-36
<正>直到今天,谢晋的小儿子阿四,还不知道"死亡"是什么。同样弱智的阿三走时,爸爸对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阿四的大哥谢衍走时,爸爸对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现在,爸爸自己走了,家里只剩下了阿四和妈妈。  相似文献   

13.
刚过去的戛纳电影节,几大华语导演都携新片进入了竞赛单元。包括被禁大陆导演娄烨的新片《春风沉醉的夜晚》。 娄烨自2006年因携电影《颐和园》违规参赛被禁5年后,就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再看到他,许久不见的娄烨依然是一身黑色,平头,眼神犀利。  相似文献   

14.
到德国公干,是在西南部的杜塞尔多夫,这里在东西德时代属于西德。与德国友人谈到旅行计划,我在地图上圈上了中部的魏玛——在东西德时代,这里属于东德。柏林墙虽然倒塌有十多年了,但原西德属地的人对于原东德属地会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异样的眼神。我以为把魏玛列入旅行计划也会得到这样的眼神,但事实却相反,这位德国友人却赞许:去吧,那里有德国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5.
《档案管理》2007,(3):84-84
别看了一本《生活在别处》,就觉得可以到处混;别看了一本《挪威的森林》,就觉得进了大自然;别看了一本《海边的卡夫卡》,就觉得卡夫卡的身边还有你.  相似文献   

16.
当数字化的生活逐渐深入到人们观念中的时候,似乎街上行走的数字艺术家成倍增长,从装扮到眼神都是那样令人信服。当然崇尚哪一行必然用哪一行的语言说话。一个数字艺术家的装备中数码相机必不可少,掌上电脑必不可少,手上一定提有iBook才显身份。如今各路设计精英都数字化  相似文献   

17.
吴云燕 《大观周刊》2012,(48):341-341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尤其是体育教学.南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机房录制的节目时,由于活动的幅度不大,形体动作小,除服饰特征外,主持风格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体现出来的,其中最主要的神情是通过眼睛来表达的。而细心的电视观众不难发现,在当今的电视节目中,不少主持人的眼神却是空的,直的,与观众毫无交流感,即人们常说的目中无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许多主持人并没有意识到,在他录制节目时,他真正面对的是谁?我们知道,人与人面对交谈时,双方的眼神是灵活的、变化的,互相交流、互相感染的。如对方高兴,自己的眼神也会兴…  相似文献   

19.
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是其表达节目内容的唯一手段,这不必多说,但有学者从传播学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所给予人的信息不仅可以通过口播的形式,还可以通过电视画面发挥自身的传播器官的作用,如眼神、表情、身姿、手势、修饰等都可能与节目内  相似文献   

20.
对庄子而言,无论是被奉为圣贤,还是被弃如敝屣,他都依然还是那个有着不屑眼神,鼓盆而歌、洞达放逸的庄子,逍遥地游走于滚滚红尘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