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的办公桌边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有一天,我的学生看见这幅字后吃惊地问:“老师,你不是总教育我们要清清楚楚地做事、明明白白地做人吗?你干吗又要‘糊涂’呢?你要是糊涂了,我们还能明白吗?”面对学生这一番连珠炮式的发问  相似文献   

2.
"捏太阳"     
什么?捏太阳?有没有搞错?别急,没谁敢真到天上去拿捏太阳。这是郫县二小刘文跃老师上的一节美术课:用彩泥捏太阳。这不,开始了———踏着上课的铃声,神采奕奕的刘老师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对孩子们说:“有个圆圆的东西,小朋友需要它,老师需要它,小草、小动物们都需要它。昨天,老师没看见它,今天嘛———”刘老师有点夸张地向窗外的天空望去,“哈,看见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孩子们一起高声回答:“太阳!”“太阳好吗?”“好!”多数学生大声说。“不好!”一个同学小小声声地说。这种回答可不能忽略。刘老师亲切地说:“这…  相似文献   

3.
吴雅雷 《贵州教育》2011,(24):19-21
经常见到一些同事怒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调皮,胆子越来越大,想法越来越多。老师真是难做啊!”听着漫天怨言,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在踏踏实实处理好班级事物的同时,是否该静下心来扪心自问一下,我这样的教育方式合适吗?我的教育科学和艺术吗?我的说教能扣动他们心弦,让他们泪流满面吗?  相似文献   

4.
朱爱华 《成才之路》2012,(36):17-17
一次晨间淡话活动中,我问幼儿:“知道钓鱼岛是哪个国家的吗?”孩子们沉默许久,正在我失望之余,突然有小朋友大声地说:“老师,我知道,钓鱼岛是中国的!”我循声望去,是平时最爱发言的成成,我问他:“那你怎么知道的?”“电视里看的!”成成自豪的回答。我又问:“那你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吗?”孩子们大声地说:“热爱!”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而亲切的字眼,热爱祖国又是多么崇高而又圣洁的感情。在孩子们说出“热爱祖国”四个字的时候,我为之振奋,而振奋之余,我又在担忧,单凭空洞地说出“热爱祖国、祖国山河秀丽、祖国伟大”之类的话,能达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目的吗?  相似文献   

5.
多问一句     
王强 《师道》2003,(7):38-38
公开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坐井观天》。当读到“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时,有个男生高高地把手举起,老师见他那么积极,便示意他朗读。那男生语气急促,读得结结巴巴:“天———不———不过,井———井口,那———那么大。”逗得听课老师与所有的学生哄堂大笑。老师心头的怒气一下就窜上来了,心里念叨着:“你平时调皮捣蛋也就算了,这可是公开课啊!你这不是存心让我下不了台吗?”当时她恨不得马上把那个学生给撵出去。但是理智告诉她必须镇定。于是,她心平气和地多问了一句:“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念吗?”那男生说:“因为青蛙…  相似文献   

6.
下午作文课后,几个学习积极分子来到办公室找我。我请他们坐下,问:“学习作文,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我们几个都是知道努力的,每次作文都能写一大篇。老师的评语在‘内容具体’后面,常常加上‘语句平谈’、‘语言表达力不强’什么的。”———“为这个,我们的作文得‘优’难。”———“老师,您给说说,怎样才能提高语言表达力呢?”我点点头,初步明白了他们的来意。“《再见了,亲人》一课学过了吧?请问文中写了三个什么样的故事?”几个人分头说,复述得不错。“这篇课文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几个人争着说,人人说得准…  相似文献   

7.
陈江 《江西教育》2023,(34):9-12
<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提及“经验”一词,如“他是一位有经验的老师”“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我没有很好地处理师生关系”等,“经验”虽然出现得非常高频,我们耳熟能详,但大多数情况下似乎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什么是经验?经验有什么不足?经验是褒义还是贬义?为什么经验上升为主义就是错误的?经验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我们都没有认真细致地思考过,可能正因为我们没有思考、考量、评价和认定过“经验”,导致“经验”只能停留在浅表层面,无法产生更为具体、深入的效用和影响,特别是很多经验都是高度个性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记得一节自然课上,我正忙着做实验演示。当我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一霎那,静静的课堂上,只听“叭”地一声,有人在下面用嘴巴给我的动作配音。我抬头一看,原来是班里的调皮大王梁小乐。他见我盯他,吓得吐了一下舌头,随即捂住嘴趴在桌上,不敢抬头,一副等待“狂风暴雨”的惊恐相。我却出乎意料地笑了起来,笑得很豁达。“梁小乐,你在给老师表演的哑剧配音吗?”同学们听后跟着笑了起来。我接着说:“老师把试管夹碎了,你不就看不到实验结果了吗?这———能满足你强烈的好奇心吗?”只见他涨红了脸,小声说:“不能。”怎样既巧妙地教…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找回失落的问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师,‘咱’是什么意思?”———“老师,‘歌’是唱的,诗中为什么说是装满一箩又一箩呢?”———“老师,新生活是过的,怎么说是唱的呢?”。这是南京市特级教师刘军在教学《水乡歌》时学生的提问。“什么”、“为什么”是两个充满孩子头脑的具有魔力的词。每个孩子来到这世界,学会说话后,就常睁着好奇的、困惑的眼光,刨根问底地追究这世界的奥秘:“妈妈,那是什么?”“爸爸,天为什么是蓝的?”“蝴蝶为什么会飞?”“我有翅膀,我也会飞吗?”“爷爷,镜子里的小朋友是谁?他为什么长得和我一样?”……为了寻求满意的…  相似文献   

10.
两年前的一天课外活动.一位名叫高文(化名)的高二男生十分拘谨地走进心理咨询室,羞赧地问:“我能向老师说一件事吗?”我爽快地答应了他。他又顾虑重重地说:“老师,你能给我保密吗?你千万不要告诉我的班主任。”当我向他说明心理咨询的保密性原则后,他才慢慢地说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动物妙语     
猪—————生的幸福,死的惨烈。狗—————请不要用势利的眼光看我。马————忍辱负重,为的是下辈子不再为马。狼————人类,我们能坐下来好好谈谈吗?猴子———渴望稳重,谁给我机会?蚂蚁———毁灭世界,我们比大象更有力量。喜鹊———万一我真的可以报喜,人们会相信我吗?母鸡———人们为什么不要我搞计划生育?企鹅———管他有钱没钱,先装绅士再说。鸽子———一半人叫我“和平使者”,另一半人却把我摆上餐桌。蚊子———让人狠狠地朝自己脸上打一巴掌,我死了也值得。动物妙语!448000$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中学高一(1)…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节“21世纪园丁工程培养对象”汇报课。面对不熟悉的学生要上好一堂作文示范课 ,着实让我思量了好几天。最后决定 :从写作的关键———材料入手 ,找到了“米” ,还难得倒“巧妇”吗?上课了 ,陌生的学生用紧张、极不自然的目光盯着我。我则轻松自如地说 :“同学们 ,你们听到要与陌生的老师共同学习一节课时 ,心里是怎么想的 ,能坦诚告诉老师吗?”“很紧张!”一位胆子较大的同学喊了起来。紧接着———“感到荣幸。我认为我们班一定是最好的班级。”“我想 ,来上课的老师一定特棒 ,否则……”教室里像炸开的锅。同学们七嘴八舌的 ,…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应由封闭走向开放。这是一个新的话题,也是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到底怎样的课堂才是开放的?怎样的教育才是学生所需要的?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一个场景。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一块儿享用……”颜回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孔子微微地…  相似文献   

14.
张蕾 《山东教育》2008,(7):124-125
一、要重视幼儿的年龄特征 一位幼儿园教师在7月1日这天,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的教育。为了创设教育情景,教师专门制作了一个生日蛋糕放在讲台上。“小朋友们,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老师说得起劲,孩子们的眼睛却都盯着那个蛋糕。老师继续她的说教:“大家要记住,今天是我们党的生日……”听了这话,几个小朋友开始不住地向窗外望。尽管老师一再要求孩子们集中精力听讲,但是依旧不起作用,还是有几个小朋友不住地向窗外望。教师有点沉不住气了,于是指名问:“你到底在看什么呢?”孩子焦急地回答:“党为啥还不来呀?”……  相似文献   

15.
商容是殷商时期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商容生命垂危的时候,老子来到他的床前问候说:“老师,您还有什么要教诲弟子的吗?”商容张开嘴让老子看,然后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大惑不解地说:“当然还在。”商容又问:“那么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全都落光了。”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能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老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想这是过刚的易衰,而柔和的却能长久吧?”商容点了点头,笑了笑,对他这个杰出的学生说:“天下的许多道理几乎全在这其中了。”  相似文献   

16.
一口气读完《教育惩戒:一个让教师尴尬的难题》后,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做事往往喜欢“矫枉过正”,好像不过“正”就无法实现纠正偏差的目的。就说“师道尊严”吧,说实话,老祖宗留下来的这四个字,意在要求学生在老师面前俯首帖耳,这自然需要改一改。特别是现在提倡“以生为本”,就要求对学生多一些关怀,多一些鼓励,实施“赏识”教育。但在一些学校的规定中,似乎只有表扬、赏识学生,而不能有一点儿批评乃至惩罚学生,这不就是“矫枉过正”吗?什么是惩罚?什么是体罚?二者之间有没有区别?体罚学生的确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惩罚”和“体罚”能划等号吗?。  相似文献   

17.
李昆 《教师博览》2023,(26):26-28
<正>前几天,我去接孩子,和学校门口的老大爷随口聊几句。大爷知道我是初中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后,就问我:“现在的初中孩子不好管吧?”“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叛逆吧?”“学生怕你吗?”这几个问题,我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被问过无数次。从前,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现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心里想的是:“为什么非要让学生怕呢?”“当教育只剩下怕的时候,会好吗?”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管理中我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一天有一学生向我“告状”:“老师,李华说武彤爱您。”听到这话,我一下愕然了,这么小的孩子思想竟然如此不单纯!我该怎么办呢?能训斥李华吗?多年的教育经验提醒着我,切不可感情用事,要心平气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虽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救育思想不尽相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是有一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我的老师     
精彩点评: 文章立意,选材较好,写得朴实自然。此外,能抓住人物特点写人。 全文从两个方面写了陈老师,表现了陈老师对我的关爱。一方面,我们上课“放肆”,陈老师总是“不在意”,体现对我们的关爱;另一方面,上复习课时我因眼睛近视没抄复习提纲,老师居然没批评我反而“笑了”体现了对我们的关爱。这样的老师我们能不喜欢吗?这样的学习生活我们能不难忘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