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艾石窟修建于唐代安西都护府时期,位处西域龟兹腹地,壁画题材深受中原佛教艺术的影响。阿艾石窟从洞窟形制、壁画题材、绘画技法都体现出盛唐时期莫高窟壁画的特征,阿艾石窟壁画是佛教向东逆向传播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
龟兹在汉唐时代于西域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汉代是塔里木盆地诸国中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汉书·西域传》称:“龟兹国……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胜兵二万一千七十六人。”自汉历经魏晋南北朝至唐近千年时间,龟兹势力实际统治着塔里木盆地北道诸国,即从今日阿克苏、乌什、温宿、阿瓦提、巴楚、柯坪、阿合奇、拜城、沙雅、新和、轮台、库尔勒地区,在西域历史上的影响至为深远。因此弄清龟兹国王都城及汉代西域都护府、唐代安西都护府在龟兹地区的位置,对于研究西域历史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可是迄今为止,它们的确切地点仍众说纷纭。我认为根据史实是可以考证清楚的。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你们知道"阳关"吗?提到"阳关",你们是不是一下子就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了呢?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相似文献   

4.
唐朝是中国古代佛教发展的高峰,而佛教中国化也在唐代完成。佛教与中国社会发生紧密联系,人生的许多生命礼仪都在佛教的形式下完成,从朝廷到民众莫不如此。西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维护丝路畅通投入巨大,安西四镇的驻兵,就是证明。唐朝在西域,不仅驻扎军队,也设置官寺,不仅安西四镇,北庭都护府、伊吾军都有官寺存在的证明。官寺是唐朝的官方寺院,通常由汉僧管理,使用汉语佛经,并接受中央统一领导。通过西域出土的唐代文献,尤其是和田出土的汉文文书,发现唐代官寺在西域主要是服务军队,慰藉将士军心,提供生活帮助,是很重要的一种存在。  相似文献   

5.
唐代安西都护府渭干河西岸遗址群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兹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驻地,是当时西域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其政治、军事、交通、贸易体系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军事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库车、新和、沙雅、拜城所处的渭干河流域是龟兹中心地域.新和县、沙雅县位于渭干河西岸,唐代46处古城、烽燧、佛教等遗址分布在该区域,是一处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军事体系遗址群,其中主体部分在新和县境内。,丝绸之路文化和龟兹文化的研究涵盖军事、政治、经济、屯田、文化等领域,其中古城遗址的信息更为丰富和重要,尤其是军事、政治、贸易体系建设方面的调查及研究需要加强,文章对遗址群的地理环境、形制、定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古代西域就是今天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龟兹古国是西域36城邦国之一.龟兹古国位于西域的中部,由于西域是古印度文化.古罗马文化、古中国文化和古波斯文化在世界上唯一的变汇处,所给我们带来了独有的文化.龟兹乐舞是以历史悠久的石窟壁画形象为原始素材.本文是从龟兹乐舞的文化背景的源头出发一直走进龟兹乐舞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时空》2010,(5):M0002-M0002
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关。  相似文献   

8.
汉唐时期龟兹经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兹是古代“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一个绿洲国家。汉初龟兹兼及塔里木盆地北缘城廓之国的乌垒、姑墨、温宿、尉头等国,其辖地相当于现今以库车为中心南起巴楚,北至轮台的广阔区域。汉唐两代曾在此设置军事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故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要地。然而长久以来,由于资料所限,龟兹史的研究显得薄弱,尤其是它的经济领域,涉及甚少,不免使人感到有点缺憾。尽管如此,倘若将现有汉文资料加以钩沉,并结合已刊布的考古资料及其它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似乎仍可以为汉唐时期龟兹国的经济勾出一粗线条的轮  相似文献   

9.
一、汉代以来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开始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新疆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汉先设“西域都护”,后置“西域长使”管理新疆。隋在西域地区设鄯善、且末、伊吾三郡。唐先后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蒙古汗最初设立“达鲁花赤”,“别失八里”等处行省等行政管理机构,对西域进行军政管辖。1406年,明朝设立了哈密  相似文献   

10.
对库木吐喇窟群区第14窟主室正壁壁画内容进行了图像志层面上的研究。通过壁画的识读可知,安西都护府设立于龟兹时期,弥勒信仰曾是流行于龟兹地区唐风洞窟的主要信仰之一;弥勒佛交脚坐姿形象应受到龟兹本地或西来影响,弥勒经变壁画的图本来源在汉地东来基础上加入了胡化风尚。  相似文献   

11.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新罗僧人慧超《往五天竺国传》(P.3532)是研究8世纪前半叶印度、中亚和中印关系史的重要资料,《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研究》是以桑山正进为主持者的研究班讲解该写本的研究成果,它由日本各方面的专家参加执笔,于1992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出版,目前仍然是最可靠的成果。这里翻译的是以注释方式对写本最后部分史料的研究内容,多由森安孝夫执笔,内容涉及安西四镇、西域汉寺、龟兹佛教等研究唐代西域宗教、历史、地理等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龟兹石窟绘画的艺术特点、壁画艺术的残损和对它进行保护的措施等一系列现状问题,介绍了龟兹石窟绘画艺术诞生与鼎盛时期对中原石窟艺术产生的影响和后来中原石窟艺术又丰富了龟兹石窟艺术的历史过程,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龟兹佛教绘画艺术中心对古代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古印度、中亚、中国和西方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互相影响,龟兹石窟是西域文化最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又十分注意中原文化的影响,论述了龟兹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佛教在藏区的初传、立足、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得到了印度、唐朝、尼泊尔和西域佛教的积极影响。本文在分析藏文传统史书中两个关于赞普拉托托日年赞时期佛经和法器传入吐蕃的传说基础上,引用龟兹洞窟中发现的藏文壁文,认为佛教初传吐蕃和西域佛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另外,在佛教正式立足吐蕃之前,大量的于阗僧人就开始涌入吐蕃,他们在吐蕃的活动进一步加深了西域佛教和藏传佛教之间的关系,并为日后佛教正式立足吐蕃打好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霍旭初著《考证与辩析———西域佛教文化论稿》已于 2 0 0 2年 7月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西域佛教文化新课题的考证和研究 ,包括龟兹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与龟兹石窟关系、中国佛教音乐起源问题以及阿艾石窟与敦煌艺术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其中关于古代广泛流行的“无遮大会”和西域金赐力士艺术造像的研究是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 ,首次发表于本书。第二部分是对西域佛教文化研究中存在的史据失当和不实之词的问题进行辨析 ,特别是对佛教艺术研究中背离佛教教义的失当之谈进行了辩驳。书后附录了有关克孜…  相似文献   

15.
新疆历来是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备受重视的领土,自西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汉政府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统辖南道和北道各国,到后来唐朝政府在新疆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作为唐朝在西域的的最高统治机构,一直到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定新疆、二十七年在伊犁设伊犁将军,并在新疆各地筑城设营驻扎军队以戍边,其中以伊犁惠远城是为大城,为新疆各地总会之所。  相似文献   

16.
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艺术是古龟兹风的杰出代表,体现着西域古国龟兹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对于古丝绸之路的研究以及古代文化交流的探源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新疆的地理状况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古代,今新疆和新疆以西的大片疆域,在当时统称为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时期,西域正式归入中国的版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唐代继承了汉代的规模,设置了安西都护府,管理着新疆的广大地区。到了清代,公元1884前年(光绪十年),在西域正式设置省,省会设于迪化(乌鲁木齐)。从此,这辽阔的土地就称之为新疆。在行政管理上进一步统一起来,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也促进了新疆农业经济的发展。新疆与内地人民友好关系更加密切,也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这种交流…  相似文献   

18.
对分藏于中国、日本的数件吐鲁番文书 ,进行了初步的整理与研究 ,确认俱属贞观十七年 (643 )安西都护府户曹审理文案 ,进而指出贞观十七年是唐代西州官府对当地民户进行全面清理、调查、统计的一年  相似文献   

19.
克孜尔石窟故事壁画与龟兹本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拥有数量巨大的佛教故事,是克孜尔石窟壁画最大的特点。故事壁画反映的是佛教的教义、佛国世界的种种情貌。但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必然要与本地文化相结合,否则没有生存的余地。克孜尔石窟故事壁画随历史的发展,龟兹本土文化逐步对佛教艺术产生改造的作用,大量龟兹和西域的文化因素进入故事壁画里,形成了龟兹特色的新型佛教艺术。论文就是从克孜尔故事壁画的几个方面,探索龟兹本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音乐历史上,隋唐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时期,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达到空前绝后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大量的西域音乐传播并进入了中原地域,震荡了宫廷雅乐的正宗位置,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在此期间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形成了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大繁荣。而龟兹乐则是西域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乐舞。在隋朝的九部乐,唐朝的十部乐中,龟兹乐都被收录其中。在隋唐时期,龟兹乐已然成为了正统宫廷音乐。作为少数民族音乐翘楚,龟兹乐不仅在隋唐时期得到的高度发展和对汉族乐舞及文学与艺术等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传扬并影响了我国周边日本,朝鲜等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