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人类如何合理管理“地球生命支撑系统”,以满足人类对可持续发 展的追求,是 全球环境变化(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简称GEC)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国际全球\\\\\\r 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me on Global Environ mental Change,简称IHDP)侧重于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Human Dimensions of Globa l Environmental Change,简称HDGEC)研究方面。本文在对国际HDGEC研究发展大势进行科 学判断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在HDGEC研究方面的进展,分析了我国HDGEC研究面临的挑战和 机遇,探 讨了我国HDGEC研究的未来发展走势。我国HDGEC研究应根据国情,着眼全球,把 握趋势与时机,在重大研究问题、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所发展、突破。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是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定位于环境变化与影响及其对策,围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变化及其影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聚焦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变化、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与适应、灾害风险与应对等问题,重点考察研究过去50年来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制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目前,第二次青藏科考在亚洲水塔失衡、青藏高原固碳功能与变化、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川藏铁路沿线灾害应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青藏高原矿产资源远景评估、青藏高原人类适应历史与绿色发展建议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居世界前列的我国“过去全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全球范围内突出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地球各层圈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整体,同时,环境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下的产物,为此,国际学术界认为应把环境问题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研究。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国际科学联合理事会(ICSU)于80年代后期制订了国际地圈-生物圈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并于90年代初将“过去全球变化”(PAGES)列为5个核心项目之一,国际地科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一道制订了“地球过程与全球变化”的研究规划。围绕这一主题,世界各国依据本国实际,发挥地区优势,选择适当突破口(如冰岩芯记录,深海沉积等),纷纷确定本国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4.
地球系统科学(Earth System Science)提出将近20年过去了,现在我们对于地球系统科学有了什么样的理解?地球系统科学有没有比较明确的学术或学科框架?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机会和挑战?这是本文想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重大意义地球系统科学是80年代以来国际地学界提出的一项重大的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学科。这一学科的中心学术思想是:要真正理解发生于地球表层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全球性重大变化并把握和预测今后几十年、几百年以致更长时间尺度上的全球重大变化发展趋势,必须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即把地球表层环境和生态系统看作由陆地圈、水圈、冰雪圈、大气圈和  相似文献   

6.
1 顺应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形成纵横交错的资助体系地球科学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我们目前唯一生存环境-地球的基础科学.地球科学通过对塑造地球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地球深部内层和日地空间等)的过程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加深对地球系统的认识,并应用这种认识去解决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供给、环境优化和灾害减轻等重大问题.一种基于行星地球的科学议程为人们所共识,包括对地球行星的结构、能量和动力、生态、新陈代谢等基本领域的研究.旨在对地球系统组成及其相互作用的变化的认识,并对未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正在探讨是否未来地球人类能够脱离身体,仅以大脑形式存在于其它星球上。一些专家认为,人类的身体已陈旧过时,是时候该升级我们的“外壳”,从而使人类更加环保,能够栖息在遥远的系外星球上。  相似文献   

8.
全球环境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人类和其生活的地球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不过,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人类活动给地球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大多只限于局部或区域,其影响也就不构成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但是,当人类具备了从全球尺度上改变其环境的能力时,地球的变化也开始步人了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地球环境变化不仅受到太阳和地球轨道变化以及地球内部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人类活动作为一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日渐显著。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环境的变化已经无法完全按照…  相似文献   

9.
正海洋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海洋之于我们生存的地球,犹如水之于人类。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3月获科技部批准建设,2007年顺利通过验收,2010年、2015年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瞄准与全球变化有关的重大科学问题,直面国家对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的重大需求,立足基础研究,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主攻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注在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洋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  相似文献   

10.
森林与碳循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碳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生命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一半左右。与其它元素相比,碳在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乃至整个生命支持系统中不仅现存量大而且循环通量也较大。因此深刻、全面地认识地球系统碳循环和碳平衡的特征、变化过程及格局,进而通过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规范人类的生产活动及行为,使地球系统碳循环及碳平衡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社会和政治意义。因此,对碳循环和碳平衡及其调控对策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生态学家及政要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地碳系统的碳循环 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包括…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珠峰站”)位于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围绕我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致力于地球“第三极”复杂地形山地大气过程和环境变化研究。珠峰站以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研究为主线,开展了针对地表、大气、环境、冰川、生态和地球物理等过程的长期定位监测和野外科学观测试验;构建了珠峰地区多时空、多手段、高精度、多要素一体化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平台,显著提升了青藏高原特别是珠峰地区的气象观测能力。珠峰站是喜马拉雅山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深入系统地开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为认识青藏高原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但是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增加,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了给子孙后代创造更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就需要进行环境保护。在这一国际环境下我国也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自身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积极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本文结合目前我国所面对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环境保护工程在我国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并且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外空生物学     
外空生物学(exobiology),也称空间生物学,外星生物学,地外生物学。顾名思义外空生物学是研究地球以外(包括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形式和生命过程的科学。人类的空间探索器几乎以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均进行过探测,并多次到达月球和火星。多数外空生物学家试图从这些研究中检测到地球上已进化的生物的基本组成结构和环境因子。已有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可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本身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经达到地球历史上巨大灾变的规模。上世纪末,人类终于从一味要“征服自然”的想象中醒悟过来,认识到只有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社会的发展才能持续,而这正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研究任务。当代的地球科学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地质、地理、大气、海洋等众多学科在内的地球科学或地学,是自然科学中直接面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部分。从《里约宣言》到《京都协定》,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已经提高到国际共同关注的战略高度。然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由国际生物圈计划 (IGBP)、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中人类空间计划 (IHDP)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WCRP)和国际多样性研究计划 (DIVERSITAS)等共同组织的全球变化开放科学大会于 2 0 0 1年 7月 10— 13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会议主题是“变化的地球面临挑战”。近 10 0个国家和地区约 2 0 0 0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其中中国科学家近 80人 (含台湾 ) ,中国科学院的专家约占一半。大会分为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墙报和特别研讨专题四部分。IGBP主席Moore教授做了“变化的地球面临挑战 :趋向于科学理解全球变化”的大会…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是以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与环境效应为研究对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科学。地球科学既研究过去,阐述地球演化历史,又面向未来,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是一门既能拓展人类知识前沿又能服务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科学。文章在梳理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和总结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现状与科技资助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地球科学发展应从系统科学和国家需求的视角部署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计划。从地球系统整体出发,关注地球系统各圈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个面向”引领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开展有组织的重大科学研究,完善科技资助与评价机制,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7.
今天,人们已科学地认识到,地球的南极与北极,是人类认知地球系统科学以及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圣地,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她正以不可忽视的白色力量顽强地制约和平衡着绿隹世界、在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政治、经济、科学和军事上具有特殊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今天,人们已科学地认识到,地球的南极与北极,是人类认知地球系统科学以及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圣地,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她正以不可忽视的白色力量顽强地制约和平衡着绿色世界、在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政治、经济、科学和军事上具有特殊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人》2005,(11):20-20
最近几年.全球环境变化(GEC)研究愈加关注人类活动的作用。人类社会如何应对GEC的挑战如何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变化并有效地利用这种变化的环境.即人类如何合理地管理“地球生命支撑系统“以满足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是GEC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太空中的家     
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在轨运行15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国际空间站目前正在组装。它们既是人类从事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远途空间飞行的中转站,同时也是人类在太空中生活的家。空间站与我们在地球上的家园大相径庭,由于所处的太空环境所致,使得空间站设计得像一件现代艺术作品,它与我们所想像的“家”相去甚远。地球上的家,为我们遮风避雨,而环绕在地球轨道上的房子却要为我们遮挡太阳风,还要经得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