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冷战和冷战结束是二战后60多年来国际形势变动中的重大事件,对当代欧美社会运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并进而使社会运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认识和判断欧美社会运动及其未来走势,就离不开对这种国际大背景的把握,离不开对不同时期各种相关要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伊斯兰教历史上,经常出现一种周而复始的宗教复兴运动即伊斯兰复兴运动。每当穆斯林社会出现信仰松驰、消极腐败等内忧和外来势力干预等外患时,伊斯兰教界内部就会兴起宗教复兴思潮。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斯兰复兴运动逐渐成为伊斯兰世界有巨大影响力的政治意识形态,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要把伊斯兰复兴运动推向新的阶段。后冷战时代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是在特定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根源。这种特定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使其具有若干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冷战对全球化的影响表现在其所造成的两大对立国际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美国的霸权则通过维护冷战期间西方集团的政治稳定,帮助确立和维持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自由化和多边开放,从而推进了国际经济向全球经济转化,全球化由此而迅速发展。全球化对冷战的影响则表现在促使冷战期间的两极国际体系比较稳定地运行,并且导致冷战以和平的方式宣告终结。同时,全球化还地美国霸权的消长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通行的看法是:20世纪4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对峙标志着世界冷战格局的形成。本认为美国冷战政策的出台与亚洲有关,但由于战时和战后初期美、苏的全球战略重点和其亚洲政策,以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国历程和民族解放运动,冷战格局在亚洲的形成是在朝鲜战争后,与欧洲不同步。  相似文献   

5.
冷战的起源和发生,特别是苏联在其中的作用,这是学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如果我们从经济这个新视角,特别是苏联的经济观念、经济政策以及美苏之间的经济关系来研究,就会发现不同的逻辑链条,产生不同的历史叙事,从而对战后美苏关系变化、冷战格局形成和展开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框架。历史研究的责任在于说明冷战研究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美苏双方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的结果。事实上,通往冷战的每一步都有回转的机会和可能,但美苏走到最后一步还是掉入了冷战的深渊。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冷战思维为研究对象,主要回顾了冷战形成的过程,并在对当代国际社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多极化取代两极格局、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冷战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放弃等方面,指出了冷战思维存在的客观依据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国际友好城市运动是二战前主要发端于法国,在二战的催化下应运而生,在冷战背景下得到强化并不断发展至今的现象。作为一种民间社会自发组织且具有独立性的运动,国际友好城市以“平行外交”的形态试图对战后的世界体系进行重组。以法国为核心的友好城市发展,对战后欧洲建设、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内部关系发展、跨阵营的交流和法国的去殖民化策略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二战结束至60年代末,在东西方冷战态势变化的过程中,这种有别于国家政治的“地方政治”模式为冷战的环境提供了一种趋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冷战以后世界各主要地区社会党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西欧地区的传统社会党摆脱了冷战结束时的尴尬与困境。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力量全面回升。但是进入21世纪。有些社会党丧失了执政地位:社会党重新面临挑战。中东欧地区的社会党尤其是由共产党改建的社会党成为本地区的主要执政党和参政党.其执政优势明显。俄罗斯社会民主党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对本国政治生活影响有限。拉丁美洲地区民主社会主义好坏参半,有些社会党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冲击而下台。大洋洲和亚洲地区民主社会主义运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亚洲两大传统社会党——日本社会党和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论冷战的三级概念与冷战结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大体具有广义、较狭义、最狭义三个层级含义。广义的冷战将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较狭义的冷战仍未结束,最狭义的冷战已经结束。通过对概念的认识和对史实的分析,笔者认为:“冷战结束”的提法(或断语)是非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以大国合作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成为维护世界安全的新秩序。然而,1947年3月冷战的爆发极大地冲击了雅尔塔体系的大国合作大厦。以美国和苏联各自为政的两大阵营时而合作,时而对抗,但对抗始终没有冲破合作的底线。可见。关于雅尔塔体系导致了冷战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冷战与雅尔塔体系是背道而驰的,冷战的核心是对抗,雅尔塔体系的核心是合作,雅尔塔体系不是导致了冷战,而是限制了冷战向热战的发展。相反,雅尔塔体系崩溃以后,不仅冷战思维依然存在,而且热战甚至是大规模的战争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和国际冷战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的主要特征虽然是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抗,但中国在冷战中的地位决非无足轻重。冷战之所以没有从“冷战”发展为全球范围的“热战”,原因之一便在于中国的参与及东亚冷战的发展起到了将美苏两大国分割开来的作用。冷战所涉及的并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围绕着国际权力分配而展开的争夺。它从一开始就表现为对立意识形态的交锋,表明意识形态因素在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祥波 《丹东师专学报》2010,(4):156-162,17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抗,逐渐发展为冷战。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朝韩关系也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一波三折。双方由最初的对峙到后来一系列民族和解政策的出台,并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由于双方存在的严重的不信任和祖国统一方案中的巨大分歧,因此在整个冷战期间朝韩关系都是在曲折中发展。特别是朝韩双方关系的变化深受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带有深深的国际烙印。直到冷战结束后,才为朝韩关系的改善和双边政府高层会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冷战时期,不结盟运动严厉谴责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破坏,无情揭露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剥削,重点批判了跨国公司与南非少数政权的勾结活动。在此基础上,不结盟运动主张:各国对本国自然资源享有主权和有权对各种企业实行国有化;禁止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性经济部门;成立主要商品的生产国协会和跨国公司情报中心;制定跨国公司行动守则。  相似文献   

14.
与欧洲相比较 ,冷战在亚洲具有六大鲜明且相互关联的特点 :(1)从冷战格局看 ,表现为两极三角 ;(2 )从美国遏制的对象看 ,在一段时间内 ,主要是中国 ;(3)从冷战的内容看 ,美苏争夺的重点是“中间地带” ;(4 )从阵营结构看 ,亚洲未形成稳定的阵线分明的国家体系 ;(5 )从冷战的表现形式看 ,亚洲冷战常以热战的形式表现出来 ;(6 )从冷战的进程看 ,2 0世纪 90年代后冷战仍在亚洲延续。这些特点对亚洲国家、地区和世界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地区研究是一种使用多学科视角考察异域文化与社会的研究.它的兴起与演进同二战以来的国际政治形势密切相关,从而与比较政治学结下不解之缘.地区研究为推动比较政治学的理论革新和知识储备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冷战结束和全球化的到来,既带来了地区研究的重大危机,也预示了地区研究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6 0年代中期 ,美苏冷战继续进行。为了遏制苏联并包围中国 ,196 3年上台的美国总统约翰逊扩大了在越南的干涉 ,把肯尼迪在越南推行的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在中苏等国的援助下 ,越南人民最终挫败了美国发动的局部战争。与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相比 ,以局部战争为主体的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带有更为明显的冷战色彩。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济因素地位和作用的上升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地缘政治也向地缘经济的方向转变。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地缘经济对当前国际关系的影响 ,即三大经济区的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区域经济集团间排他性与开放性并存以及推动世界格局的转型等  相似文献   

18.
与西方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相比,历史上美国两党制度形成了一些能够影响其政策制定的突出特点。冷战后国际环境出现了新变化,美国将中国视为“潜在对手”,主张遏制中国。适应这一主流舆论,在具体操作层面,两党政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两党政治下,对华政策往往被两党当作争取各种利益的一张“牌”来利用,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美国的对华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