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迥在靖康之乱(1127年)徒余姚前,年不足十五.<宋史>本传所载之"寓居鄱阳之萧寺",韩淲所称程迥之"归老鄱阳",其实是依"女家"终老.程迥<春秋传>与<春秋显微例目>二书自明以后亡佚不传.宋元人曾征引程迥<春秋>佚说,今并加辑考,凡得三十五条,其中尤以吴澄<春秋纂言>所引为多,制成<程迥<春秋>佚说简目表>.程迥多"与前辈名公交游".程迥<春秋>学有其师承渊源,其学博采三传及诸家注说,而多断以己意,善辨析书法义例,精于考据,思虑缜密,往往于事件发生年月之差互中侦获真相,富有洞察力,见事敏锐明通.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至12月,美文杂志社和<西安晚报>联合举办了"连腾杯"报人散文有奖征文活动.在为期一年的征文活动中,<美文>杂志收到征文稿件500多篇,刊登了20多篇,<西安晚报>收到600多篇.刊登了60多篇.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诗类"时<诗>学源流进行梳理.以<毛诗序>及与之一脉相承的学说为<诗>学之"正";以朱熹<诗集传>及前后与之相联的学说为<诗>学之"变";以不尊孔子删定的<诗经>和攻击<诗大序>、依托伪经说<诗>以及以"佛"说<诗>等离经乖义者为<诗>学之"异";以涉入科举讲章、以文学观说<诗>或疏于考证、牵合附会者为<诗>学之"衰".体现出主正容变,黜异贬衰的<诗>学著目纂修思想.  相似文献   

4.
《档案与史学》2006,(6):46-48
[本刊讯]围绕"档案文化的界定与传播--以档案期刊为例"这一主题,第十八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研讨会于4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家及各省市档案局、馆,档案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的24家档案期刊出席了这次研讨会.这些档案期刊是:<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北京档案>、<天津档案>、<档案天地>、<山西档案>、<兰台世界>、<黑龙江档案>、<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档案与建设>、<安徽档案>、<山东档案>、<浙江档案>、<档案时空>、<湖北档案>、<档案管理>、<广东档案>、<云南档案>、<四川档案>、<陕西档案>、<档案>等.  相似文献   

5.
《明史·艺文志》宗室集部著述考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史·艺文志>集部云"各藩及宗室自著诗文集,已见本传,不载",然考之本传,几无所录,故<明史>传、志之间在内容编排上有较大的疏漏之处.而其他文献资料所载明代宗室集部著述凡196种,可补<明史·艺文志>集部之缺.  相似文献   

6.
<崇文总目>现存的三十篇类序,有十二篇或者可以拾补前<志><<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遗阙,或者已经突破前<志>成说,展示出了中补前<志>的学术功用.另有十三篇或详叙社会功用,或概迷门类源流,也凸现出了扬弃前<志>的学术智慧.尤为重要的是,还有四篇或厘清新类始末,或总结学术规律,更彰显出了超越前<志>的学术价值.此外,还有正史类序一篇虽学术意义不大,却是北宋中叶时代精神的折光,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总之.<崇文总目>类序颇有价值,是可以与<汉志><隋志>小序并驾齐驱的.  相似文献   

7.
改刊寄语     
1936年,商务印书馆负责人张元济在校阅<史记>时,甚感于其中的英雄人格,决意为青少年编一本书,以固守中华民族的品格.他从<史记>、<左传>、<战国策>中选出八篇故事,译成白话,并附点评,定名为<中华民族的人格>,于卢沟桥事变前两个月出版.薄薄几十页的小书,立即招致日本人的屡屡禁绝.然张元济则不以为惧,他在<编书的本意>中说:"只要谨守着我们先人的榜样,保全着我们固有的精神,我中华民族不怕没有复兴的一日."  相似文献   

8.
唐以前之子部名家类著作,有两次高峰:一为先秦公孙龙子辨坚白同异,见<汉书·艺文志>;一乃魏晋时期识鉴人伦之作,见<隋书·经籍志>.汉魏之际,学术大变迁,以致二者虽均为名家,却大不相同.此前的研究重先秦而轻魏晋,为数不多的魏晋名家研究又都集中于<人物志>,忽略了魏晋诸名家类著作作为一个整体的共性.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隋书·经籍志>所载魏晋子部名家类著作之书名、作者、亡佚、辑佚情况,并通过比较今存之<人物志>与辑佚所得之<士纬>,找出魏晋名家在观念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儒家集团的"经中之经",但这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在编纂上却处处"硬伤",充满漏洞:前后诸多重复之处,篇与篇之间缺乏必要的逻辑关系,各篇内容也驳杂不纯.两千年来,无数次大大小小的修订都没人敢对这些"硬伤"作出修补. <论语>的编纂"硬伤"应给现代编辑带来莫大的启示:以一种敬畏的态度对待作者,尊重作者的原稿,编辑中切忌自以为是,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10.
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汉书考异>中,认为<汉书·艺文志>"礼类"著录的百三十一篇<记>是<大戴记>与<小戴记>之和,可是,通过分析二戴<记>的材料来源、比较二者篇数及内容,发现钱氏的说法是有失允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