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北方言中叠词样式丰富,使用频率极高,叠词研究对于传播东北文化,展现东北方言独特魅力。我们以《东北方言大词典》为材料,列举了东北方言中叠词较多的词类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东北民俗的文学化研究为切入口,通过分析东北民俗文学中的神话、民间文学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总结出"母性创世""女爱男"等独具东北文化特色的故事基础结构。东北二人转作为生长在东北这块土地上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模式必然受到东北民俗的影响,二人转女性角色的塑造也深受东北民俗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影响,最后以二人转《蓝桥》为例,深度分析了女主角蓝瑞莲的女性角色形象,印证了前文观点。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20):190-191
19101911年爆发了以东三省为主要疫区的大鼠疫,日俄借此对东北主权进一步侵犯,东北地方政府及清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并且在客观上为东北步入近代化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4.
东北秧歌作为东北民间艺术形式,将东北人民的刚柔并济以及热情豪迈的特点充分反映了出来。本文以"东北秧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东北秧歌发展历史沿革的分析,了解其艺术风格的体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东北秧歌在今后的发展与传承。同时也希望这一艺术形式可以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吕鹏毅 《文教资料》2012,(20):10-11
在抗日题材、乡土题材和两性题材上,萧红这位伟大的作家为东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养料,以纵深的"历史意识"超越了"当代意识",提升了整个东北作家群的文学品质,为东北文学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后,大批东北作家逃亡到华北、上海等地.他们在他乡同样从事文学创作,并且时常以故乡为主要表现对象.文章以<青年文化>杂志"华北文艺特辑"为例,考察辛嘉、吕奇、戈壁、梅娘、王则、共鸣等流寓华北的东北作家作品中关于故乡的想像,以此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缺失的这部分东北作家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7.
人才优势是地区发展的最大优势。东北地区振兴发展,人才保障是重中之重。如何创造条件,采取措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东北经济发展助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以东北高校为东北经济振兴提供人才助力为出发点,以高校思政教育为依托,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思路,通过探讨"优质公民"培养打造优秀人才队伍,为东北经济腾飞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苏联以《雅尔塔协定》中规定的条款为条件出兵中国东北,亲蒋疏共,掠夺东北物产,这些行为背离了共产主义原则,反映了斯大林以民族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对华政策实质。  相似文献   

9.
在整体观照东北作家群创作的基础上,认为东北民俗生活场域影响了东北作家群的审美思想、审美心理、审美价值,东北作家群在创作时往往不自觉地成为东北民俗生活场域的记录者,传承者。指出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游牧文化,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多元文化,粗犷雄强的绿林文化是东北作家群民俗生活场域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近加入东北作家群的重要一员,大连女作家素素以"独语东北"系列散文丰富了东北文学的地域性品格。本文以素素的《独语东北》散文集为文本,从地域文化角度分析了本土女作家在其间着意突显的地域性价值、强烈渲染的自然性品格和自然流露的艺术性特色,探讨了素素的文化观、女性观、历史观、地域观,概括了其中折射出的东北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东北救亡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的影响和推动下,由东北爱国民主人士、流亡民众、东北军爱国官兵共同发起的抗日爱国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以宣传抗日爱国、支援东北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为宗旨,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统战性质的救亡团体,直接参与和协助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进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场运动汇入全国抗战的洪流,为推动全面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东北救亡运动谱写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史、中国抗战史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东北对俄边境运输方式为研究对象,包括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和管道运输;以东北老工业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边贸货物运输为主体,对中国东北对俄边境贸易运输体系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为中俄双边贸易发展提供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政策以经济侵略为主。为推行其经济政策,首先着手操纵东北的金融领域。通过在我国东北发行货币、投击倒把、垄断汇兑及金融资本输出等种种手段,扰乱东北金融市场,破坏东北的金融秩序,欲挤垮东北的金融体系以取而代之。到“九·一八”事变前,尽管这一目的没能得以完全实现,但也确使东北的金融体系遭到重创。  相似文献   

14.
《神秘的东北历史与文化》一书,是东北史领域内难得的佳作。该书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梳理了东北地区流域的历史与文化。该书作者王禹浪教授以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地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为视野,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流域文明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实地考察和综合研究。王禹浪教授把对东北历史与文化的认识自喻为"走读东北"是十分恰当的,他的研究方式打破了传统史学所使用的中原历史的编年,而是以流域为经纬"以物叙史"的方法。全书体例严谨,语言生动,观点新颖,令人耳目一新,且启发深远。书中对东北地区的文明形态以及东北古代民族所创立的"五大流域文明及五大帝国王朝",为其原创性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东北民俗文化的影视创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民俗文化以影像为媒介的保护和传承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进了本土文化影视创作。近几年,随着受众消费类型的转变,东北题材影视创作面临生存挑战。于是,重新审视东北民俗文化的影像意蕴、辨别东北民俗文化影像意蕴的审美特征,挖掘东北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东北题材影视创作的竞争力,成为时代所赋予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是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的重点区域。随着封建王朝统治者海洋意识的增强,东北海疆的特殊地位逐渐显现。在经略东北海疆时,隋唐王朝统治者以疆域拓展为基石,通过政区设置、军政结合等方式开展经略活动。隋唐时期对东北海疆的拓展与经略为后世东北海疆的整体轮廓打下了基础,为东北地区留下了丰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1920年代中后期,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朝鲜人统治权的干涉,中国东北地方当局对朝鲜人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了中国以恢复国权为背景,开始实施针对东北朝鲜人的排斥和驱逐政策。中国和东北地方当局这种对东北朝鲜人的排斥、驱逐政策虽然伤害了朝鲜人的生存权益,但它是作为阻止和抵御日本侵略所做的一种不得已的手段加以实施的。  相似文献   

18.
东北育才教育集团以世界遗产教育为抓手,以自主体验为核心原则,形成了具有东北育才特色的世界遗产教育实施策略:突出课题引领作用,在集团内分层实施遗产教育;注重以"形"为抓手,寻求"形而上"的突破;丰富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不断收获梦想与成长。  相似文献   

19.
金巍 《考试周刊》2011,(30):26-27
本文以萧红和端木蕻良为重点进行对比分析,对上世纪四十年代东北作家的回忆性小说的创作进行比较解读,来回顾东北作家乃至东北人民在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之后对童年的记忆,来探讨东北作家创作上的特点,并且从另一个角度引发关于东北作家在文学史地位及影响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高等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建国初期,以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为基础,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吸收旧教育的有用成分,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东北高等教育开创了崭新局面,树立了新的发展理念,创办了新型正规大学,高等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为东北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高等教育应始终坚持党对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培养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思想,以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